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为何要亲自指挥志愿军?他们怎么想的!但最终的结局让人放心

早在志愿军入朝之时,最为紧迫的任务便是要直面凶残的敌人,可那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队在指挥权归属上还有过一定的讨论和分歧。

好在,在多位领袖的研究后,这些问题也得到了圆满处理,抗美援朝战役最终以胜利而告终。

指挥权问题必须早日出结果

提起中国和朝鲜的关系,还是很容易联想到那场影响了世界的战争,在那之后,人们总是以“唇齿相依”来形容两国。

不过,在面对美国侵略的时候,双方也是都有关于自身的考量的,在志愿军入朝最初的那段时间里,考量首先就体现在指挥权的归属之上。

1950年10月,周总理来到了苏联,在那里和斯大林讨论武器装备和空军援助的相关问题,此时的新中国,已经下定决心要出兵朝鲜,而且要马上提上日程。

8日,毛主席还给朝鲜领袖金日成去了一通电话,通知了决定的情况,由于时间紧迫,双方在这通电话中并没有提及志愿军入朝后的具体事项。

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战局还不是特别清晰,摸不清楚敌人未来的增兵情况,金日成只是表态说:“美国现在正在朝着朝鲜继续增兵,希望中国部队能够立即出动。”

按照金日成当时的考虑,他其实已经思考过关于部队指挥的问题了,只不过思考的方式比较简单,觉得当下暂时是因为朝鲜军队顶不住了,所以希望能让志愿军上来顶一会,可以将指挥所设置在平壤以北的德川,因为他也在那里。

不难看出,在金日成的视角里,“救火”才是第一要务,战场也是瞬息万变的,走一步看一步。

不久后,他才发现自己“草率”了,因为中国派出了几十万人的部队分批入朝。

金日成显然也感觉到这次将会是一场大战了,所以他没有直接提出指挥权归属问题,只是提出将双方的指挥所并在一起。

这个时候其实也就埋下了一个问题:在朝鲜作战,金日成的职务是最高的,无论新中国派出哪一位将军来到朝鲜指挥作战,在别人的地盘上,都无法直接盖住金日成。

这件事已经不是在两个国家内讨论那么简单了,而是升级为一件国际大事,当时,中国和朝鲜都比较在乎苏联的意见。

主帅彭德怀结合实际情况立即想到了一个处理办法:建立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指挥机构,便于作战。

斯大林对于这样的问题也是需要审慎思考的,不能随便去定夺,于是这件事在一段时间里也没什么进展。

彭德怀身经百战,他考虑的当然不是谁来出风头,而是究竟该要如何打赢这场战争,中朝两国所面对的敌人是机械化程度极高的美军,绝不可轻视。

按照当时朝鲜人民军的情况,他们首先在征兵上都暴露了很多问题,再加上当地群众生活困难,部队的将军们都没有打过这么大规模的战役,也没太多相关经验。

由于指挥权没被定论,麻烦就很快出现了。

第一次战役期间,中朝盟国之间的语言不通、志愿军初来乍到也地形不熟,很快便给作战带来了很多负面阻碍。

到了11月4日,志愿军39军在围攻美第24师的时候却遭到了人民军坦克师的误伤,被包围的美军也乘乱逃脱捡回了一条命。

在后勤物资供应方面,双方在协调上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导致局面异常混乱。

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彭德怀这里,彭德怀自然是不舒服的,他再度找到了联络人员征得金日成的支持,可金日成还是一口咬死:在战役过程中,双方的联络员可以通信和联络、交换情报,但是不能采取联合的方式。

很多人理解不了金日成为何如此执着,可若是站在朝鲜这个国家的角度上思考,其实也就能想通了。

在金日成的眼里,朝鲜这个国家是有主权和尊严的,哪怕正在受到侵略,他们让志愿军进来本就是帮忙而不是占据主动权,中国政府也是一直强调“非官方”性质的,这样的说法也能避免刺激美国,中国想要的,还是和平。

可是,随着战事的规模越来越大,这些严重的后果恐怕也在金日成的意料之外,主动权最后来到志愿军这边,也是战争的具体情况导致的。

再说,当年朝鲜也是需要考虑苏联意见的,在战争刚刚打响之后,朝鲜那边估计也认为苏联会出兵援助,所以也在等待着莫斯科的立场,此前关于指挥权的问题就曾征询过斯大林的意见,可斯大林一直都没有明确表态。

金日成也知道孰轻孰重,所以在志愿军入境作战后,他也希望能够公布中国志愿军参战的消息,这是出于他自己“壮大声势”的考量。

对于这些,毛主席自然也会站在新中国的角度上提出自己的想法,他的意见是“不宜多说。”

考虑到战场上实际出现的问题,毛主席还建议金日成能够尽快和彭德怀、高岗见面,来讨论中朝两军联合作战的具体事宜。

很显然,毛主席所提到商讨的内容,还是关于军队指挥权的问题。

这个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关键就是看几国用什么样的眼光来对待。

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彭德怀很快见到了金日成。

前线正炮火连天,内部之间的问题解决起来要越快越好,于是彭德怀也直接提出了两军之间必须要解决好统一指挥的问题。

彭德怀的思考也确实是将军的思考,一切对战局能够起到有利作用的条件,都在他的思考范围当中。

金日成还是原本的考虑,他不愿就这么让出指挥权,所以一直拖着,只是达成了一个初步共识: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专门召开会议来解决这件事。

彭德怀也看得出,这件事继续去找金日成商量恐怕也没个答案了,还是得通过中央的方式来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总理起草了毛主席致斯大林的电报。

斯大林的意见至关重要

在周总理起草的这封电报中,也明确指出了彭德怀将军在朝鲜战场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并表示:若是斯大林认为彭德怀提出组成“三人指挥小组”的工作没有什么问题,那便可以由斯大林向金日成提出。

斯大林也分析了一下,认为彭德怀所提出的意见是合理的,于是他亲自电告金日成,意思是让中国的同志来统一指挥作战。

可以看出,此时斯大林的话语是极为重要的表态,他的一句话,瞬间就可以扭转局面。

不过中国当时并没有直接考虑到“由彭德怀统一指挥”,还是决定在第二次西线作战结束之后,组成志愿军和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用这样的方式解决统一指挥的问题。

至此,这个问题算是妥善解决了,保住了彭德怀指挥权的同时,也顾及了金日成作为朝鲜领袖的颜面,维护了朝鲜的国家尊严。

彭德怀有了充足的话语权之后,朝鲜战争的局势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当年12月,第三次战役发起,总体比较顺利,随后便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是否需要乘胜追击。

对于志愿军来说,好不容易抓到一次能扬眉吐气的机会,不可轻易放过。

可彭德怀很快考虑到,此时若是让志愿军追到南边去,那么美国完全可以利用其海空军的优势实施侧翼打击,极有可能对志愿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因此,在彭德怀的坚持下,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

就在此次战役结束后不久,金日成等人就很快表现出了不满情绪,他们认为这明明就是一此发起新攻势的绝佳机会,草草放弃有点不合常理。

就连苏联驻朝大使都“看不下去”了,他斥责道:“打了胜仗不去追击,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打法。”

这件事也很快让彭德怀承受了压力,好在斯大林听闻后说了一句公道话:“彭德怀用劣势装备打退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他是当代的军事天才,他的意见也是正确的。”

不难看出,在彭德怀扬名立万的过程中,斯大林的意见显然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对待斯大林的意见也不是完全遵循的,还是毛主席的那句话:实事求是。

这就体现在1951年5月的时候,毛主席曾向彭德怀提到了“打小歼灭战”的方针,并将这一方针也通报给了斯大林。

可斯大林对于这一点就不认同,他认为这是打蒋介石的手段,并不适用于对付英美。

毛主席和彭德怀都认为这样的作战方式在朝鲜战场上是可行的,于是在5月末的一天,彭德怀起草了一封给朝鲜人民军前线总指挥的信件,里面的内容就是“打小歼灭战”的方针。

此后,从1951年10月底一直到1953年7月这段时间里,志愿军在总体上就是贯彻了这样的方针。

从这之后也不难看出,在整个朝鲜战场上,斯大林是形式上的核心人物,而真正的核心指挥人物,正是毛主席。

朝鲜战争的前后有3年时间,总体上也是打打停停,还有很长时间是在谈判当中度过的。

中朝双方早年间在指挥权方面的争议,到了结尾时“转移”到了停战时机方面。

第五次战役之后,毛主席就决定采取“边谈边打”的方式来争取谈判问题,另一边的金日成就显得比较着急,他不想让战争拖下去,想着再来一次总攻,干脆直接把美国人给打走。

毛主席知道一句半句也没办法说清楚,于是邀请金日成来北京一趟。

本来说通了,可到后来因为交换战俘的问题板门店的谈判陷入了停滞。

此时毛主席的主张是基于美国目前的态度,可以把战争继续下去,结果朝鲜的态度变了,他们希望既然商量着结束那就早点结束,接受美国的相关条件。

按理来说,两个国家去和一个国家谈,最重要的就是要团结,内部不能有嫌隙。

就这样,消息再度来到了斯大林这里,斯大林考虑到苏联正在和美国对抗,他从全球战略角度出发支持了毛主席的提议。

这次金日成也是认准了自己的想法,李克农也将相反的考虑原因说了出来:“如果这次不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那么美国人就不会做出让步,毛主席过去是有谈判前景的。”

这件事也不能怪金日成,当时的朝鲜早已被战争折磨的千疮百孔,他想要早点回归和平,也是理所应当的。

不过国家之间的博弈却没有那么简单,毛主席为了彻底发挥出“打得一拳开”的效果,必须要把所有因素考虑进去。

所以,在中朝此前发生的很多分歧中,斯大林也屡屡支持毛主席,这是视角问题。

很快,结果也证明了毛主席的想法是正确的。

中、朝不想打,美国同样也不想打,关键时刻就看谁能沉住气。

回顾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战争,金日成其实一直都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在朝鲜劳动党的内部,同样包含了很多派别,金日成想要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就需要一个环境。

很多军事领导干部都和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军队保持着密切联系,要说金日成对此一点都不担心也是不实际的,翻开这些干部的人生简历,不难发现他们很多在过去都曾在中国的土地上作战过。

当年9月4日的会谈中,斯大林还直接问过:“朝鲜和中国之间在谈判问题上是否存在分歧?”

金日成回答道:“我们之间不存在原则上的分歧,我们同意中国同志提出的那些方案,但是,由于朝鲜人民目前处于严重的状况中,我们更愿意尽快缔结停战协定。”

朝鲜的停战谈判前后历经了两年的时间,每一次都是两个阵营之间的博弈,都是智慧的较量。

而停战谈判的最终成功,也为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解决国际纷争树立起了一个全新的模范。

参考

朝鲜战争期间的中朝同盟 沈志华 发展

毛泽东与抗美援朝 逄先知; 李捷 党的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朝鲜   志愿军   金日成   斯大林   苏联   人民军   作战   美国   中国   战役   结局   放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