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笋筹备反扑中国,邓小平宣布裁军百万,为何让黎笋陷入绝望?

1986年4月下旬,挑起中越战争的罪魁祸首黎笋踌躇满志,誓要对越南上下进行一次大改革,颇有要超越中国的意思。

为保持政令畅通,黎笋授意手下得力干将潘祥对外宣称:即将在11月份举行的越南党代表大会上,黎笋要辞去总书记一职、长征要辞去国务委员会主席一职、范文同要辞去总理一职、黎德寿要辞去政治局委员一职。尽管潘祥没有具体透露接班人的名字,但表示,以上这4人将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看到这里,人们认为黎笋集团可能要屈服于现实,准备鸣金收兵了。但实际上,黎笋只是为了加快筹集军费,在有生之年再同中国打一场大仗做准备。

只是,此时的越南经济体系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也。反观中国,整个国家、整个社会都在蒸蒸日上。黎笋此前绞尽脑汁破坏中国繁荣与稳定的计划落空,“印支联邦大国梦”也越来越远,黎笋在郁郁不得志中一命呜呼,给越南人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飞蛾扑火自不量力

1979年4月,黎笋仍旧不认为越南是那场为期28天的战争中的失败者。不仅其本人,甚至连武元甲、文进勇这些败军之将浑身上下都冒着一股唯我独尊的民族自豪感。

在此背景下,黎笋集团不断扩编正规军,使越南正规军兵力达到120万,同时不断武装越南民军,到1979年末与中国接壤的越南北方6个省完全实现了堡垒化目标,全部推行兵民合一制度。只要武器弹药、粮食药品到位,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拉出一支人数高达1000万的军队与中国开战。

在黎笋看来,越南人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是世界革命的中流砥柱,越南人制定的“印支联邦”战略是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其次,越南是唯一不惧怕任何强国的国家。中国虽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非常惧怕美国,不仅处处阻挠越南的武装斗争,还不愿意向越南提供援助。

尽管中国在50年代有过抗美援朝作战的经历,但这些只是中国人为了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必要行动罢了,根本没法证明中国人不惧怕美国。

还有就是,越南的发展战略不同于中国的发展战略,前者是进攻型的,后者是防御型的。越南人为了维护兄弟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可以流血牺牲。中国人不一样,只要是没有触动其根本利益,就变得畏手畏脚的。

所以,黎笋无视联合国的各项相关决议,无视世界各国的劝告与谴责,处处将自己标榜为东南亚诸国的保护神,将中国视为这一地区的不安因素。对于1979年中越战争之后的越南发展前景,黎笋仍旧十分乐观。

黎笋坚信,中国的死穴是在北方边境线一带,中国有再多的兵,有再多的武器弹药都没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军队主力都会被越南的盟友死死拖住;若中越两国再次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中国军队必败。

1983年10月,越南国防部长文进勇受黎笋指使,向越南北方6省调派军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越南半数以上正规军就对中国广西和云南形成了大兵压境之势。

中国忍无可忍,于1984年4月2日开始对越南北方6省1600多个目标实施大规模炮火还击行动,越军雷声大雨点小甚至连反扑的勇气都没有。中国云南边防部队趁势收复老山地区。

越南版阿Q

短短一个多月,越军再次损失惨重,黎笋却将问题归咎于其盟友援助不力。一直认为,要是越军有足够的武器弹药和粮草、燃油这些作战物资,吃亏的必然是中国。因此,越军实施大规模反扑是必须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1984年6月中旬,越南第二军区高级将领云集越南河江省北光县一座小村庄,秘密召开反扑老山作战会议、为了掩人耳目,此次会议代号“北光计划”。

北光计划大致作战内容:越军从全军精锐师抽调8个团约18000人,从老街高平等地全面反扑老山。

此时的越军严重匮乏各种作战物资,只能不断向其盟友讨要。为了筹集到足以支撑越军向老山实施大规模反扑的军费,黎笋将原本在1983年11月对柬埔寨游击队实施的第6次旱季攻势推迟到1984年4月,将第7次旱季攻势提前到1984年9月。通过缩短这两次军事行动的间隔时间,可以将用于围剿柬埔寨游击队的部分作战物资挪用于老山战区。

作为越南唯一的军事盟友,苏联只想尽快实现其海洋大国梦,并没有与中国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的打算,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解放军陆军是全球最强悍的地面部队之一。中苏两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

早在1982年3月,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苏联第四大城市塔什干就曾对外发表声明称:认可中国社会制度,支持一个中国,愿意恢复两国关系。同年10月,中苏两国进行了副外长级磋商,尽管在第一轮磋商中还存在诸多方面的分歧,但两国关系正常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苏联为了避免越南过度刺激中国,不断派人劝说黎笋,认为越南要想改变当前的困境,应严格遵守联合国大会的相关决议认真发展经济,而不是处处挑衅中国。此时的黎笋仍旧我行我素,认为苏联出卖了越南的利益,于1984年7月12日对老山地区实施了军级规模的反扑。

中国云南边防部队在地形非常不利于防守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武器优势和军事指挥体系的优势,狠狠消灭了3700余名越军,彻底挫败了越军反扑老山的阴谋。

面对如此惨败,黎笋没有反思自身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归咎于他人,认为越南那些负责抓管经济的官员和部门要是认真工作,越军有了足够的本钱,惨败的就是中国军队。

于是,黎笋开始在越南各省推行价格——工资——货币联动改革。具体做法为,越南境内所有生产资料,除了依照国家供给的价格购买外,其余部分依照市场价格购买,两者之间出现的差价由国家财政给予补贴。为了避免粮食价格出现巨大波动,除了农民外,所有干部职工和军队使用购粮证。

通过一系列改革,越南的经济命脉被黎笋集团牢牢控制在手里。由于天灾人祸不断,越南农民本身的粮食自给自足率就非常低,这种价格——工资——货币联动改革并没有给越南农民带来太大的好处。到1985年越南通货膨胀率高达190%,这就意味着,黎笋的改革计划彻底失败。但黎笋只是处罚了负责执行货币改革的几名官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邓小平裁军百万让黎笋陷入绝望

面对黎笋集团的步步紧逼,邓小平方寸未乱,于1984年国庆期间举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阅兵仪式后,仍旧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经济建设领域。

1985年6月,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求和发展现代化国防体系的需求,邓小平主持实施百万大裁军,解放军从原来的11大军区缩减为7大军区,各军司令部工作人员开始实施精简。

中国实施百万大裁军计划,虽然合情合理,但在越南黎笋的眼里,这是一个实在难以接受的消息。

为了入侵中国,黎笋及其心腹耗尽了10年心血,为盟友当了整整10年的马前卒。一开始,其盟友说好要与越南对中国实施南北夹击,可到头来越南经济垮了,在军事和外交领域也是败得一塌糊涂,越南已经陷入民不聊生的地步。

没有盟友的继续援助,越南已经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而中国在这个时候敢裁减100万的军队,足以说明盟友不会再支持越南挑衅中国,越南被完全抛弃了。

1986年初,黎笋发现中国裁军计划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后,越来越心慌,开始萌生全面实施经济改革的念头。

当黎笋开始实施时才发现,越南内部早已出现利益固化的局面,再怎么折腾越南都不够资格与中国叫板,“印支联邦大国梦”越来越远了。为此,黎笋日渐憔悴,在准备“力挽狂澜”之际,归西了。给越南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黎笋门徒最后的挣扎

黎笋死后,原越南国务委员会主席长征出任代理一把手。11月,越南党代表大会如期举行,在人事变动方面仍旧是依照黎笋生前制定的计划实施。范文同、黎德寿、文进勇辞去原来的职务,有的进入顾问会议担任顾问,过着退而不休的日子,有的直接卷铺盖回家。

新一届越南领导班子虽然口口声声说要对经济实施大改革,但改革的目的仍旧是为了筹集继续发动军事扩张的经费,动机不纯必败无疑。不久,长征实在无能为力,只能让原先在胡志明市搞经济建设比较出色的阮文灵接任。

以阮基石、谭光忠、黎德英为代表的黎笋门徒联合了元老武元甲,继续对中国实施武装挑衅,仍旧是取胜无望。最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替黎笋鸣金收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中国   印支   越军   苏联   越南   越南人   作战   盟友   大国   绝望   计划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