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无可守的铁原,蔡长元冒兵家大忌布怪阵,打服美国名将李奇微

前言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70多年前,毛主席力排众议,做出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抗美援朝!

无数志愿军先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打退了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捍卫了新中国的主权与利益。

每当提到抗美援朝战争时,大家总能想起一场又一场经典战役:

长津湖战役,我志愿军第9兵团不惧严寒,歼灭美军王牌北极熊团,给予美军一记重拳;

上甘岭战役,我志愿军第3兵团誓死抵抗,击退美军近千次冲锋,粉碎敌人“金化攻势”,奠定南疆北界,换来东亚地区几十年和平;

三所里战役,我志愿军第38军,突破人类极限,切断美军退路,打出“万岁军”的风采……

像这样的经典战役还有很多,但有这样一场战役,虽然很少被人提起,但其惨烈程度、战略意义同样伟大! 这场战役就是美军优势占据,仍久攻不下的——铁原阻击战!

图|蔡长元

一、临阵换帅

说起抗美援朝战役,我们不得不提起对这场战役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人,很多人以为我会说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其实不然,这个人就是“联合国军”总司令,著名的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似乎令大家认为此人并没有过人的指挥才能。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曾经指挥的菲律宾战役、新几内亚战役以及中途岛战役等,都曾对敌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灵活多变的战术也总是令人出乎意料,屡次发挥奇效。既然此人军事才能如此出众,为何又会在朝鲜战场上让美军吃了败仗?

俗话常说:“胜败乃兵家常事”,麦克阿瑟自然也不例外,而使他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其实无非于他对自己指挥才能的过度自负,以及对我志愿军的过度轻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麦克阿瑟便以最高长官的身份率美军驻守日本,同时也是盟军中的最高代表,手中的权力更是达到了巅峰,就连日本天皇见到他时,都要表现得恭恭敬敬,以至于一度被称为“土皇帝”。

图丨麦克阿瑟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人为了维护自身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恶意操控联合国,组建了一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并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军”总司令,率兵直接干预了朝鲜战争。

战争初期,朝鲜人民军节节胜利,占领了全境大部分地区和人口。

面对极其被动的战况,麦克阿瑟选择冒险实施仁川登陆,此举将人民军的攻势拦腰切断,使战争形势完全逆转。

不得不说,仁川登陆是麦克阿瑟的一次豪赌,同时也展现出了他过人的胆识以及出色的军事能力,之后他在“联军”中的地位也开始达到顶峰。

俗话说:“骄兵必败”,此时的麦克阿瑟已经“狂妄至极”,也许是开始迷恋上了登陆作战,然而幸运女神却没有再次选择他,之后发起的元山登陆,便使美军丧失了战机。

更关键的是,此时我国志愿军战士们已经开始进入朝鲜战场。

不仅如此,麦克阿瑟始终任务我志愿军不敢参加这场战役,不敢与全副武装的美军对抗,显然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罢了。

我志愿军入朝之后,便开始对敌人展开隐秘式地进攻。在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便歼敌15000余人,粉碎了麦克阿瑟所谓“回家过感恩节”的美梦。

这样的战绩显然令麦克阿瑟吃了一惊,但还是没有引起他对志愿军的重视,自负地认为志愿军只是小批队伍参战。

在对这次战役进行总结时,竟然认为此次美军的失利,是因为志愿军突然出击以及南韩军队战斗力低下。显然此时的麦克阿瑟还没有被志愿军打疼。

在第二次战役时,彭总做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而在麦克阿瑟眼里,志愿军的战略性撤退,却变成了志愿军害怕美军,不敢与之交战。

图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图解

时机成熟之后,志愿军全线出击,再一次完克“联合国军”,并将战线推进至“三八线”附近,收复平壤,取得了第二次战役的胜利。

直到此时,两次战役的失败,仍没有令麦克阿瑟对朝鲜战场的局势有了清晰的认识,并且在一味地为美军的失利开脱。

为了挽回面子,麦克阿瑟甚至打起了原子弹的主意,然而这显然不会得到白宫的同意,也因这件事也使得他与杜鲁门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在之后发起的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再次取得胜利,攻破汉城,将“联合国军”的攻势击退至“三七线”附近。

面对美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麦克阿瑟仍没有发觉事态的严重,与之不同的是,白宫里的美国政要们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杜鲁门已经有了想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朝鲜战役的念头,但是作为“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却仍积极应战,与美国军方的思想完全背道而驰。

对于麦克阿瑟这样一位“土皇帝”,杜鲁门已经可以说是忍无可忍,最终只能临阵换帅,下令撤销麦克阿瑟的职务,而接替他的将会是一位令志愿军更加头疼的对手——李奇微。

二、“磁性战术”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时任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的沃克在一次吉普车事故中丧生。

之后李奇微便开始接替沃克,担任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兼“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

并在次年4月,接任被杜鲁门撤职的麦克阿瑟,成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作为一名指挥官来说,李奇微与麦克阿瑟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

由于几次战败美军士兵已经失去了斗志,各个无精打采,但李奇微一上任后,便亲自走到前线战士中去,给士兵打气和鼓励。

从这一点上来看,他要比麦克阿瑟那种“贵族式”的指挥更受士兵们的爱戴。

图丨李奇微

在朝鲜战场上,士兵们经常能够看到李奇微头戴钢盔,肩上还别着两枚手榴弹,其目的就是为了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用一颗手榴弹炸敌人,一颗留给自己。

从这一点我们也不难看出,此人的确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面对志愿军以及人民军的全线进攻,李奇微做出了“放弃汉城”的决定,虽然当时他的这一做法很多人不同意,但事后看来,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令志愿军吃了大亏。

在撤离汉城时,李奇微在汉城大使馆的墙面上留下了这样一行字:“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致敬”

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李奇微对自己的战略决策十分自信,坚信自己日后能够再次回到这个地方。

而使李奇微如此笃定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已经发现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软肋”。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为此李奇微多次研究志愿军发动三次战役的详情记录,分析我军的作战特点,希望能够从中找到破绽。

一次,李奇微率部夜间行军,由于当时天气状况不佳,没有月光的照射,美军的行军进程变得异常缓慢。

李奇微便对身边的人抱怨了两句,而他的同僚却告诉他,幸亏没有月亮,要不然就会遇到志愿军。

由于志愿军白天缺乏制空权,所以经常进行夜战,这使得美军吃了不少亏。

也正是两人的这次谈话,令李奇微意识到,志愿军之所以善于夜战,主要依靠的就是月光,并且将此称之为“月光战术”。

并且,李奇微还发现,志愿军的进攻一般都是七天左右。

这是因为,我军的补给线遭到了美军的严重摧毁,在随着战线的持续延长,使得前线的战士们不能及时得到补给,只能选择随身带粮,每次参战士兵身上所携带的粮食,最多也只够维持七天。

这便被李奇微称之为“礼拜攻势”。

图丨遭遇敌人轰炸的志愿军后勤补给线

正因如此,李奇微才大胆做出了放弃汉城,进行“磁性后退”的决定。

所谓“磁性战术”,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可以将美军看作在前面跑的一块磁铁,而志愿军则是在后面追的另一块磁铁。

只要志愿军快追上美军时,美军便会凭借优势的机动兵力迅速撤退,从而拉开两军之间的距离,就这样牢牢地吸引着志愿军,待精疲力竭时,再发动反击。

这也就是此战术的可怕之处。

李奇微命令美军以每天30英里的速度逐渐后撤,以此来黏滞志愿军,避免与志愿军发生夜战。

从而利用美军的轰炸机对志愿军的前线部队以及后勤补给线接连不断地轰炸,这让志愿军可吃了不少的苦头。

三、铁原阻击战

1951年4月,抗美援朝进入第五次战役,此时的志愿军战士仍陷入李奇微的“磁性战术”中。

战役初期,志愿军攻势如潮,但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已经开始愈发明显。

在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向南穿插的部队的战士们,都已经处在了补给断绝,粮弹短缺的危险境地。

然而就在这时,李奇微却突然下令停止撤退!开始全线反击!势必要将志愿军主力全部歼灭在“三八线”以南地区。

面对美军之前采用的“磁性战术”,久经沙场的彭总早已察觉出了美军的阴谋。

当时前线志愿军的纵深战线已经达到八九十公里,这一距离对于我军后勤补给来说已达到了极限距离。

再加上美军对我军后勤补给线的疯狂轰炸,彭德怀有理由相信,李奇微正在下一盘全歼志愿军主力的大棋!

所以在李奇微下达进攻的命令时,彭德怀便几乎同时做出了全线撤退的命令!不得不说,这是两位顶尖指战员之间的博弈。

图丨铁原

收到命令后的志愿军各部开始进入北移阶段,尽管彭德怀再三催促,面对敌人强大的机械化战斗群,志愿军还是慢了一步。

由于指挥失误和动作迟缓,志愿军60军第180师在撤退时遭到了美军的围歼,损失惨重。

面对“联合国军”4个军13个师兵力的追击下,战场局势急转直下。

此时的彭德怀与李奇微两人却将目光投向了西线战场的同一个地方——铁原!

铁原是一处丘陵地带,为何会成为两军之争的关键地点?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铁原地处朝鲜半岛的肚脐部位,向南可以通向汉城,向北不到50公里的距离就可抵达“三八线”附近,并且此处还是志愿军屯兵屯粮重地。

不仅如此,铁原以北便是一马平川,十分适合美军机械化部队作战。

所以从战术上来看,抢占铁原所能取得的效果,将会与美军之前举行的仁川登陆如出一辙。

如果被美军抢先占领,将会使缺乏粮草弹药的向北撤离的志愿军所有战术都无法实施,从而达到李奇微将志愿军主力围歼在“三八线”以南的作战预期。

面对已深陷危局的志愿军,彭德怀又是如何解局的呢?

为了掩护前线志愿军战士后撤,彭德怀构建起中路、东路和西路防线。

中路和美军对峙的是志愿军主力部队的3兵团和9兵团,面对美军的进攻且战且退,完成阻击任务不成问题。

东路由于180师众将士们的顽强抵抗,吸引了美军的大量兵力,迟滞了敌人的进攻。

西路则是最令彭德怀担心的阵线,也就是铁原所在的一带,与美军对峙的是19兵团的63、64和65军。

原计划由65军在议政府一带构建防线,以此来阻击美军15至20日。

然而面对美军猛烈的攻势,此阵线没有支撑几日便被敌人摧毁。

此时撤退下来的64军还没有站稳脚跟,便开始匆忙在开城一带构建防线,以此来阻击美军。

然而,美军在东路的主要目标并不在开城,而是直指铁原。

图丨铁原阻击战

5月27日,“联合国军”距离铁原已经只有20公里,而此时的铁原作为交通要道,前线撤退下来的志愿军战士以及机关人员正在陆续后撤。

铁原告急,此时急需一支部队来抵挡住美军的追击,而最终彭德怀将这一阻击任务交给了63军。

5月26日,原本已经撤到铁原东北部的63军收到了接替65军防御的任务,即刻动身转回铁原,坚决阻击敌人。

彭德怀下达的命令,要求63军坚守铁原15天。

然而对于这一要求,兵团司令杨得志却认为实属困难。

原来,63军已经历了近一个多月的连续作战,战备物质已经极度缺乏,战士们也同样疲惫不堪。

让这样 一支疲惫之师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坚守15天,显然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彭德怀在回电中态度坚决:“就算是把63军打光了,也要坚守铁原半个月!”

此命令背后隐藏的悲壮已经难以言表,坚守铁原,掩护其他部队撤退,已经成为63军誓死要完成的任务!

四、蔡长元冒兵家大忌摆怪阵

5月30日凌晨,63军的阻击阵地上,传来了阵阵炮声,“联合国军”共计五万余人,向铁原开始发起进攻,而作为防守的63军,经过几次战役下来,总兵力已经剩下不到三万人。

志愿军之前的部署,是将63军的187、188和189三个师以倒品字形排列在铁原防线。

考虑到美军习惯依靠机动兵力发起进攻,所以在离公路最近的是63军战斗力以及装备都最强的187师。

但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美军这一次突然一改常态,率先向驻守在丘陵地带的189师发起了进攻。

图丨倒“品”字防御阵地

收到进攻命令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一开始便向189师的阵地上投掷大量炮弹。

战斗仅经过一个小时,美军倾泻的炮弹量就达到了四千多吨。

而此时的志愿军甚至连防御战壕都没能来得及构建,便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

范佛里特此人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在他看来,只要自己的火力足够猛,就没有攻不下来的阵地。

所以当时他使用的弹药量,已经达到了美军规定最大弹药量的五倍以上,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范佛里特弹药量”

而我军阵地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美军的飞行员当时看飞越轰炸区时都在感叹不已:“这里不会有任何生活生存的可能”。

而此时面对美军疯狂的轰炸,189师师长蔡长元冒兵家大忌,将全师9000多战士化整为零,分散到整个防御阵200多个单位上。

就如同当年韩信发动背水一战一样,有时以身涉险,往往能够取得奇效,蔡长元所指挥的铁原阻击战亦是如此。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除了能够减少战士们被美军的炮弹击中的概率。

然而更关键的是,蔡长元通过多次与美军交手,发现美军在进攻时一定会确保自己侧翼和后方的安全才会继续前进。

将189全师分散为200多个阵地,则美军必须一个一个清理,极大程度上延缓了美军的进攻。

蔡长元敢于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十分具有勇气。

因为这样一来,原本可以共同抗敌的战士,却一下各自为战,每一个小阵地都需要独自面对整个美军的进攻。

但蔡长元相信自己所带领的这支部队,他坚信战士们能够成功阻击敌人。

待189师所构建的整条防御阵线成型之后,全师的战斗力基本都被保留了下来,战士们居高临下,令美军寸步难行。

图丨范佛里特弹药量

当初围歼我180师的美24师师长罗伯特回忆道:“我们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发力的陆地沼泽,总是觉得找不到要打的目标,又发现目标到处都是。”

正如蔡长元所料,当“联合国军”进入189师的防御阵地后,便开始陷入怪圈之中。

当发现志愿军的阵地后,便会迅速集中优势兵力,企图从志愿军手里夺回阵地。

而此时敌人整个部队自然要停止前进。

眼看阵地上到处都是志愿军,美军便开始继续使用炮火轰炸。

189师坚守了三天三夜,虽然阵地依旧被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但是189师的志愿军战士已经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伤亡代价。

而此时,蔡长元又将目光投向了种子山。

种子山紧靠美军赖以生存的17号公路。

登上种子山志愿军便可以使用轻武器直接攻击到美军的机械化部队,阻断美军的后勤补给。

然而此前已被我军占领的种子山已经被敌人攻占,566团担任了此次夺取种子山的任务。

战斗打响,3连战士们冒着被美军轰炸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仅用了12个小时,便又从敌人手中夺回了种子山,然而566团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得知种子山失守,敌人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漫天的炮弹顷刻间吞噬了整座种子山。

负责防守的2营战士全部牺牲,没有一个人活着走出这里。

但同时也为后续部队的转移争取到了半天的时间。

在日记中,蔡长元写下了4个字:“甚痛!甚痛!”

此次战役中,189师以伤亡6000余人的惨重代价,为后续部队争取到了3、4天的宝贵时间。

6月3日,早已被打惨的189师接到了撤退命令,开始从铁原的正面战场逐步后撤,张英辉的188师接替189师继续执行阻击任务。

图丨美军的炮兵阵地

蔡长元的“天女散花”战术虽极大程度上拖延了敌人的进攻,但也使得我军的防御纵深大幅度减少。

接替的188师只能采取地道战工事阻击敌军的进攻,同样使得敌军寸步难行。

为了解决我军的地道工事,敌人开始使用大量的凝固汽油弹,顷刻间,我军阵地化作一片火海,188师伤亡惨重。

战斗进行至6月7日,同样已经伤亡殆尽的188师开始逐步后撤。

而此时63军军长傅崇碧的手中只剩下了187师这一支部队。

由于前期进行支援188师以及189师,此时的187师总战斗兵力已经不到3000人,傅崇碧又该如何完成这场不可能完成的阻击任务?

打到此时,63军前方的防御空间已经十分有限,187师师长徐信的处境已经到了绝境。

此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与美军进行炮战!

当傅崇碧得知徐信的计划后,陷入了犹豫中,因为我军的炮兵力量极其有限,可以说是我军手里最后的底牌,一旦计划失败,我军将彻底丧失反抗能力。

思考再三之后,傅崇碧还是同意了徐信的计划。

由于我军很长时间没有使用炮击,所以此时美军对我军只防备了我军的步兵偷袭,并没有想到我军会突然发动炮击。

6月10日,凌晨2点,数千枚炮弹从我军阵地发射,瞬间将美军阵地点燃!美军瞬间乱作一团,开始拼命后撤。

这一役徐信成功了!63军成功了!

图丨志愿军炮兵

战斗至此,经过十几天的铁原阻击战,我军已经牢牢守住了“联合国军”的进攻,为志愿军大部队调整争取到了充足时间。

与此同时,志愿军第20军和第15军已经开始加入到了对敌军的阻击战役,后续坚固的防线也已经被顺利构建,此时的美军却已经精疲力竭,他们从没有打过如此艰苦的战斗!

6月13日,志愿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已经完全达成,63军逐步开始从铁原撤退,铁原阻击战的大幕终于落下了帷幕。

优势占尽的“联合国军”也只能就此作罢!

结语

铁原阻击战过后,63军整个军的战斗兵力已经只剩3000余人,军长傅崇碧更是瘦了整整25斤。

当63军抵达伊川休整时,彭德怀见到了一个个衣衫褴褛的63军战士们,他含泪说道:“祖国和人民感谢你们,我彭德怀感谢你们!你们是真正的铁军!”

“中国人的骨头不好啃!”

铁原阻击战结束后,我志愿军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动摇了李奇微,动摇了杜鲁门,和平谈判就此提上日程。

铁原阻击战也为抗美援朝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不朽的功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麦克阿瑟   阻击战   朝鲜   志愿军   兵家   国军   我军   美国   大忌   名将   阵地   战役   美军   敌人   蔡长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