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搞自给自足?开放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确定性

“有人认为中国要搞自给自足,这是误解”“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在17日上午召开的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就热点问题与中外记者坦率交流。在回答彭博新闻社关于“如何实现更加自给自足的经济”一问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如是回答。

自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以来,关于“双循环”的解读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认知误区。比如有人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意味着中国要在对外开放上大幅收缩,甚至要搞自给自足。

事实上,从本质上看,“双循环”是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是以满足国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内分工体系为载体,通过提升内部创新力、配置力,使中国参与国际合作有新的竞争优势。因此,这与我们一贯强调的高质量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关门收缩之论显然是曲解误读。

此外,任何一种经济循环,特别是一个大国的经济循环,都是由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组成的,到底是以哪种形态为主,必须由国家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以及发展目标来决定,而不能机械化、简单化地处理。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严重的系统性危机”,通胀压力上升与疫情蔓延交织,地缘冲突发酵与反全球化逆流叠加,国际形势愈发严峻复杂,不确定性直线上升。与此同时,美国为维护自身霸权,掏出了自己擅长的“冷战剧本”,对别国极尽围堵打压之能事,恶意制造意识形态对立,公开胁迫别国选边站队。可以说,置身“百年变局”,中国提出“双循环”旨在继续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成色更足的发展融入世界,对冲“全球化”遭遇的逆风逆流。这份聚焦自我、拥抱世界的坚定与清醒,也是中国风雨兼程一路走来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今天我们继续抓住历史机遇、稳住发展大盘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由一个现代化的“迟到国”蝶变为现代化的实践中心,中国同世界经济、国际体系深度融合。今天的中国,复兴图强的时间表已进入至关重要的“下半程”。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意志,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正处于艰困时刻,但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全球化仍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贡献者,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实现互利共赢。从“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等宣言,到“一带一路”“进博会”等具体合作场景,中国始终以实际行动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记者招待会上都有回应。”二十大首场记者招待会传递清晰的中国声音,也彰显着中国的开放自信。如今,作为世界大家庭中的“大块头”,中国的内政外交、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众声喧哗中,如何去伪存真,向世界传递真实清晰的中国声音,也是中国融入世界长期面临的必答题。

时间向前,中国向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必将共同成就属于我们、属于祖国的伟大梦想。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流程编辑:U02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自给自足   中国   双循环   大循环   世界   逆流   世界经济   改革开放   当代中国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