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后,诸葛亮用人最失误的一次是谁?

除了诸葛亮外,刘备托孤的另一位重臣是谁?降臣的他又是如何跻身蜀汉核心权力层的?


私心过重的李严因为权力的提升,开始有了其它想法,动作就开始慢慢走形了


1、不去汉中


226年,丞相已经平息了南中叛乱,关于南中之战可以移步下面三篇


七擒孟获上部:丞相治蜀初期面对的三大难题(攘外必先安内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七擒孟获中部:马谡攻心为上的计策真的有用嘛?(中原政权融合边疆民族的密码)

七擒孟获下部:丞相真的七擒七纵孟获了吗?(南中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叛乱的三个根本原因)


下一步要北伐了,此时吴蜀已经重新达成同盟,东线的国防压力骤然降低,丞相想调李严的二万去汉中增强实力。


李严推脱不去。


丞相无奈下妥协,安排刘备的老兄弟陈到接手永安防务(核心重镇极其重要,只有老兄弟才靠得住,陈到是刘备当豫州刺史时加入集团的,也是经久考验的汉军将士),


但条件是要归李严辖属,李严这才移军到了江州(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


注意,李严只是稍稍移动了位置,根本就没去汉中。



2、怂恿丞相受九锡,进阶称王


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问题之前受九锡的几个人,王莽,曹操,包括后来的司马昭,相对前朝来说那都是逆臣贼子,“九锡”已经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李严的举措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严重的政治事件。


他这是陷丞相于不义!


丞相强压怒火,给李严回了一封信: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


字里行间都能感受丞相压抑的怒火了,“虽十命可受,况于九耶!”表达自己对于此次事件的愤怒!


但丞相还是希望李严能识大局,同力灭魏,然后与诸子并升,咱们团结协作把凉州和关中打下来,然后你再提条件,想高升没有问题!


3、让他担任巴州刺史


李严对丞相的良苦用心无动于衷,反而赤裸裸的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他要求丞相划分五个郡成立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这五个郡包括从原巴郡分割出来的:巴郡、巴西、巴东、涪陵四个郡,及从犍为郡东部分割出来的江阳郡(江阳对应现在的四川省泸州市)


之前劝亮宜受九锡就是为想和丞相做个交换。


丞相再次否决,你这是要分裂蜀汉啊,这和三家分晋之举又有什么区别!

先主待我们有知遇之恩,咱俩现在都已位极人臣,你怎么还想为自己谋利呢?

自此两人的关系出现大裂缝了。

4、陈震揭发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丞相任命陈震为卫尉,派他前往祝贺孙权登基。


陈震,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人。

按照派系划分的话,他和李严同属荆州派。

但在出使吴国前,陈震对丞相说了这么句话:“李严有军事政变的可能”(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丞相不得不开始着手要解决李严的问题了。

5、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

公元230,曹真南下进攻汉中,为加强汉中防务,再加上陈震的提醒,丞相这次严厉要求李严率二万人赶赴汉中阻击敌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

李严不满被调离江州,在私下传言说司马懿等已经设置了官署职位来诱降他,诸葛亮知其意,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八年,迁骠骑将军),又表其子李丰接替督主江州防务(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为后事),李严这才愿意北上汉中。

丞相命李严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丞相觉得既然给足了李严的面子,提升他的官职,满足了他的利益。加上同为托孤大臣,李严怎么都应该珍惜这次机会,发挥他真正的能力,为北伐添一把力,只是没想到丞相的心慈手软居然犯下了大错。

6、欺骗退军

第五次北伐时,丞相正面决战大败司马懿,此时魏军已到强弩之末,正在一筹莫展时,李严派参军狐忠告知丞相,粮食不够了,同时出示后主诏令要求丞相班师(会天霖雨,平恐运粮不继,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

丞相回到汉中后,李严装作惊讶道:军粮足够啊,丞相你怎么就回军了呢?(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丞相调查相关奏章后发现,李严问题严重!

随后把李严写给自己的信以及给后主所上的奏章都拿出来,摆在李严的面前(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违错)

前后矛盾之处,李严无法抵赖,只能低头认罪(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

李严为什么会干这种烂事?

1、粮草工作不利,想掩饰自己的失责。

2、利用丞相无功而返来削弱其威信,方便自己这个二把手上位(丞相连年北伐,似乎战果并不大,李严看到了其中的机会)

事情弄清楚了,但怎么处置却让诸葛亮犯了难。

像马谡,直接就斩了,但处置李严从政治上来讲关系重大,是一位托孤大臣弹劾另一位托孤大臣,丞相需要考虑更多的方面,避免有人误解为丞相是想借刀杀人。

最终丞相采取了冷处理,联合众人上奏弹劾李严。

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只想着自己的小九九,将先主的托付抛之脑后)

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剌史(妄想割据巴州)

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威逼丞相)

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弹劾表并非丞相一人所上,后面还有20多位蜀汉大臣共同联署(包括车骑将军刘琰、征西大将军兼凉州刺史魏延、左将军兼荆州刺史吴壹、右将军高翔、后将军吴班、丞相长史兼绥军将军杨仪、扬武将军邓芝、征南将军刘巴、中护军兼偏将军费祎、征南将军姜维等)

李严的确惹了众怒,多好的局面被他一人破坏,众将都是义愤填膺!

李严随后被罢掉官职,收回节传、印绶、削去封爵和食邑,流放到梓潼郡。

但丞相没搞株连九族那一套,而是让他的儿子李丰以中郎将的身份到丞相府任参军。

一切到此为吧!丞相真是厚道人啊

蜀汉的内在核心是一个有人情味的政权,从刘备开始就一直这样了,不搞滥杀、不搞清洗!(只是丞相走后,就无人能维持局面,保持这个传统了,杨仪因为私人恩怨居然诛灭了魏延三族)

李丰也不负诸葛亮的一片真诚,跟蒋琬合作得很好,后来被提拔为朱提郡太守(丰官至朱提太守

李严应该一直都在期待着丞相有一天能再启用他,当他知道丞相的死讯后,很快也走了(十二年,平闻亮卒,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李严知道自己再无复出希望了。

为啥呢?

因为他的资历太高。

丞相之后是蒋琬执政,蒋琬的资历,是要远逊于李严的。李严做尚书令的时候,蒋只是个尚书。

能力上来说也稍逊一筹,蒋琬又怎么可能把李严这样的老领导端出来呢?

从李严的前后表现来看,他其实是最有望接过丞相衣钵的人,善于内政,能掌军事,最终却被自己的私心毁了前途,更破坏了蜀汉的北伐大计!

受恩过量,不思忠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南中   蜀汉   太守   汉中   荆州   骠骑   刺史   丞相   大臣   用人   将军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