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离不开我!曾公开站队美国的郭台铭,如今付出惨痛代价

“我有事业,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我欠社会的太多。”这是中国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曹德旺的一句经典语录。

作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供应商,曹德旺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个人艰辛的付出和努力,更离不开政府和人民的广泛支持。

功成名就之后,曹德旺并没有忘记曾经帮助过他的国家和百姓。

从1983年开始,曹德旺累计共向社会捐款达110亿元,这是一位真正爱国的企业家。

曹德旺

同曹德旺一样,台湾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也是一位身价过亿的企业家。

创业初期,凭借中国广袤的劳动市场,郭台铭成功地将富士康打造为了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富士康崛起后,郭台铭为了巴结美国的苹果公司,竟然选择了“吃饭砸锅”,投资海外。

为寻求更加廉价的劳动力,郭台铭开始“转战”东南亚。但他的各项投资却大都以失败告终,富士康也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郭台铭

“豪门赘婿”郭台铭的创业之路

1950年,郭台铭出生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县。父亲郭爱武曾毕业于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解放战争胜利前夕,郭台铭举家迁至台湾。

作为家中长子,郭台铭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重点培养。十六岁的时候,郭台铭成功考进了台湾海事专科学校。为减轻家庭负担,郭台铭选择一边赚钱一边读书。

毕业之后,郭台铭成为了复兴航空公司内的一名业务员,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胸怀大志的郭台铭却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没过多久,郭台铭便辞去工作,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郭台铭

1973年,郭台铭在朋友的资助下创办了一家塑料工厂。但创业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没过多久,缺乏管理经验的郭台铭就遇到了大麻烦。

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三十万本金被他赔得一干二净。朋友们都建议他趁早卖掉工厂,挽回损失,但倔强的郭台铭却选择了坚持到底。

在这期间,郭台铭遇到了一位足以改变他一生的女人—林淑如。

初次见面,林淑如就被胸怀大志的郭台铭所吸引,这个男人的坚强和执着深深打动了林淑如的芳心,事业未成的郭台铭即将迎来一场美好的爱情。

值得一提的是,林淑如的父亲林百欣可是香港有名的商界大佬,不仅坐拥上亿资产,旗下产业更是多如牛毛。

郭台铭夫妇

作为豪门千金,林淑如并不在意郭台铭平凡的出生。相恋没多久,两人就双双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为了挽救丈夫濒临破产的塑料公司,林淑如请求父亲能够施予援手,爱女心切的林百欣没作多想就为郭台铭的公司投资了七十万台币。

在岳父的帮助下,郭台铭的工厂逐渐摆脱了倒闭的危机,公司也开始出现盈利的局面。为扩大经营规模,郭台铭又将目光瞄准了模具市场。有了本金的他不再犹豫,直接斥巨资从国外进口了最新的生产设备。

当时台湾黑白电视机的销量非常可观,眼光独到的郭台铭决定大力生产电视机的零部件和选台按钮。除此之外,郭台铭还相继在台北各地建立起了电镀厂和冲压厂,逐渐形成了一条规模完整的生产线。

郭台铭

没过多久,大笔的零件订单就纷至沓来,郭台铭的公司盈收开始逐年上升,他也就此成为了一名年入百万的企业家。1982年,计算机领域开始迅速发展,IT时代即将到来。极富远见的郭台铭决定投资电脑的硬件生产。

为获得竞争优势, 郭台铭直接斥资1600万元从国外购入了一整套计算机线缆装配设备,公司正式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电脑产业的日益兴起,郭台铭的制造公司很快就引起了各大跨国企业的广泛关注。

当时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尚处于起步阶段,同大陆相比,北美地区的计算机销量非常可观。为寻求海外市场,1985年,郭台铭在美国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分公司,并创建了富士康生产集团。

富士康

作为北美地区为数不多的华人企业,富士康的出现很快就引起了苹果公司的密切关注。当时苹果的营销范围主要是北美和欧洲地区。

但随着电脑产业的快速兴起,苹果知道要想将自己的电子产品推销至全球各地,就绝对不能放弃亚洲的经济市场。为了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将更多的生产资金投入到软件设计上来,苹果公司决定让富士康来接盘自己部分的硬件生产工作。

富士康创建之后,郭台铭就一直在寻找着实力雄厚的合作伙伴。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郭台铭的大力推销下,富士康的公司规模和生产设备很快就获得了苹果的亲睐,双方的合作关系就此达成。

苹果

为取悦美国,富士康选择出走海外

郭台铭的富士康之所以能够大获成功,离不开中国大陆雄厚的人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背景。

在同苹果达成合约后,富士康就成为了苹果旗下的代理生产商,主要负责计算机零件的生产和组装工作。

为了确保核心技术不被泄露,在软件开发、产品设计等方面苹果同富士康之间并无联系。除此之外,在计算机组装、零件生产过程中,苹果公司会对富士康进行全程监控。

作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公司,苹果对它们的产品要求相当严格。富士康要想接单苹果,就必须具备相当出色的生产水平。

富士康

1988年,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已经颇具成效。随着《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规定》政策的出台,台湾的很多企业家都开始选择回乡投资,创业办厂,郭台铭也不例外。

大陆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和雄厚的市场资源对于富士康来说再合适不过了,在从深圳考察归来后,郭台铭就决定要在大陆投资办厂。

当时中国的沿海地区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窗口期”,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各地政府相继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

看准了大陆“红利”的郭台铭立马就将富士康的生产线搬到了中国深圳。在龙岗,郭台铭没花多大代价就包下了一大片荒地,随后便开动机器在这里创建了富士康深圳龙华工业园区。

郭台铭

生产设备陆续就位后,郭台铭就开始向外招募员工,沿海地区丰富廉价的劳动资源瞬间就填满了富士康的每一条生产线。

与此同时,苹果公司也同郭台铭签订了大笔的合作订单。

凭借得天独厚的办厂条件,富士康的生产规模是越做越大,公司的盈利收入也是直线上升。

尝到甜头的郭台铭立马决定要继续“开疆拓土,”将富士康的生产线不断扩大。没过多久,郭台铭就陆续创建了珠三角工业园区和长三角工业园区,富士康的生产工厂开始遍布整个沿海地区。

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富士康的代工质量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高度认可。英特尔、丽台、戴尔等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都纷纷找上了富士康。

郭台铭

面对如此规模的生产需求,郭台铭一律“照单全收”,大陆地区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为了富士康最有力的生产保障。

为了“消化”如此庞大的零件订单,富士康将自己的生产工厂开设到了中国内陆地区。

低廉的投资成本再次让郭台铭狠赚一笔,富士康也就此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

此时的郭台铭可谓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富士康的代工厂遍布亚洲各地,年营业额突破千亿美元。

2011年富士康雄踞全球企业500强第60位,成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代工企业。

郭台铭

但随着大陆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除少数内陆地区外,沿海各地的土地资源开始紧张起来,这里再也没有廉价的劳动力可供富士康“驱使”了。

在很多国有企业纷纷崛起的背景下,富士康的生产工厂反而暴露出了很多显著的问题。污染环境、侵占土地、不对等的劳资协议等现象频频发生。吃不到“红利”的郭台铭开始着急起来。

按理来说,企业竞争本是常事,工厂出现问题解决掉就是了。但占惯了“便宜”的郭台铭却并不这样想。为节约成本,扩大生产规模,郭台铭将富士康的投资重心放在东南亚。

中美贸易出现摩擦后,美国政府开始抵制中国华为的发展。

为了抱紧头号美企苹果的“大腿,”郭台铭决定投资东南亚,将富士康工厂“搬出”国门。

富士康

脱离中国市场,富士康的东南亚之旅“前途堪忧”

为了完成苹果、英特尔等商业巨头的项目订单,富士康在中国大陆一共开设了44个代工厂,旗下员工可达八十多万。

如此规模的生产条件每年可为富士康创造上亿美元的经济财富。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富士康在中国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为了进行所谓的“科学管理”,郭台铭不断压缩着富士康在华的投资成本。尽管如此,富士康的中国工厂还是给他创造了相当可观的经济利润。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富士康内部低廉的工资待遇引起了很多员工的强烈不满。相较于立讯、比亚迪等后起的代工企业,富士康的员工福利确实是稍逊一筹。为了降低成本,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郭台铭前往印度寻找富士康的“未来”。

富士康

同中国一样,印度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吸引着无数外企的投资眼光。对于郭台铭来说,印度就是曾经的中国,富士康在这里投资办厂,一定会像之前那样那样大获成功。

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郭台铭并不后悔。面对记者和媒体的“质问,”郭台铭骄傲地表示:“大陆离不开富士康,我是在给大陆赏饭吃。”

回国之后,自以为了掌握了“财富密码”的郭台铭当即就决定要在印度投资办厂。

为了拓展富士康的生产规模,郭台铭斥资200亿在印度打造了半导体项目工厂。为了保持同苹果的合作关系,郭台铭又花费重金在印度建立了iPhone生产线。

郭台铭

但没过多久,富士康在印度的生产工厂就开始漏洞百出,郭台铭的商业投资也出现了严重亏损。印度劳工虽然价格低廉,但他们懒散的工作态度根本无法适应富士康辛苦的流水线生产。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富士康的生产效率大大降低。

除此之外,印度各地的能源供应并不完善,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断水断电的事情常有发生,这就导致很多富士康工厂开工没几天就被迫停产。

同中国相比,印度工厂的生产效率远远无法满足苹果、英特尔等科技公司的订单需求。眼见在印度的投资久久不见成效,“病急乱投医”的郭台铭又将目光瞄准了越南。

印度工厂

但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经济遭到了严重打击,很多工厂都被迫停工待业,郭台铭的富士康也不例外。为了开发东南亚的劳力市场,郭台铭前前后后统共投资了几百亿,但却都是收效甚微,最终只得惨淡收场。

与此同时,注重质量的苹果公司已经同立讯精密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富士康不再是苹果的专用代工厂了。

创立至今,富士康承担的都只是手机电脑的零件生产,并没有创立出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没有专利和产权的企业集团将很难生存下去。

富士康只不过是各大科技公司旗下的“打工仔”而已。随着比亚迪、立讯等新型代工产业的不断崛起,富士康的时代终将迎来落幕。

富士康

结语

作为知名企业家,郭台铭和富士康的成功离不开大陆廉价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市场。为了追求利益,郭台铭抛弃了富士康的立足之本,这才导致了自己最终的惨败。

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应当忘记自己身后的祖国和人民。商人的眼中并不只有利益,国家才是我们最为强大的依靠。


参考资料

深圳工业强企再度封闭运行 华为比亚迪富士康淡定—王珍 李溯婉—经济与管理科学

企业家峰会 郭台铭如何发言引关注—张若—经济与管理科学

郭台铭参选 或给台湾一个新的未来—戴苏越—基础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苹果公司   东南亚   印度   代工   台湾   美国   惨痛   中国   代价   工厂   苹果   规模   大陆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