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新湖州丨南浔,“万亩方”之后无限可能

开栏的话:每当历史的车轮驶到重要节点,人们总会回望来路,冀望未来。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浙报集团湖州分社《南太湖观察》栏目推出“喜迎二十大·走读新湖州”系列报道,选取十年间,湖州市和各区县最具代表性的亮点成就,开展蹲点式报道。敬请垂注。

咖啡、露营、烧烤、驻场……初秋的傍晚,南浔区旧馆街道港廊湿地古村落热闹起来了。70岁的钱子根和老伴和平时一样,到古村落里散步。

他们早在几年前就搬出这里,住进了三层的乡村别墅。而古村,也随着他们的搬迁,进行了生态修复,一如江南水乡该有的模样。

从“千万工程”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行动,南浔握稳乡村振兴“接力棒”,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甜。

往纵深处推进乡村振兴,近几年南浔剑指“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难题,重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用地空间。

如今放眼望去,农田连片、村庄集聚,游人如织,一派生机。

南浔城区面貌。共享联盟·南浔 沈勇强 摄

把农村建成百姓喜欢的样子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吃住行,是基础。

去年,一条名为“浙江的农村能有多豪华”的热搜,进入人们的视野。阅读量超6亿,讨论量达6万。浙江的农村,让全国网友实名羡慕。

微博截图

“村里的三层别墅不香吗,干嘛要跑城里挤三室?”旧馆街道港湖村村民万洪森这番话,倒也不是“凡尔赛”。

行至村内,在醉心如画般美景的同时,还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完善而发出赞叹。这些,仿佛都告诉我们,原来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可以这样模糊。

“要是10年前,也许你还不愿意进来。”港胡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建强,12年前一上任,就有些头疼:进村道路两侧,布满了木线条、胚板加工企业,大大小小有近150家,脏乱差的环境让人直摇头。

10年前的事,钱建强还能细细道来。因为那一年,他干成了件大事——确定美丽乡村创建名单的前半个小时,他还在据理力争,只为求一个名额。

每逢大事,钱建强都有个习惯——全村开代表大会,听百姓心声,解读好政策。

旧馆街道建起一幢幢乡墅。(图片由旧馆街道提供)

港胡村迎来蜕变,一直在外打拼的万洪森,今年回老家搞起垂钓中心,最近他常邀请朋友来体验,顺便看看“新豪宅”。

水乡南浔,过往的农房,有其独特性,房屋开间小、进深长,不少相邻农户连墙而建,当地叫“连体楼”。且这些自建房,散落在村子各个角落。

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南浔的决心有大多?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一启动,当地就谋划了192个行政村3405个自然村的全域整治,将散落的自然村集聚到中心村,并加快推进农房集聚。同步进行的,还有抽调各部门骨干成立工作专班,脱产做好政策研究、统筹协调等工作。

如今,像万洪森家这样的“豪宅”,南浔已建成3037套,年底还将交付超1万套。

从最初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到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统一建设乡墅,像打造艺术品一样来打造乡村,提供优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南浔越来越多的实践,让农村出圈,让城里人向往。

南浔美丽农村公路。共享联盟·南浔 沈勇强 摄

最潮的产业到了田间

“水晶晶”南浔,可谓与水交融。70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2248条河流,615处湖泊、池塘。

因水而兴的同时,乡村耕地碎片化也相对严重了。

或许,这组测算数据更为直观:受碎片化影响,全区有效耕地面积直接损失3%至10%,每吨稻谷成本增加115元,生产效率同比下降15%。

土地,作为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盘活的首要对象。

全域土地整治全新的模式,通俗一点来说,就是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整体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以及地质灾害治理,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解决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碎片化的土整集中连片。共享联盟·南浔 沈勇强 摄

把“小田块”变“大田块”,百千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是南浔全域整治的后半篇文章。今年,善琏镇皇坟村种粮大户谢贵年,没想到种田也能如此轻松。当村里碎片零星、碎片化的田地集中连片,被建成一个个“万亩方”,AI、5G等这些最潮的数字技术,开始下沉到田间地头。

实施4个“万亩方”工程,实现集中连片耕地3.24万亩。耕地管理规模化、集约化,让南浔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底气,更足了。

在南浔最小的乡镇石淙,土地资源得到最大优化后,也开启了“涅槃重生路”。

2017年,石淙村村民王新建突然发现,推开窗门,入眼就是一片花海。当地无意间撒下的花种子,一时间在朋友圈里走红。

石淙花海景区。共享联盟·南浔 顾镇海 摄

然而,这样简单粗暴的模式,成本低,极易被模仿。小镇放大视野,把全镇整合成“大花园”,每年举办花海龙虾节,不断拉长“花海经济”。于是,我们看到,乡村“小聚集、大空间”的帐篷露营、垂钓、咖啡等新业态,一个个“冒”了出来。眼下,小镇还在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当各地变着花样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起初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财政资本不计效益的投入,但我们也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资本、知识及年轻人,向农村回流。

他们的回归,朴素的乡土,已泛起阵阵涟漪。

空间腾给更需要的地方

今年9月1日,对南浔人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那天,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正式启用。南浔人,真正拥有了家门口的大学。

这所高校成功落地的背后,有一功,要记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上。其1000多亩的用地指标,就来自整治腾出的新空间。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南浔校区启用。

对每一座城市来说,土地都尤为珍贵。

10年来,南浔中心城区框架已经成倍扩大,但对照发展路径,仅靠中心城区是远远不够的。

当乡村的复兴运动不断深入,土地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两年,南浔有了更多的谋划与思考。

几张王牌,很关键:

第一张,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简称“上合区”),这个接沪桥头堡,未来承接的不仅仅是上海产业创新溢出。它更大的使命,是带动全区平台加速发展,激活各要素间的流动;

第二张,是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练市、乌镇这支“先锋队”,要在“互联网+”数字经济产业、“旅游+”产业上等方面,寻求突破;

最后一张,则是南浔未来五年的生产力布局蓝图——“中心极化、两翼北进、菱和振兴、南部开发”,根据各版块基础条件和产业特点,各功能区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位于上合区高铁板块的绿地双子大厦(效果图)

“两翼北进”上的练市镇,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大户”,当下全镇已有27个行政村投入这场战役,放在全市,规模也排得上号。

“如同一个‘赚钱的平台’,土地有了保障。”练市自然资源所副所长赖清华说,于此,小镇的工业,这些年得以不断向北拓展,一系列高端装备智造产业项目,快速落地。

当然,快速工业化背景之下,烦恼依旧还在,土地要素仍然紧张。南浔已向上申报3个片区的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未来,乡村、城市、工业,会有无限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湖州   花海   浙江   耕地   碎片   乡村   生态   土地   农村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