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资江河边一座快要消失的古镇,曾经繁华的百岁集市变得冷清

说到湖南古镇,首先想到的是湘西的茶峒、里耶、芙蓉、浦市四大古镇。茶峒因一本书而更名边城,王村不知是谁的脑瓜开非要改名芙蓉,里耶出土过秦简书历史悠久,浦市为湘西四大古镇之首更不用去赞美它。除了湘西四大古镇外,还有很多小众化、默默无名而即将消失的古镇,本文所写的是琅塘古镇。

琅塘说它古镇确实有点勉强,毕竟现在的琅塘古镇也仅剩下两条老街,而且这两条老街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口的流失,还能存在多久都是个未知数。看着有点破败又带有沧桑感的老建筑,颇有几分感慨,也有几分讶异,谁又能知道它是新化县四大古镇之一,是资江河边最有名的古码头集市。

琅塘古镇形成于清代道光年间,起初是一户人家在这里摆渡谋生,人们在这里渡河的人越来越多,摆渡户家属开一家茶馆,给路人歇脚解渴。后来又有几户人家在河边安家,慢慢变成一条100米不到的河街。过往来客越来越多,特别是赶路的买卖人来不及赶到下一个集市住宿,人们就在不足百米长的街上开设客栈,后来又有人家开饭馆,商铺,油作坊等商业机构,至民国初年已经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集市。

随着集市的兴起,人们来赶集的人越来越多,慢慢地就发展成为资江河边重要的港口码头之一。而且琅塘古镇位于新化、安化、淑蒲三县的交界处,又是湖南通往贵州、云南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尤为重要。还好只是形成于清朝中晚期,要是在古代极有可能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思州田氏土司还曾占据过这里,若不是改土归流,或许这里极有可能是贵州之地。

解放前的琅塘古镇是新化县最繁华的集市之一,发达的水路交通和地理优势,一度比县城还要热闹。方圆百里内的生意人都往这边跑,续龙街、河街、上街为核心的古镇上有信和信、同和泰、大同昌等60多家商铺,铸造成了古镇的繁荣和辉煌。回春堂、怀先堂、存心堂等十几家药铺,曾记、迪哉两家卷烟厂亦吸引不少的烟鬼来这里赶集。

解放后又相继建立起石灰厂、木材厂、粮油加工厂、百货公司、盐业公司、银行等商业机构,让琅塘古镇走向繁荣的历史顶点。这里又是一个讲人情世故的地方,解放初期发生大洪水,琅塘“首富”刘永斋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民间歌颂其大善人。抗美援朝期间,琅塘古镇的居民为国家捐了一架战斗机,用于保家卫国。

琅塘古镇又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多少文人之士来这里都不禁感叹纯天然之美。诗人来这里轻叹几句美诗都不枉此行,画家都要来这里采风化作。即便不是文化人,来到这里你都会被纯景之美而感叹,即便不是画家,看到的每一栋老房子,每处景点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琅塘古镇是文学家、社会科学家成仿吾的故乡,自古就有“上邵阳、中益阳、下有琅塘”之说。

琅塘古镇目前的建筑大部分是清末民初的老房子,淳朴、原生,看起来很有韵味,而没有精心打造过的老房子,没有被商业开发的古镇更能体现出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游玩原生态古镇,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游玩得更加的舒坦,可能是没有宰客而感到苦恼吧。

60年代安化修建大坝,河水水位上涨,琅塘古镇的河街被淹没,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老牌古镇仅有的三条街就被淹没一条,而河街又是琅塘古镇最繁华的一条街。河街被淹没后琅塘古镇就像失了魂一般,以往的繁荣和热闹不复存在,加上原住民不断地向周边县市搬迁,琅塘古镇慢慢地萧条,以至于像现在这般冷清。

琅塘古镇说是被水淹没而失去繁华,不如说是现代进程而变得冷清。琅塘古镇位于资江河边,家底就是以水路为主,古代城镇越靠近水边越繁华。近代随着陆路通道的普及,传统的交通方式被新的交通方式取代,最后变得冷清乃至逐步消失那是历史使然。城镇化的不断增进,远离城区的小场镇发展不起来而萧条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琅塘古镇或许未来会消失,但其曾经拥有辉煌的过去就足以能够吹上大半辈子,不过就这样消失难免会有点可惜,喜欢游古镇的朋友有时间何不前去看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新化县   安化   江河   集市   古镇   冷清   老街   湘西   湖南省   商业机构   繁荣   繁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