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张掖文化旅游十年发展综述

十年间,全市达标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由50%达到100%。

十年间,全市4A级以上景区由5家增至20家,增长了4倍。

十年间,全市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从无到有,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十年间,全市旅游接待人次由300万人次增至4200万人次,增长了14倍。全市旅游综合收入由26.16亿元增至279.06亿元,增长了近11倍。

十年间,张掖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城市。

…………

十年来,张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历次全会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的引领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主基调,把文化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文旅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着力彰显文化自信,文化旅游业由弱变强,成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全国、全省文旅头部企业投资沃土,带动了张掖从“投资拉动消费”到“消费带动投资”、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从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的华丽转变。

▲芦水湾旅游度假区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激活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力

精品项目打造文旅行业地标

市委市政府围绕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实施项目驱动战略,对一些规划到位、前景广阔的文旅开发项目,采取政府强力介入、政府先行投入、边建设边招商、先建设再招商的模式快速推进。成立14家旅游文化投资开发公司,搭建了全省最大的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平台,落实政府引导发展专项资金7亿多元,撬动产业大投资、大开发,吸引了省公航旅集团、省文旅集团等一批文旅头部企业投资张掖、兴业张掖。全市共有文旅游企业机构达2467家,同比2012年增加了400%以上。十年来,完成投资29亿元建成市级“三馆”、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等63个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张掖宾馆、甘州府城、丹霞快速通道等上百个大型文旅项目先后完成投资180多亿元。一大批重大文旅项目投入运营,夯实了张掖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

▲甘州府城

改革创新催生龙头引领效应

市委市政府高点定位,统筹谋划推进大景区改革建设,形成“建设大景区、培育大市场、开发大产业、发展大旅游”的鲜明导向,改革创新大景区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股份公司经营制,丹霞大景区累计完成建设投资30亿元,已经发展成为全省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大景区。着力统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出台《张掖市旅游景区景点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政府配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景区开发运营模式全面推行,与省公航旅集团开创七彩丹霞合作样板,与甘肃文旅集团签订7种模式、21项具体内容合约,成为张掖市文旅产业发展历史上签约项目最多、业态门类最全、合作模式最丰富、合作范围最广泛的一次。

▲张掖七彩丹霞旅游景区

品牌创建标定产业发展样板

旅游品牌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十年来,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晋级世界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4A级景区从2012年的5个发展至2021年的20个,增长了4倍,在西北仅次于西安。芦水湾旅游度假区、裕固族民俗度假区获评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丹霞口旅游休闲街区、明清街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共创建星级旅游饭店55家,其中四星级旅游饭店16家,分别是2012年的3倍、4倍,建成各类宾馆旅店728家,接待床位由2012年的1.5万张增加到近6万张,增长了4倍。开发建成了七彩镇、喀尔喀小镇等一批新型文旅功能区,甘州巷子、张掖老街等18条旅游特色街区实现常态化运营,七彩丹霞、丹霞口文旅小镇、屋兰古镇、马蹄寺等景区实现了演艺节目常态化演出,公航旅自驾游露营基地等10个自驾游营地搭建了张掖自驾游主体脉络,张掖综合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和吸引力持续提升。

▲丹霞口文旅小镇

全域旅游开启张掖发展模式

市委市政府立足张掖“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定位,作出培育文化旅游区域首位产业的决策部署,集全市之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全域旅游提质增效行动、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目的地。2014年、2016年、2018年全市游客接待量分别突破1000万、2000万、3000万人次,保持了每两年1000万人次的增速,特别是2019年突破4000万人次,达到4239.9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7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42%和34.86%,全市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达23.96亿元,同比增长13.9%,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幅7.4个百分点,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带动性产业,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旅融合形成“七大”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形态和五条乡村旅游示范带。十年来,全市共建成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31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旅游样板村5个,成功评定中国丙级民宿2个,建成了一大批特色旅游村镇和星级农(牧)家乐,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量的半壁江山。

▲水云乡畔共享农庄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全国样板

十年来,张掖市以不断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建设“具有张掖特色、西部地区示范、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大市建设的意见》等6个规范性文件,推动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建成公共文化馆7个,图书馆6个,博物馆6个,美术馆6个、书画院1个、标准化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5个、村级(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883个、农家书屋996个、乡村文化广场789个。开辟“政府+企业、城市+乡村、公益+便民、文化+景区”建设模式,建成73个文化馆分馆、57个图书馆分馆,“十五分钟文化圈”逐步形成。全市“三馆一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率、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率、服务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2016年,张掖成功创建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张掖市图书馆阅览室

▲张掖市博物馆内景

公共文化产品增加人民福祉

坚持举办春晚、村晚、民俗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推出“夕阳”阅读行动、每月经典诵读、每周读书会三大全民阅读活动,打造“15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张掖成为全省第一个落实老年人免费阅读服务的市州。2012年以来,全市文化事业单位、专业文艺团体每年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在1800场次以上,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文化活动在200场次以上,行政村每年开展文化活动在5000场次以上,播放公益电影10000多场次,实现了数字电影“月月映”、广场文艺“周周演”、民间小曲“天天唱”的目标。

▲张掖春晚《寅虎闹春》

▲国家级非遗项目甘州小调展演

公共数字文化提升群众便利

围绕文化数字化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十年来,相继建成市级数字化文化馆、图书馆和全省第一家数字文化馆,全市数字资源更新量达到25.7TB。依托张掖文化云数字化平台和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线下”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拓展到“线上”及“云端”,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及各地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互联互通,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全面、便捷、优质、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数字图书推广工程,成功开通中国数字图书馆、“书香张掖”微书房等阅读平台,打造数字化文化体验阵地,全市各级公共文化场馆每年开展线上文化活动600多场次,受益群众近500万人次。

▲河西宝卷传承人陈多祝进行线上直播

广播电视主阵地传递最强音

时刻牢记“把党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的使命责任,打造一批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品牌突出、效益显著的品牌频道(频率)和节目(栏目),构建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持续巩固广播上线、电视播出、网站点击、微博发布、微信推送、手机浏览跟进等六位一体的融合传播矩阵体系,深入推进“节目活动化、活动品牌化”战略,有效提升自办栏目在新媒体平台跨屏传播能力。实施“三网融合”工程,发展高清电视、互动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新业务,形成台网报并行,小屏带大屏,多屏联受众的传播格局。截止2020年底,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16.99万户。着力提升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故防范应对能力,实现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零事故,全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广电事业。

▲张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揭牌仪式


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文化自信自强

文物保护延续历史文脉

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让优秀文物世代相传”的指示要求,系统推进全市文物保护和综合利用。全市保存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27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44处,比2012年增加30%。现有国有馆藏文物总量12027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2780余件(套)。现有各类博物馆105个,其中91个被命名为“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总数名列全省第一。

▲金塔寺石窟

非遗传承守护文化根脉

全面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古老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十年间,全市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项目名录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国家、省、市非遗项目分别增加1项、11项、49项,上涨50%,非遗传承人总数达到902人,增长了1倍。全面推进省级裕固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甘肃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不断涌现,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2022年甘肃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系统开展各类非遗传承和助力乡村振兴活动7100场次,参与达1200多万人次。常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创排《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等20多个非遗题材舞台艺术剧目。全市非遗文化企业突破100家,研发生产手工艺品、文化旅游商品1000多种,以政府为主导、专业机构和传承人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非遗保护传承格局初步形成。

▲裕固族歌舞剧《裕固族姑娘就是我》剧照

▲2022年甘肃省“非遗购物节”

在张掖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举办

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全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重要指示要求,出台《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张掖市创建红色基因传承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文件,把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发展红色旅游的“根”和“魂”,实施了高台红色旅游大景区等一批红色文化旅游项目,高台干部学院经省委组织部批准设立、建成运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山丹艾黎纪念馆等3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命名挂牌。开展“青山披绿·守护英烈”主题党日、红色教育“七进”等活动2800余场(次),参与中小学生10万余名。十年间,累计拍摄红色主题影视剧目20多部,电视剧《陇原英雄传》入选庆祝建国70周年“百日展播”名录,电影《浴血誓言》在军内公映。3处红色景区(点)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高台县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开启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新篇章。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高金城烈士纪念馆

艺术精品唱响时代旋律

市委市政府设立“金张掖文艺奖”“全民文化旅游宣传奖”,县区设立“枣乡文艺奖”“焉支山文艺奖”“民乐文艺奖”等各类文艺奖项,有力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裕固族盛装舞》等多部文艺精品剧目,先后荣获文华奖提名剧目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最佳导演奖”、敦煌文艺奖等荣誉。《民乐情》先后赴北京、上海、浙江、陕西等省市巡演,开创了张掖舞台艺术最大范围巡演历史。十年间,文旅演艺从无到有,形成了《回道张掖》《张国臂掖》《阿兰拉格达》《甘州乐舞》《血色高台》《珍珠鹿的传说》等为主体的大中小体系完善的文旅演艺剧目体系。肃南县民族歌舞团荣获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艺院团先进集体、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两项国家级荣誉。

▲《民乐情》荣获“文华大奖”获奖证书

▲张掖文旅演艺剧目《回道张掖》 海报

对外交流提升张掖形象

张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出“百城百场”文旅宣传交流品牌,累计走出去、引进来文化演出116场,增进了“友城”文化交流活动。积极参加国家“欢乐春节”“首尔·中国日”“甘肃文化周”“聆听中国”民间文化交流等主题活动,国家级非遗项目裕固族民歌、服饰赴以色列、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等13个国家和国内30多个城市开展文化交流取得圆满成功,与港澳台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切实提升了张掖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成功举办敦煌写经书法艺术节、第八届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论坛、全省戏剧红梅大赛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节会活动。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

在韩国展示裕固族传统婚俗

▲山丹县非遗传承人周玉梅

在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现场展示烙画制作工艺




来源: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编辑:陆泊涵

审核:李国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张掖   张掖市   裕固族   彩练   文化   旅游   橙黄   景区   乡村   全市   文艺   红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