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号抓了军统干将王天木,为何3周后毫发无损放出?绝非心慈手软

戴笠 图片来自网络

1939年初,军统在上海的人事科长陈第容被76号捕获,随即叛变。

当然,那时候76号还未正式成立,但由李士群、丁默邨等人拼凑起的这个特务组织,已经在为日本人效力了。

陈第容叛变后,马上就供出了军统上海区区长王天木。陈第容也因“有功”,后来成为了76号成立后的一处处长。

1939年8月,王天木突然被76号特务抓了。

76号在1939年9月5号才成立,还成立就先干了一票大的。很显然,这既是76号在为成立造势,也是在向军统展示肌肉。

得知王天木被捕的消息后,戴笠大惊,马上安排人手营救。可没想到,3周后,王天木竟然被76号放了出来,而且还毫发无伤。

难道李士群突然变得心慈手软了?绝非如此。

根据事情的发展来看,李士群故意把王天木完好无损地放出来,不仅没按什么好心,反而是一桩阴谋。

于是,戴笠开始犯核计了。

76号是什么地方?一般人进去,不脱几层皮是出不来的。而王天木是军统上海区区长,竟然能完好无损地从76号出来,要说这其中没有什么猫腻,戴笠决计不会相信。

戴笠断定,王天木一定是做了什么对不起军统的事情。无论王天木再怎么解释,也无法洗刷叛徒的嫌疑。

因此,戴笠密令王天木的副官马河图秘密除掉王天木。可却被王天木侥幸逃脱。

侥幸逃得一命的王天木大骂戴笠,并表示要脱离军统。

这正中了76号头目李士群的下怀。

李士群故意善待并且放走王天木的用心其实并不难看破。他就是想要借此破坏军统之间的信任。

在李士群看来,杀一个王天木无关紧要,但杀了一个,军统还会派其他人来。只有把军统在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组织全部破坏,才能制止军统的活动。

可突破口却不好打开。虽然76号也俘获了很多军统分子,但大多数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不具备太大的利用价值。而王天木则不同,他是戴笠的六大特务骨干之一,不仅业务能力强,而且手中掌握着北平、天津和华北等几个地区的军统组织。一旦能招降王天木,对军统组织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但像王天木这种人是很难招降的。上佳的办法就是让王天木失去戴笠的信任,进而让王天木主动投靠76号,这样一来,他发挥的用处就大了。

因此,李士群才使用了一招诡计,既抓住了王天木,又在3周后把王天木放了。给戴笠造成了一种王天木与76号之间有幕后交易的这么一种假象。

李士群 图片来自网络

李士群对戴笠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知道戴笠的疑心很重,看到王天木这么轻易地就从76号出来,定会猜忌王天木。如果能让王天木承受不了戴笠的压力而改投76号,那对军统的打击将太大了。

事实证明,李士群确实了解戴笠。

戴笠果然对王天木产生了怀疑,但让李士群没料到的是,戴笠竟然要处死王天木。如果王天木死了,李士群的如意算盘就再也拨不响了。

可不知为何,王天木竟然逃脱了。

逃过一劫的王天木大怒,转头就投靠了76号。

在抗战时期,有很多军统大特务投靠了76号。但这些人都是在被捕后投敌的,像王天木这种级别的大特务主动投靠的仅有他一人。

李士群的谋划竟然通过戴笠的手实现了,不得不说,历史在这里开了一次玩笑。

王天木投靠76号后,军统在北平、天津、上海、济南各地的组织纷纷被破获,损失巨大。

通过戴笠在王天木被捕以及释放期间的一系列表现来看,王天木纯粹是被戴笠逼反的。

如果单从李士群的谋划来看,手段并非有多么高明,人工操作的痕迹太重。以戴笠这种精明的特务老手怎么会这么轻易地就落入了李士群的算计中呢?

其实,戴笠并非没有识破李士群的诡计,而是想要借力打力,以李士群释放王天木为因子,把王天木手中那些脱离了自己控制的权力收回。

简而言之,戴笠明知道王天木是被冤枉的,可他却揣着明白装糊涂,想要以叛徒的罪名处决了王天木,借机收回权力。可没料到,戴笠这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仅没有杀了王天木,反而逼反了王天木,让军统损失惨重。

这件事也成为了戴笠这位“特工王”一生中少有的败笔。

既然王天木是军统的六大骨干之一,是戴笠的得力干将,又是如何得罪了戴笠,让戴笠欲除之而后快的呢?

其实,王天木根本就没有得罪戴笠,而是军统内部的权力之争让戴笠对王天木动了杀心。

王天木本是一名军人,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东北讲武堂,一直在东北军阀吴俊升任职。

吴俊升死后,儿子吴泰勋不争气,黑龙江大权落入万福麟之手。没了靠山的王天木也就脱离了军界。

后来,他在吴泰勋的引荐下结识了戴笠,加入了特务组织。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王天木非常善于在敌占区活动,立下过很多功劳,因此,他在军统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军统的外勤人员中,王天木的地位能排在前3位,这也是他代号“三木王”的由来。

戴笠这个人虽然很多疑,但还是有用人之明的。可军统六大骨干,戴笠对其他5人都很信任,偏偏对王天木,总是怀有戒心。

戴笠在军统的6个骨干分别是王天木、陈恭澍、赵理君、沈醉、文强和吴赓恕。这六个人各有特点。

陈恭澍虽然在王天木手下供职多年,但他是戴笠培养出来的嫡系,对戴笠忠心耿耿,加上陈恭澍这个人不爱权,不会影响到戴笠的地位。因此,即使陈恭澍后来被俘叛变,戴笠仍然相信他。

赵理君是个典型的执行者,虽然有点头脑,但在军统内部名声太差,根本就拉拢不了几个人,也不会影响到到戴笠对军统大权的控制。

文强则有军人背景,虽然在军统挂名,但大多数时候都在军中供职,在军统内部的根基不深,也对戴笠的地位造不成影响。

沈醉太年轻了,在军统根据不牢。戴笠之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沈醉提拔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上,是想借此来压制沈醉的姐丈余乐醒。

余乐醒在军统内部号称“智囊”,有一定的能力。戴笠大力提拔沈醉,一是向余乐醒示好,二是在提醒余乐醒不要与自己争权。

意思就是,既然沈醉已经被提拔到很高的地位上了,你余乐醒就不要再与他争权了,不然,军统的权力就会失衡。

吴赓恕对戴笠倒是忠诚,可惜有勇无谋,在刺杀汪精卫的时候被捕,不屈而死。

相对于以上5人,王天木的背景就要复杂得多。

王天木文武双全,既能上阵打仗,又能做外交官,而且对东北、华北的情况非常了解。

由于历史的原因,军统对东北、华北的情报工作一直是个弱项,而王天木恰恰又对上述两个地区的情况熟悉。

加上王天木的能力确实不俗,能够在敌占区活动的游刃有余,屡建奇功。这也是戴笠不得不把王天木派到华北,并且长时间掌握华北军统情报网的重要原因。

可是,由于王天木长期在华北,身边所发展的特务都是亲朋故旧,逐渐地在身形成了一个派系,逐渐地脱离了戴笠的管控。

戴笠本就是一个多疑的人,眼见王天木在华北逐渐做大,就对王天木由信任变成了提防。

为了制衡王天木,戴笠就把自己的嫡系陈恭澍派到了华北,担任北平站站长,王天木改任天津站站长。

文强 图片来自

1934年春,由于王天木卷进入一个“箱尸案”,被判无期。

按理说,像王天木这种级别的军统大特务,是不会因为这种刑事案件被判刑的。就算被判刑,戴笠也会出面保他,或者想办法把他捞出去。

可戴笠不仅没有这么做,反而在背后推波助澜,把这件事捅到了媒体面前。

戴笠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弱王天木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好让陈恭澍掌控整个华北地区的情报网。

到了1936年,日本的威逼日甚,华北局势岌岌可危。军统急需一位能够独当一面,又对华北情况了解的人员。为此,在戴笠的干预下,王天木在监狱里待了两年后被释放,担任了军统华北区区长。

抗战爆发后,王天木被调到上海担任上海区区长。

可由于戴笠始终在防着王天木,因此派去和王天木搭档的人也不给王天木面子。军统上海区内部矛盾重重。

而戴笠呢,每逢遇到王天木找他打官司,也总是向着其他人,不支持王天木。

久而久之,王天木知道了,这是戴笠在架空他啊。

王天木和戴笠之间的矛盾,与上海区同僚之间的矛盾早就被已经投敌的军统分子们告诉了李士群。以李士群的“精明”,又岂会放过这个挑拨戴笠和王天木之间关系,进而让军统内部互不信任的机会呢?

因此,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李士群抓住了王天木后,既不打、也不骂,也不做招降工作,就是好吃好喝好招待。3周后,把养得白白胖胖的王天木放了出来,顿时引起了混乱。

戴笠哪里肯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一场针对王天木的刺杀发生了。不料却失败了。

一次刺杀失败,并没有让戴笠收手。

如果说,之前刺杀王天木是戴笠的一个败笔,逼反了王天木的话,那么,第2次刺杀就是正义之举了。

可令人奇怪的是,王天木竟然再次逃过一劫。这下子,轮到李士群犯核计了。怎么两次刺杀都失败了?这是不是戴笠和王天木合起伙来骗我啊?不然,王天木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于是,李士群派人把王天木抓了起来。这一次,李士群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一顿严刑拷打之下,李士群没有得到任何他想要得到的东西。

难道自己冤枉王天木了?难道不是戴笠和王天木合起伙来骗自己?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王天木是假投降,但李士群也不敢把王天木放出去,只能用半软禁的方式把王天木关了近两年时间。

戴笠和王天木之间究竟有没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已经是个谜了。

可在抗战胜利后,王天木并未受到严惩倒是真的。

戴笠死后,王天木借助旧部的帮助辗转逃到了香港,后又逃到了对岸,一直活了105岁。

沈醉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军统   北平   华北地区   华北   心慈手软   干将   毫发   海区   特务   区长   骨干   地位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