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城投公司拿地,那为什么会有城投公司呢?

2022.10.14号,在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办法中,财政部发文禁止地方城投公司下场拿地。

防止虚增财政收入与严控一般性支出一体推进。

在如今的这样的大环境下,最后的遮羞布的都没了,市场的表现情况会是什么样子呢?


你们知道吗?我国第一个城投公司是哪个吗?


当是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芜湖模式”


城投公司的发家史大家知道吗?为什么会有城投公司,他是怎么诞生的?

今天带大家走进城投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八九十年年代,大部分城市建设经费都要靠财政拨款。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力吃紧,城市化又在加速发展,城建经费非常紧张,如果继续依靠财政拨款的话,大规模建设恐怕是遥遥无期。



但是想在城市建设开发中引入银行资金,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需要一个能借款的公司,因为政府是不能直接从银行贷款的。


二,城建开发项目繁杂,包括自来水,道路,公园等等,有的是赚钱,有的是赔钱,但是又不能不建。所以不能以单个项目分头借款,不然风险评估过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项目捆绑再一起,以赚钱的项目带动不赚钱的项目来做。这个捆绑的话需要怎么捆绑也是当时的一个难点。


三,仅靠财政预算收入是不够还债的,钱借来了,是要还的呀。所以要把跟土地有关的利益给用起来。


于是城投公司应运而生!!!


1998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安徽省芜湖市合作,把8个城市建设项目捆绑再一起,放在了专门创立的城投公司


芜湖建投。以该公司为单一借款人向国开行借了10.8亿元,1998年10.8亿元可不是小数目,就是有了这笔钱,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芜湖步行街


1999年芜湖市市政府投资了1.4亿元打造的全长690米,宽30-40米,东西纵深160-180米的芜湖步行街。在当时也是前所未有的。即变再现在芜湖中山路步行街和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并称为全国三大步行街。


大家想想步行街的商业影响力统治了芜湖市多少年。


这个做法呢当时有个很新颖的名词叫做:芜湖模式。也在受到当时全国上下的关注;

于是乎大量的城投公司就如春笋一样,纷纷的冒出来了。


对这段 “ 芜湖模式 ” 感兴趣的小伙伴,给你们推荐本书,《国家开发银行史1994-2012》里面有详细记载。


现在大家知道城投公司的由来了吧,那随着城投公司的增多,借贷的钱越来越多,不是都能还的上啊,城投公司背后是地方政府做担保,那这还不上的债应该怎么办呢?


2022.10.15号财政部发文,禁止城投公司拿地,指望着土地财政弥补一下地方财政的缺口,这条路算是一条断头路了。那在不给城投下场拿地的情况下,地方的土拍市场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场景呢?

一落千丈还是?


下期跟着小编,我们来聊聊城投的融资和债务的发展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方城   芜湖市   财政部   芜湖   公司   步行街   经费   财政   模式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