净利润4000万的小而美企业,需要着急上市吗?

导读

笔者最近接触到了一个企业,属于典型的小而美的一个行业,后简称“S企业”。这个行业技术门槛有,关键是供应链的管理和精益生产的能力,是需要10年以上积累才能实现的。与此同时,这个行业本来市场规模就不大,大资本砸钱进来也赚不了大钱,拉长时间看,资本回报率并不高,这使得企业过去一直活的很舒服,老板也没什么太多的想法。

改变这个格局的是新冠疫情。

疫情点燃了对户外活动的热情

S企业主要的市场在国外,疫情让国外的人不能集聚,反倒增加了户外活动的需求,这使得企业的业绩一下子出现了暴涨。与此同时,疫情也让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倒闭了,产能出清以后,S企业的市场份额反而提高了。

业绩的上涨,加上注册制的放开,老板开始寻思上市的事,这就牵扯出了后面的故事。

小而美行业,活的滋润

这个行业是个小众的行业,国外市场规模在几十亿左右(按出口算)。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国外市场普遍都被欧美、日本等品牌瓜分。国外品牌掌握着最高端的技术、品牌、渠道,通过ODM给国内的企业进行代工生产,赚取最大的收益。

国外企业占据行业的头部品牌

S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发和生产经验,同时也与行业内的头部品牌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前十大客户常年就是那几个,客户也没有动力去更换供应商(需要有研发、生产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每年的S企业不需要花多少费用去开发和维护客户,只需要投入研发来配合客户的新产品开发即可。这个开发也是一些结构功能或者外观的改变,并不需要太多的投入。

由于行业有一定的准入门槛,且客户群体稳定,因此S企业这么多年来的收入都稳定,运营成本也不高,因此每年的净利润也就很稳定。这么多年来,企业都过得很安逸。这一点从员工的工龄也能看出来,在公司工作10年那是非常的普遍。

人无近忧,必有远虑,企业同样如此。

不缺小钱,缺大钱

S企业每年的净利润和回款都比较好,毕竟是国外的大客户,不存在什么外账,因此企业现金流也比较好。在没有大的投资的情况下,公司不缺小钱,但想要一些大的动作,企业还是需要大钱的,比如做品牌推广、产品营销、发展新业务等等。

不缺小钱,缺大钱

S企业的老板也看到了行业的天花板,早在前几年也尝试过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去做品牌推广,但由于缺乏经验,定位不清晰,导致这两个项目都没有成功,同时还烧掉了一大笔钱,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老板心头的一根刺。

另一方面,ODM的合作模式,同样对企业在品牌打造方面会有一些限制,这也是S企业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面对着过往的失败经历,让老板一下子难以下定决心。同时,企业现阶段没有太多的资金愿意投放到品牌上,毕竟这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见效的事,不仅需要专业的团队,还需要大量的“子弹”以及时间。

当然,这些问题并非都是无法解决的市场,关键还在于老板是否愿意去尝试做一些改变。其中,上市就是一个关键的选项。

上市运气和选择都很重要

创业板注册制放开运行至今,今年创业板重质量不重数量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企业规模太小不行,没有一定的技术实力不行(满足“三创四新”)。监管层现在也越发明晰创业板的市场定位,因此今年特别多的企业撤材料,实际的过会率也就是60%左右(含撤材料的企业)。

图片来源:大象投顾

回看S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是有技术门槛的,而且国内同行并没有上市公司。因此,如何论证企业技术的先进性使得监管层认可这个行业的技术就变得很关键了。不同于国家明确提出的战略新兴产业,这个行业和国家战略级的产业关系不大,也不是很性感,因此这一点中介机构也没办法做出判断。唯一能做的,就是进行充分的论证。

个人认为,还是值得尝试冲刺,大不了撤材料,转北交所,还是绰绰有余的。没有尝试过,是不可能知道监管层的态度的。

行业暗流涌动,不进则退

为什么建议尝试,因为这个小而美的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上市和不上市,可能会改变这个行业的市场格局。老大因故错过上市时机,老二上市后通过资本工具收购老大的故事屡有上演。比如铜材行业的海亮股份收购金龙铜管的案例就属于典型。

从市场份额占比上看,金龙铜管占到市场份额的50%左右,而海亮股份所占市场份额为20%左右;从行业地位上看,金龙铜管为全国第一,而海亮股份则为全国第二。但由于金龙铜管多年谋求IPO未果,最终通过委身海亮股份实现发展。

资本市场是蛇吞象的重要抓手

当然,这与铜材加工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是有关系的。上市后的海亮股份拥有资金优势,与此同时还能借助资本市场去拓展业务。一方面降低的财务成本就是利润,另一方面抢占市场份额也会扩大企业的利润规模。因此,选择委身,是老大的无奈但明智之举。

同样的,S企业所在的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搅局者。他们懂的年轻一代的需求,通过建立品牌和营销渠道,充分利用国内的制造优势去打造其品牌和渠道,也开始逐渐跑了出来。毕竟,品牌和渠道才是这个行业最稀缺的资源,制造能力反倒是其次。如果他们规模跑出来以后,完全可以通过反向收购实体工厂去完善产业链的布局。

这其实也给S企业带来了一个启示,行业在悄悄的发展变化。品牌才是未来企业长远发展的立身之本,紧靠制造能力,未来不一定能够立足。未来的竞争对手如果建立了品牌和渠道,完全可以通过收购的方式补短板,抢占市场份额。如果一旦上市,其完全有能力威胁到S企业的市场地位。

品牌本来就是一场持久战,S企业是否应该开始未雨绸缪了?

上市看运气,也看选择。在中国现有的资本市场圈层中,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场所去上市。

不知道你身边是否也有这种小而美的企业面临上市和发展的难题?

如果有,欢迎留言分享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铜管   企业   疫情   净利润   大钱   着急   老板   国外   客户   品牌   行业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