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通古镇一一川西清代的“小成都”

崇州市元通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距离成都市区40公里,是川西平原有名的古镇,已有1650余年历史。文字记载最早至东晋时期,为水渠乡。明英崇正统年间,有圆通寺始建于水渠乡,便以寺名为场名。至清代,南方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便有了“小成都”之称。民国时期称元通,上世纪40年代改为元通镇,意寓兴业经商“圆和通顺”。


元通古镇有“三绝”。

  一绝是庭院深深的黄家大院,建于1914年,是川军旅长黄润馀将军的居所。



  二绝是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嘉庆年间的永利桥。该桥砖石结构,长达五六十米,两墩三孔,桥墩上雕刻精美石龙镇守,桥面中间平铺石板作车行道,两边则是供行人上下的梯步石级。该桥现为崇州市仅存的石桥。

  三绝是三江汇流形成的“清明上河图”。元通古镇依水而筑,因文井江、味江和泊河江在这里交汇而得名,历史上为文井江上一个重要的码头,曾经繁华一时。  

元通古镇内现存古迹、古景八处:永利桥、罗氏公馆、黄氏公馆、黄氏祠堂、元通天主堂、王国英故居、铁杆桥、工农兵大桥。

其中罗氏公馆与黄家大院斜对门,里面天井有一座考究的龙门子、上有石刻联“竖起楼台遮日御”“打开门第看风潮”,天井二楼上三边均雕有美人靠着栏杆。


天主堂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教堂的形象设计是以中西合式的结构,门面形象按天主教的规义制作,图案精心塑造。

王国英故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抗英烈士王国英的祖业。鸦片战争时,王国英以参将之身由四川带兵驰援宁波,在与英军激战后,壮烈殉国。其后人用朝廷抚恤金修缮故居,以作纪念。

元通古镇可游玩的景点还有很多。

元通古塔,已有16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八层楼高,其结构独特,外观壮观,是元通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广东会馆,明末清初,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到此经商建造的会馆。


汇江桥,元通古镇三江交汇,上千户人家在水一方,汇江桥将古镇与外滩紧紧地连在一起,使乡民内外往来如履平地。桥长160余米、宽2.5米,两端建有桥楼,中间有带歇山项凉亭,造型典雅。被誉为“川西第一桥”。





元通码头,位于镇中心临河一带,连绵长约一公里,码头的牌坊高高耸立在江边,面水一方悬有用篆书刻的“瀛台”竖额,背面则悬以行书刻写的“方洲”二字。




法国人开的当铺。在沿江的半边街上,有栋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屋顶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匾额风化严重。匾额上有四个字:“光风霁月”,两旁的对联已经被毁。据悉这是当年法国人在此开办的当铺。其顶端有一个瞭望孔,为应对土匪而建。以前土匪到元通抢劫,必须经过永利桥,从当铺瞭望孔望去,永利桥可尽收眼底。而光风霁月,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也比喻太平清明的政治局面。我觉得这几个字出现在这样的建筑上,有点奇葩。

王瑞波先生住所。曾经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王瑞波先生,1949年后回过家乡,其房屋建造借鉴了日本建筑风格,位于麒麟街西街口文化街20号,西洋风格门面,石拱门,条石门柱,龙门子似日本官邸,上方书有“槐荫满庭”四个繁体字。“槐荫满庭”出于苏东坡的《三槐堂铭》,有福禄寿喜之祝愿,恩泽世代家人之意。


文昌阁。这个好象建筑年代没那么久远。正在整修,无法进入。

麒麟街,古镇最热闹的一条老街,古色古香,铺子一家挨着一家,土特产琳琅满目生。






惜字宫与惜字塔(文风塔),供奉传说中汉字发明者仓喆的庙宇。相传古人爱惜文字、敬重字纸、惜字如惜金,惜字能得福,终身惜字者,其福无量。旁边有一口未考证出挖掘年代的古井,记载常年涌泉,井水清洌甘甜,炊饮烹食俱佳,更宜磨制豆花。


古镇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满街老字号的美食及顺江边的茶馆。




元通古镇,因疫情原因,目前游客不多,停车十分方便。

拾逸

街头的门楼

黄家大院的枯树与植物


黄家大院内如虎般的猫咪



元通古镇,成都附近旅游休闲、喝茶聊天、亲子遛娃的一个好去处。

(欢迎关注,欢迎交流)[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崇州市   成都   古镇   光风霁月   麒麟   天主堂   当铺   公馆   故居   清代   年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