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撒营盘,美味羊汤锅,绝美安静的小山村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昆明风物之二十八

到禄劝撒营盘并没有想象中容易。虽然这个以彝族为主要民族的小镇距昆明只有一百六十公里的路程,但也正是这种“不简单”,让这个群山中的小镇充满了诱惑。

出了禄劝县城往北一拐,很容易就找到通往撒营盘的公路。过了几个村镇,山连着山,有河水流过,有干草堆,有松毛垛,有满地乱跑的鸡、猪、狗,以及光着屁股玩耍的孩子。森林,山村,庄稼地,牛羊,看家护院的狗,不时闪过几个面容冷峻的彝族人,以及捻着线团的苗族人。

到达撒营盘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同去的朋友有些无奈地望着我,看得出,他是真的饿了。

选了一间临街的饭馆坐下,迫不及待地点了汤锅羊肉。洁白如牛奶的汤里,加入羊各个部位的零件,再顺手撒上一把花椒,吃得我们满头是汗。撒营盘汤锅羊肉的绝处在于完全按照彝族吃法,将整羊连头带脚外加杂碎,分解成若干小块,用大得有些夸张的铁锅一次煮至刚去血水,搓一把本地产的辣子花椒调一碗浓蘸水即可食用,样子不敢恭维,那味道却是好得没法说。

撒营盘矗立在禄劝中部的群山之中。在撒营盘,不能不说到自称为“纳苏颇”的黑彝族,一个以黑为贵以黑为荣的民族。


彝族是禄劝的世居民族,自殷商时代就活跃于金沙江两岸广袤的土地上,那时候,原始宗教盛行,芸芸众生通过毕摩与自然,与祖先,与鬼神对话、交流、沟通,甚至触摸、对视,并从中获得鼓舞和信心,即使到了今天,他们依然顽强地保留了自己的部分习俗,行善和宽容是人们的基本信义,长幼尊卑、接人待物都非常注重礼仪规矩,不守规矩的人必然会受到唾弃和鄙视。

走在乡街子上,常常会遇见那些高鼻大眼,穿着绣花对襟短衣的男子,以及那些面容娇好服饰艳丽雍容的女子,他们健康而朴实,冬日的阳光下,皮肤泛着釉一样的质感,怎么看都油彩光亮。其实,许多好的东西完全不必说,就像生活在撒营盘的人们,安安静静地过着,活着,多好。


冬末的禄劝山地,在田垄与村庄,天空与山脉之间,断断续续的青麦苗与晚冬的太阳交相辉映,使这里的大地到处洋溢着一种辉煌的金光。虽然已是初冬,绿色依然是大地的主要色调,各种各样的绿色依然构成了一场视觉的盛宴,就连夜里结冰的小河里都铺满了绿汪汪的水苔。

天空瓦蓝瓦蓝的,庄稼早已收割,苞谷和麦子干燥的杆茎被码成一个个高高的垛子矗立在村边,构成了撒营盘乡间特有的风景,再走近些,便能感觉到那种草堆特有的味道和乡间特有的臃懒。很多人家的屋檐下挂满了黄灿灿的苞谷,让人心里很踏实,但广阔的田垄上,却很空旷了。

偶尔,一群山羊跳出来,羊倌披着自制的羊皮褂子,或羊毛毡子跟在羊群后面,路遇,只默默地同你对视一眼,便匆匆赶着羊群沉在了大地。也有散落在山间啃食青草的羊群,羊倌早已把鞭子丢在一边,喝着山泉水,吃着烤荞粑粑,然后,再慢慢卷上一袋烟,舒舒服服地吸上几口。

若是女子则从挎包里取出针线,神闲气定地绣着彩衣或用麻线纳着鞋底,哪怕只是一双鞋垫,她们同样会画上繁复的花样,绣得有滋有味。在撒营盘,除了猪,山羊就是主要的牲畜,也是很多山民主要的生活来源。

年复一年,在大地上耕作和放牧,始终是这里大多数居民的首选。全镇十一个办事处除了尚德、卡柱、美能、撒老乌、三蒙几个办事处分布在丘陵地带的撒咪坝子,其余全部分布在山区、半山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豆类为主。人们从容安分地生活在这片山地,世世代代与大自然和睦相处,没有现代社会的喧嚣和嘈杂,只有农耕生活的简单与艰辛。


发源于马鹿塘乡对车的掌鸠河在这里被称为石板河,这条河流不仅给这片山地带来了部分可耕种的土地,更给百里之外的省城昆明解了缺水之急。

努力,并安静地生活着,一直都是这样。

城市里乱纷的思绪,到了禄劝的撒营盘竟嘎然而止。


庄重与神秘,诡异与豪放,对我而言,撒营盘一直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诱惑。

毫无疑问,开端一定是那些安详而善良的人们。很多次了,我站在那些绳子一样的田埂上,久久地看着那些散落在村落,生命中那些安详美好的瞬间是那样的令我感动,我也曾长时间地默默注视着那些土地上劳作的人们,一任安静的灵魂如花儿般而来,安居在我心的原野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营盘   彝族   田垄   苞谷   羊倌   瓦蓝   汤锅   昆明   羊群   山地   美味   安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