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筑:不能少了“乡土味”

乡村建设,是中国近代以来广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乡土建筑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乡村建设,并非简单的城市模式复制,只有根植本土,才能唤醒乡村内在的生命力。近两年优秀的乡村设计越来越多,它们没有华丽的外衣,简单低调却温暖质朴,再次散发出乡村独有的活力,呈现出迷人的乡土风貌。

1. 惠明茶工坊

地点: 浙江 丽水


惠明茶工坊作为景区游客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周边村民日常的活动场所,展示传统惠明茶制作工艺,结合地方畲族文化以及佛学文化,未来可以作为正在扩建中的惠明寺的禅茶工坊空间。由三条南北走向的平行空间构成:面向茶园的传统惠明茶制作工坊,面向东面远山的观景品茶空间,以及中间可以观看制茶流程的休闲开放廊道。


建筑面积:933.70 ㎡(摄影:王子凌)


2.先锋汤山矿坑书店

地点:江苏 南京

先锋汤山矿坑书店位于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内。原有砖窑呈现出一种“废墟”的美感,在设计中试图用“红砖+混凝土”的组合强化这种美学倾向。新建筑的墙身和场地的景观片墙采用红砖为主要的建筑材料来延续砖窑的质感,而拱则用混凝土浇筑而成,与矿坑公园山体上裸露的采石宕口相呼应。


书店总体由三个拱形筒体构成,它们在一层相互连通。一层高的筒体作为入口灰空间以及新书展销、书店收银和文创产品展销的场地。两层高的两个筒体,其一用于展览、演讲厅和书籍销售,其二用作咖啡厅。




建筑面积:1318.4㎡(摄影:时差影像)


3. 中国好粮油展示中心

地点:四川 崇州

项目位于四川省崇州市锦江新华村唐家碾,场地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和建筑围合而成大小不一的四个院子,设计之后的五个独立空间由一条坡道主轴和外部环廊串联在一起,靠内紧贴坡道和挑廊的外墙均为实墙,靠外能看见树林、稻田的外墙均为全落地玻璃,形成内实外虚、抑扬顿挫、移步换景、私密独立的组合空间。


建筑面积:1165㎡(摄影:冯煜桃、大花猫)


4.上海三联书店·黄山桃源店

地点:安徽 黄山

项目由一个已经被荒废了的村宅重新复建而来,建筑占地70㎡,都是两层高。在这样一个巷窄墙高的徽州古村落里,虽然是原址复建,但作为书店,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进行演绎。“三联书店”作为来自于上海的近代文化之光,在当下碎片化、互联网化的语境中,让身体进入到完整而连贯的场地并赋予书香手卷之感,促成了一次新的引领。

建筑面积:141.7m²(摄影:赵奕龙)


5. 小十二秘境·方舟

地点:贵州 遵义


秘境方舟是一座驿站,处于贵州遵义的小十二背后景区,主要功能是厕所和浴室,以及供游客休息的一处平台。设计选用了白色织物去塑造秘境方舟,形成异质感。



建筑面积:360㎡(摄影:CreatAR Images)


6. 山上的教堂

地点:山西 柳林


教堂在空间设计上并不复杂,围绕体量最大的圆形主殿,几个更小的圆形体量依次构成了小堂、祭衣间、小型接待室和办公室等功能空间。高耸的钟塔亦为圆形,成为了山下可见的标志之物。从建造的角度来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结构,填充砌块的围合墙体,当地青瓦铺设的屋面,具有时代特征的水洗石外墙面,它们的组合显露出权宜的特征。


摄影:夏至、朱润资


7. 周塘公共艺术空间

地点:江西 鹰潭

周塘公共艺术空间坐落于江西鹰潭周塘村,整个村庄有大量的不同时间段的建筑,无序、风格杂乱。设计采用聚落的设计手法,让五幢建筑由分散变聚落,用连廊的设计手法去连接现有建筑。连廊除平等了建筑主体外,还围合形成了功能型庭院,增加功能使用性。



建筑面积:约1800㎡ (摄影:阿初、张坤 繁玺建筑摄影)

8. 咸阳·莪子村红砖房

地点:陕西 咸阳

项目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莪子村,地势平坦,宅基地南北长35.1m,东西宽9m,南侧紧邻村道与大片农田,东西北侧均为既有民居与待建宅基地。红砖房延续当地传统民居窄厅方屋的空间型制和坡屋顶形式,以传统建筑文化重塑地域自豪感,建立乡愁情感的共鸣。既是对陕西关中传统民居空间原型与技术原型的一次创新性传承,亦是民居绿色宜居性能提升方面的有益实践。


摄影:张晓明


9.福建龙岩大和禅院扩建

地点:福建 龙岩

大和禅院也称大和庵,始建于明代,原有寺舍早已不存,现有寺舍为上世纪九十年代翻建,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来大和禅院学习佛法和体验禅修,原来的小寺庙越来越容纳不下,住持法师只好进行扩建。整体采用传统院落式布局,运用了砖混结构和传统穿斗式木屋架,由村里的施工人员建造。


建筑面积:新建禅修中心910㎡,新建闭关室95㎡,老寺庙修整约300㎡。摄影:胡文杰(其中少量为王善祥)


10. 西府里文化艺术村

地点:陕西 宝鸡


这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振兴”之路的第一条路——城乡融合之路的案例。既盘活了闲置村宅,扩展了城镇边界,也为第三产业融入乡村提供了一处优质空间;既为仍然坚持留下来的原住村民提供了新的生存样板,也为新入驻的艺术家、收藏家、餐饮经营者提供了一处雅致田园居所。


建筑面积:30亩 (摄影:成都塞纳园境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河狸景观共有)


11. 尚村·韶光艺廊 & 晒谷亭

地点:安徽 宣城


尚村,位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艺术介入乡村,创意植入乡村的系列活动在此开展,以激发乡村活力,为岌岌可危的老房子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韶光艺廊和晒谷亭,前者用于展示摄影师或艺术家的作品,兼做开会交流之所;后者用于收藏作品和记录村中史事。


建筑面积:42㎡(摄影:向刚、郭海鞍)


12. 村上·长漾里乡邻中心

地点:江苏 苏州

村上·长漾里相邻中心,位于江苏吴江平望镇的后港村,原址是一处被年久失修的彩钢瓦和阳光板覆盖的废弃螺丝厂。改建之后不仅是旅游接待的前台,也是村民休憩的场所,还同时兼具会议展示功能。而由于其三角形的平面布局和剖屋顶造成的不对称空间,也进一步刺激了灵活布局的空间使用方式。

建筑面积:451㎡ (摄影:个别设计)


13. 望亭·别所-朱家角卫生间7号

地点:上海 青浦

项目位于朱家角古镇一隅,在淀浦河畔,近圆津禅寺码头。原址是一幢东西向双坡屋顶的男女卫生间。为满足AAA级卫生间的评价标准,需要对此升级改造。十字连廊是建筑的交通与核心,也是古镇街巷的缩影。连廊的介入,将屋顶不同坡向的新老建筑体量切分,形成四块新的空间:男女卫生间、无障碍卫生间与倒桶间(管理室)。



建筑面积:110.93㎡ (摄影:出品建筑)


14. 西窑洞里

地点:河北 张家口

河北张家口西窑头农村振兴项目始于FA青年建筑师奖竞赛, “西窑洞里” 是胜出的十二位设计师作品之一。设计概念以农村与城市人际网络的本质差别作起点,以直立式 “窑洞” 融入木栈道的手法重新呈现场地原有的窑洞居所,通过把原始 (农村“熟人社会”) 的洞穴居住形式并置于现代(城市“陌人社会”)的生活模式,从而希望实现一个公共与私密并存的社区群体。


建筑面积:820 ㎡ (摄影:郭哲 | 微风建筑摄影)

15.青普梧林文化行馆

地点:福建 晋江

青普梧林文化行馆位于福建省晋江市梧林古村落,场地面积约6000平米,由13栋福建传统民宅组成。场地的建筑分为闽南红砖古厝以及南洋楼两种主要风格,形态迥异的建筑巧妙的彼此呼应,创造出极为丰富的建筑场所体验。设计将这个古建筑群落改造成客房、餐厅、茶馆、展览、论坛等兼具多元业态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面积:6400㎡ 摄影:北京锐景摄影(广松美佐江,宋昱明)


16. 马边游客中心

地点:四川 乐山

马边游客中心项目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福来村,是一个为马边县及福来村发展注入新活力的扶贫支持项目。综合地貌与视角,建筑形态便自然衍生——顺应山坡向上爬升,自然碎裂形成三个几何体量,仿佛漏出山体的红砂岩岩石,依次向上叠加,在顶部体量回望处收归山谷最佳景致。



建筑面积:400㎡ 摄影:存在建筑摄影(陆昀/ We&Arch)

17. 河南宰湾村空间提升计划

地点:河南 焦作

宰湾村是典型的平原村,村庄为1960年代整村搬迁而成,空间结构呈板正的鱼骨形,没有历史建筑。规划设计分为几个步骤:首先保留村庄肌理和自建痕迹,形成活态博物馆的基本面。然后对环境卫生、村庄道路、房前屋后、村庄照明等进行整体提升,为村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再后,打造精品路线和空间节点。


摄影:金伟琦、何崴


18.赞普博物馆扩建

地点:青海 玉树

为了满足博物馆日益增长的展览和文化交流需求,此次扩建在南面配套用房的用地范围内,增加博物馆的办公,展示及文化交流空间,其中包括一个150平的禅修中心和一个150平的展厅,同时尽可能保留一部分庭院。设计以石材建造朴素的立面,结合通透的玻璃幕墙,满足当代生活的使用需求。



项目面积:820㎡ (摄影:王洪跃)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新微设计,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乡村   乡土味   矿坑   建筑   体量   红砖   建筑面积   场地   地点   传统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