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原上海市市长,逝世后20多年却被移出八宝山,原因为何?

引言:众所周知,位于北京西部石景山区的八宝山公墓,是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或有突出贡献者的园林式公墓。正因为如此,它才堪称我国规制最高和名声最著的公墓。既然这样,那死后若能被安葬于此,岂不该是一件极为荣耀的事情吗?然而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曾被顺利安葬到这里的一个大人物,后来却在逝世二十多年后又被移出了此公墓。而此人,就是原上海市市长柯庆施。那么问题来了,柯老到底为何会被移出八宝山公墓呢?其实,这一切都跟他身上存在着的巨大争议和他的遗愿有关!

1902年的时候,柯老出生在了安徽歙县的一个家庭之中。其父柯立昌曾做过李鸿章的管家,故而可以说,曾经的柯家称得上是条件很不错的人家。可能也正因为在李鸿章身边工作过,柯父才会受其影响而变得非常重视对子女们的教育。而在柯父的严厉教育和大力支持下,柯老自己在学习方面也表现得颇为争气——不仅有非常努力地去学习,而且还在十八岁的时候成功进入了上海外国语学社。当时的我国,虽已成功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却并未能因此而如愿地迎来太平盛世。甚至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局势反倒变得越来越动荡不安了。

受国内局势的影响,柯老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接触到了新的思想和诸多进步青年。之后为实现救国救民的宏愿,他毅然选择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而到了1922年夏天的时候,他则又成功加入了我党。成为我党的一名党员后,柯老开始更为努力地投身革命事业。期间,他不仅先后被派去了安庆和上海等地,而且还先后在当地的革命组织中担任了要职。接着,伴随着我党在革命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越来越大,身居要职的柯老的工作也就跟着变得越来越繁忙。但不管工作有多繁忙,柯老都没有心生过怨怼。而是始终坚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还接连为党和国家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柯老因功因能于1952年11月被任命为了江苏省的省委第一书记。没过两年,他又被派到上海去担任了上海市的市委第一书记和上海局书记。到了1958年11月,他的官职再次发生改变,甚至直接成了上海市的市长。及至1965年1月,他更是荣升为了国务院的副总理。可惜副总理没当多长时间,他就因病于成都逝世。逝后被葬入八宝山公墓,但二十多年后却又被移了出去。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柯老的临终遗愿就是能在去世后被葬回老家,二则是因为柯老曾在我国处于极为特殊的那十年时间里犯下了大错,伤害了很多党内人士。

结语:

从上面的内容不难看出,柯老在生前和逝后都堪称是极具争议的一个人物。他既为国为民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也曾犯下过难以饶恕的过错。当然了,可能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临终时才会留下遗愿,表示逝世后想要被安葬到自己的家乡。国家在其逝后能将其安葬到八宝山这样的地方,算是给予了曾经的他莫大的重视和肯定。后续又批准其女提出的改迁其骨灰回老家的申请,则算是给予了他能被给予的最大的尊重。现在很多人在提及他老人家时,都往往还会单纯强调他曾犯下过的过错。殊不知抛开贡献只谈过错,本身也算不上是什么公平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宝山   上海市   要职   我党   遗愿   公墓   上海   过错   市长   多年   原因   我国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