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名日本女人来到中国寻亲,看到聂荣臻后大喊:父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80年一天,一个女人走进了开国元帅聂荣臻的家中,这名女子叫美穗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

聂荣臻元帅和美穗子

当这个自称为”美穗子“的日本女人见到聂元帅后,她做出的举动让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只见她立刻跪倒在聂元帅身前,对聂元帅大喊着“父亲!父亲!

那么,这名日本女子真是聂荣臻元帅的女儿吗?两人之间究竟有何渊源?

开国元帅,“福帅”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生人,祖籍在四川江津,是我国开国元帅之一,有着“福帅”的美誉。

聂荣臻祖上较为富有,但传及其父聂仕先时便渐渐没落。

但好在他的父母依旧有着长远的目光,不惜家徒四壁也要竭尽全力供养聂荣臻上学读书。

聂荣臻元帅

而聂荣臻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自幼时起他便勤奋好学,时至今日在聂荣臻的故居中依然保存着他当年用过的一个笔筒,上面刻着两个字:破睡

其意为上课时不要打瞌睡。

1919年,聂荣臻奔赴欧洲法国求学。

这一走,便是六年。

在法国求学的日子里,聂荣臻一边辛苦打工,一边刻苦学习,在三年后便成功考入了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学霸了!

聂荣臻不仅学习成绩优异,更是积极接触进步思想。

法国作为革命老区,在1871年便兴起过巴黎公社运动。

聂荣臻在法国期间便加入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经赵世炎和刘伯坚介绍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以团机关刊物《少年》为思想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青年时期的周恩来

1925年,于欧洲留学六年的聂荣臻回国,被委派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后曾领导筹划包括南昌起义在内的多次革命。

在广州起义失败后,聂荣臻不得不来到香港从事地下工作。

在香港特务环伺的背景下,聂荣臻可以说上演了一段真实的“潜伏”。

在当时的香港,主要交通工具还是有轨电车。

电车不关门,上下人十分方便,聂荣臻也经常使用电车出行。

有一次,聂荣臻就在电车上碰上了一个早已背叛投敌的我党叛徒,而对方很快也发现了聂荣臻,甚至还向他点了点头。

聂荣臻顿感不妙,他知道如果眼前的叛徒上前纠缠住自己,那很快就会有其他警察特务赶来,届时自己可就插翅难逃了!

香港警察

于是他想也不想,迅速挤进周边的人群中,一路溜到车门口,最后纵身一跃,从电车上跳了下来。

这可不是聂荣臻急中生智,而是他早就做好应急预案,小心谨慎地他早就设想过在各种地方遭遇敌人时该如何逃脱。

不仅如此,聂荣臻甚至还养成了在大街上听脚步声的习惯。

彼时的香港警察穿的是皮鞋,走起路来总是“咔咔”响,很有节奏感,尤其是在夜里老远就能听到。

因此聂荣臻外出执行任务时,只要一听到香港警察的皮鞋“咔咔”声,就知道警察要来了,所以每次都能及时逃脱。

在香港的地下工作经历,让聂荣臻养成了小心谨慎的性格,也正是这份谨慎让他在往后的革命工作中无往而不利。

聂荣臻元帅

回顾聂荣臻元帅的一生,人们会惊讶地发现,和陈赓、刘伯承、林彪等开国将帅不同,聂荣臻元帅不论是在香港搞地下工作,还是在前线领兵打仗,都从未负过一次伤!

虽然聂荣臻元帅将这一切都归功于自己的福大命大,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运乃强者谦辞,正是小心谨慎、防微杜渐的好习惯才最终让聂荣臻蜕变成了一名“福帅”!

战火收孤女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日军到来后开始了侵略行为,所到之处无不一片狼烟,中国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中。

1940年8月21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在前线指挥著名的百团大战,指挥所就设在河北井陉县正太路井陉站附近的洪河槽村。

在战役打响后,聂荣臻所在的指挥所里电话铃声不断。

其中一个电话报告反映,我军两名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姑娘。

这两个孩子一大一小,大的大概有四五岁,而小的看起来才几个大。

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死在了炮火中,再加上这两个孩子是日本人,附近的老乡根本不愿意接手照顾她们。

在接到了这通电话后,参谋便立刻跑去请示正在指挥作战的聂司令员。

聂荣臻听参谋讲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不仅没有责怪战士,反而大加赞赏,他立刻派人把这两个日本小姑娘带回了指挥所。

说到这里或许会有人感到奇怪,为什么他要对这两个日本小姑娘这么好呢?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我军一直奉行着优待俘虏的政策。

直到今天也有不少人不理解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在他们看来,日本人是来侵略中国的,凭什么抓到日本俘虏后不但不能杀,还要好吃好喝的供着呢?

首先,优待俘虏可不是妇人之仁。

兵者,伐心之术也。

我军会对被俘虏的日军士兵进行思想教育,而这些日军士兵在接受过思想教育后会认清日本军国主义的真面貌,从而诞生出反战情绪。

这些经过教育的日军士兵被我军送回到原本的日军部队后,不但不会再度参战,反而会将反战的思想在日军内部传播开来,从而瓦解日本军队的军心,降低日军的战斗力。

更有甚者,有些被俘虏的日本士兵干脆直接就加入了八路军,走向了抗日战场。

其次,正所谓困兽犹斗。

聂帅在司令部

如果我军对日本俘虏见一个杀一个,那就会导致当日军被包围或处于劣势时,根本不会考虑投降,而是破釜沉舟,给我军带来不必要的伤亡。

相反,如果我军对日本俘虏以礼相待、以诚相待,那么日军被包围时出现叛乱、哗变甚至整支部队集体投降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从以上两点来看,优待俘虏不仅不是妇人之仁,反而是一项非常有格局、有长远目光的政策!

书归正传,在聂荣臻发话后,两个日本孩子坐在箩筐里,很快就被送到了司令部。

课本中记载着的有关聂元帅与美穗子的故事

他抱起只有几个月大的小女孩,亲了亲,叫人赶紧在附近找奶妈喂奶,然后俯下身问那个四五岁的女孩叫什么名字。

美穗子由于不懂中国话,再加上年龄尚小,于是只是面露惊恐、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

由于日语中“死了”与“兴子”读音相近,因此当时的人们都以为美穗子就叫“兴子”。

见到美穗子受到了惊吓,聂荣臻便没有再问什么。

他叫人找了几个当地的特产雪花梨,亲手递给美穗子,可美穗子只是摇头,说什么也不肯吃。

见美穗子不吃,我们的聂帅先是奇怪,过一会儿便反应了过来,“哦,日本孩子爱干净。”于是他亲自用水将梨洗了洗,再送去。

美穗子果然接过去吃了。

这样一来,美穗子便不再害怕这位个子高高露着慈祥微笑的八路军伯伯了,反而拽着聂伯伯的裤子,跑前跑后,形影不离。

后来,前线记者看到聂荣臻带着美穗子散步,就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两个人大手拉小手,显得极其有爱。

但由于战事紧张,如何安排这两个日本小女孩,成为了比较棘手的问题。

聂荣臻觉得,一来边区环境困苦、战火频繁,两个小姑娘留在边区总归是太危险了;其次美穗子的妹妹留美子身上还有着烧伤,以边区当时的医疗条件恐怕无法治愈。

经过深思熟虑后,虽然很是不舍,但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将美穗子姐妹送回日本!

为此,聂荣臻甚至还专门给日军片山旅团写了封致“日本军官长、士兵诸君”的信。

在这封信里聂荣臻除了要求日军妥善安置美穗子姐妹外,更是直截了当地批判了日本军国主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号召日军官兵与中国人民一起,共同反对这场侵华战争。

随后,聂元帅找到一个老农,让他负责把两个孩子和信一起送到日军驻地。

后来,美穗子被送回日本,她的妹妹留美子则留在中国治疗,可惜最后,留美子最终还是烧伤不治去世了。

四十余年后,终相见

四十多年后,年逾古稀的聂元帅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日本小姑娘。

她现在在哪,过得怎么样了?

1980年,《解放军报》上刊登了一篇题目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

其中不仅详细叙述了聂帅收养美穗子的经过,还附上了当年二人散步的照片。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更是传到了日本。

日本人民在得知聂元帅当年收养孤女的事迹后,不禁为他宽广和仁慈的胸襟感动,真挚地称呼聂元帅为“活菩萨”!

后来,在日本《读卖新闻》社的搜寻下竟然奇迹般地寻找到了当年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在日本的美穗子看到这篇文章后,也是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没想到过了这么多年,聂元帅还记得自己。

1980年7月,美穗子来到中国,见到了日思夜想的聂元帅,她哭喊着“父亲,父亲。”

2005年8月24日,美穗子再度来到中国,此时的她已经69岁了,而这也是她第6次回家“探亲”。

与26年前相比,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更多光阴的痕迹。

但纵使时光荏苒,也不能抹去美穗子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美穗子的故事,不仅体现了聂荣臻元帅温和仁善的一面,更是我军善待俘虏政策的最好佐证。

参考文献:《世纪风采》《党史纵览》《法制博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中国   穗子   优待   日本   我军   香港   元帅   日军   俘虏   小姑娘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