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的牛舌头被偷割,包拯:把牛杀了肉卖掉,小偷就会自首

想必大家也很好奇,在没有科学仪器加持的古代,像包拯一样明断秋毫的法官是如何对案件进行公正合理的审判的,别着急,今天我们就来从一件虽小但难判的案件上来看看北宋名臣包拯是如何断案如何让民众对他信服口服的。

这件案子就是大家在茶余饭后经常谈起的“牛舌案”,本来就没头没尾不好解决的案件在包拯的聪明才智下变的豁然开朗了。

农夫的牛被偷,舌头被割后农夫上报包拯,只见包拯回答道,“把牛杀了肉卖掉,小偷会自首,”堂下众人皆面面相觑只有包拯心如明镜,没过多久,小偷竟然真的上门道歉,你说包拯“神不神”?

初到天长县

牛舌案发生时,包拯正好被宋仁宗调任到了天长县做知县。其实宋宋仁宗掉调任大名鼎鼎的包拯来做小小的知县也是情有可原的。原来天长县的治安非常不好,普通知县根本管不了这里胡作非为的流氓强盗们,只好请治理一方颇有经验的包拯前来治理。

包拯来到天长县后马上采取了行动,在包拯眼皮子下边就不可能有恶势力滋生。他先是处理了官府中拿着俸禄却不为百姓做实事的贪官污吏们又开始着手惩治那些为害一方的流氓强盗们。

包拯的行动都被老百姓们看在了眼里,这些朴素又勤劳的百姓们认为天长县终于来了一位真正替老板姓们说话干事的好官,她们在私底下都感恩的称包拯为“青天大老爷”。

包拯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不仅把政治环境搞得清明廉洁了还把天长县的经济也搞的蒸蒸日上了。老百姓们对包拯好评有加但有一部分人却坐不住了。

这些人本来就是靠着偷鸡摸狗的行当过活现在包拯一来他们全都不好过了,本来就是社会阴暗面蛀虫的他们怎么肯像老百姓们一样脚踏实地的干活,这不,没多久就有一个小偷开始挑战包拯的权威了。

牛舌案起因

在一个晴空万里的早上,农民牵着牛想要下地干活时竟发现自家牛的牛舌居然莫名其妙的消失了,看着因流血过多奄奄一息的牛农民的眼泪哗哗的流。

但农夫马上想到,现在的天长县不再是以前那些允许小偷胡作非为的天长县了,本着对知县大人的信赖,悲痛中的农民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了知县衙门告状。

来到知县府后包拯亲自出面接待了这位农民,在农民的讲述下包拯知道了这件事的大体经过,他深知牛对老百姓的重要性,这件案子不仅要办还要快办,要给这些坑害老百姓权益的人一个下马威看。

虽然想着要快办但快办谈何容易,一没监控二没证人,唯一见过受害牛的农民也对凶手的长相穿着一问三不知,这哪是简简单单的偷东西这简直就是对包拯权威的公然挑衅。

包拯低头沉思了一会终于想到了对策,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个偷牛舌的强盗逍遥法外。

包拯叫住农夫说,“你回去立刻把牛杀了,然后把牛肉切好带到集市上售卖,只要这样做,不出明天我们就能把小偷捉拿归案。”

农民听到包拯的话感到大为震惊,一瞬间,他甚至在怀疑这知县大人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不是好药,“大人,您有所不知。小人全家上下都靠着这牛生活,别说杀掉它我们全家都得饿死,就光是杀牛这一点我也担待不起阿。”

原来在北宋时期,牛是及其重要的资源,虽然不上印度的把牛当神仙供着但只要是杀牛北宋人就有坐至少半年的牢狱,农民即使挨饿受冻也不想因为听了包拯的法子亲自把自己送到监狱里去。

包拯知道农夫的顾虑是什么,他温柔的劝告农夫说,不必担心受牢狱之苦,根据当朝法律规定,病死或因重伤而死的牛主人可以任意处罚他的尸体,你尽管把他买到集市上去就可以了。”

包拯的话像一颗定心丸一样让农民安下了心,当即他就回到了家将仅剩一口气的牛切割好拿到了集市上,这刚到集市农民就被包拯喊回了衙门,这农民心中恐慌万分,这牛是当官的要杀的怎么又把自己叫了回去,难道是又改变了主意想要惩罚自己?

心中充满疑虑的农民带着沉重的心情就到了衙门,刚走进大堂就看见了熟悉的身影。

牛舌案结案

就在农民想要张口问这人怎么跪在堂下时包拯发话了,“你可认识这人?这人就是偷你家牛舌的歹人。”刹那间,农民的怒火涌上了心头。这歹人原本就与农民相识,还曾经出钱想要买下农民的耕地和牛但农民仅有的家产就是这牛和耕地怎么可能卖给别人。

农民拒绝了歹人的请求可他没想到仅仅是一个拒绝却让这歹人心生怨恨竟然偷了自己家牛的牛舌。轮到凶手发言时大家才知道,原来这歹人蓄谋已久,早在农夫拒绝他时他就对农夫的牛产生了杀心,他先是在药铺买了迷药又趁半夜无人时迷倒了牛割掉了他的牛舌。

话说为什么只是割牛舌而不是直接了断了牛的性命呐?前文也说过,原来凶手也忌惮北宋法规,只是割牛舌牛牛不会立刻死亡但也是命不久矣,这样做也能狠狠的报复农民,另外他觉得,他的恶行就算被发现也不会多大的损失,而且他非常确定没人能抓住他。

虽然他很聪明但他遇到的知府是包拯,包拯不可能让他逍遥法外。再说到包拯是怎样发现他是凶手的,原来农民上集市买牛肉之后凶手就火速来到了包拯这报案。

包拯见这人控诉的是农夫在集市上卖牛肉的事就马上抓捕了他,毕竟没人知道农夫杀的是不是可以杀的牛所以只有真正的凶手会来到知府一口咬定农夫杀的是不该杀的牛。

凶手知道这少了牛舌的牛命不久矣但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死亡,农民现在杀的就是一头法律意义上不该死的牛,他想让无辜的农夫成为那个替他被黑锅的人,但他真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包拯断定牛死亡的原因就是因为失去了牛舌,杀害牛的凶手就是堂下的歹人。

结语

就这样,凶手不仅要坐半年牢还要赔偿给农民一头新牛,对于凶手来说真是“赔了老婆又折兵”但对于农民和我们这些读者来说真是大快人心,任谁不得对包拯说上一句“太神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农夫   小偷   天长   歹人   知县   北宋   凶手   集市   舌头   老百姓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