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丨余璟:再访云上苗乡

再访云上苗乡

余璟

再访武隆的苗乡苗寨,是在初秋的雨雾中。

走后坪乡,进沧沟乡,访火炉镇。雨中行,雾里穿,云上游。乡里乡俗,乡情乡味,乡音乡愁,一幅幅清晰而又模糊的苗乡美景,像画在云端之上,像浸在水墨之中,像压在玻璃板下,温婉含蓄而富有诗意。

云上苗寨,幸福后坪。当我第二次乘车来到后坪乡文凤村天池苗寨时,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给镇住了。高高的苗王山隐隐约约浮在云海之上,远处的山峰在云雾间飘飘渺渺犹如天马行空。整个苗寨像浸在鸡蛋清里一般灵动纯净,寨中的太阳湖、人间瑶池像笼罩着层层轻纱云缦,荷叶婷婷婀娜,水藻悠悠缠绵,波光柔艳起舞,湖水澹澹升烟,有锦鲤成群穿波其里,有野鸭一二嬉戏其间。湖岸人家相濡以沫,袅袅炊烟,依依碧柳,活色生鲜。木楼庭院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绿意绕梁,花木葱翠,比屋连甍。吊脚楼、板壁墙、小青瓦,玲珑精致,古色古香;飞檐穿斗、木格花窗、挑梁画栋,工艺精湛,古雅经典;青苔石阶,古井围栏,曲径水车,古意流韵,情趣盎然;人头山,苗王阁,刀山火海,民俗淳厚,引人入胜。瓦檐下滴着水晶,花草间笼着轻雾,石板上抖落湿漉漉的脆响,整个苗寨层层叠叠罩在雨雾之中,像一坛浸泡发酵的陈年米酒,满寨子喷香浓郁,满屋子温馨荡漾,睁开眼到处绯红滴翠,闭上眼一帘幽梦阑珊,如痴入迷,坠在云里雾里。

长桌宴,一字摆开。热气腾腾的,尽是苗寨人家的盛情美意。一桌子土鸡、土鸭、老腊肉、土豆片、翡翠豆腐、高山羊肉、泉水豆花、竹笋炒魔芋、烤鱼、烤牛排、烤粉条……满满的诚心,火辣辣的热情,冒着丝丝缕缕剪不断、挥不去、忘不了的浓香。大碗大碗的糯米酒,咕噜咕噜地灌进胃里,五脏六腑每一个细胞都溢满了甜蜜和醉意,每一根神经都充满了激情和阳光。迷糊的闪念间,耳畔仿佛回荡着一阵阵苗寨的山歌、院坝的腰鼓、山坳上的唢呐声;炫目的光晕里,似乎篝火在熊熊燃烧、摆手舞在疯狂旋转、莲箫在啪啪地敲响……一场苗家人招待远方客人的盛大晚会正在广场上浓情上演。

记得几年前来这儿,寨门正在维修,公路正在拓展,接待中心正要封顶,村委会服务中心正在完善装修,苗寨风貌正在加紧整治……一切都百废待兴。而今,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既熟悉又陌生,更多的是惊艳和震撼!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雨中的大田湿地像笼罩在一片薄薄的轻纱之中,似羞答答的玫瑰静在悄悄地开。整个院子浮在雨朦朦的荷田之上,极像闺中待嫁的新娘,头裹纱巾,粉面羞涩,犹抱琵芭。大片的荷叶荷花平铺在村子的四周,像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将一排排吊脚楼、青瓦房、四合院、炊烟人家、欢声笑语盛在盘里,秋雨莎莎,雾岚冉冉,简直是一副绝美的山水画图。“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每一个眼前呈现的景象就像一颗颗滚荡的水滴,剔透玲珑,从荷叶上嘎然玉落,铿然有声,如果用玉碗等器皿将其收集起来煮茗烹茶,那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琼浆玉液了。

走进荷花文化艺术馆,这儿以荷饰景、以荷布展,图文并茂、虚实相生,给人以极强的参与感和想象力。这儿是关于荷花的知识和荷花文化的全方位介绍,它既是一个有关植物栽培种植开发的专业化展览,又是一个有关文化艺术创作的艺术展览,把我们的眼界和思想引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荷花品种繁多,芳香素雅,妩媚动人,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倾其所能赞美她、歌咏她、描摹她,以致于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留下的关于荷花的各种诗词歌赋书画作品等俯拾皆是。面对荷花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我们的思绪仿如那随波轻扬的荷叶荷瓣荷香,在烟波浩淼的艺术世界里诗意畅行,荷韵流香如烟似雾,时时浮荡在我们心里,摇曳在我们梦中,萦绕在我们身边。

几年前,我也曾途经这里,那时这里正在勾画蓝图——通往村子公路正在开挖铺道;接待中心还在平整地基,推土机还在轰隆隆喘着粗气;田里的荷叶荷花东一块西一块还未连成片,有的种着稻子、栽着蔬菜;路边的民房有的正在拆老屋,有的正在搭架施工……一切都方兴未艾。如今面对眼前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只能感叹新时代世界变化之大之快了,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未来还不知道有多大的惊喜在等着我们呢!

诗人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时年六十八岁的老诗人闲居农村乡下,时时不忘报国之心,在“风雨大作”的夜里,仍梦想自己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收拾旧山河,真是大山育忠魂,山河壮雄心,虽身陷江湖之远,亦不忘匹夫之责,这是一代一代华夏文明孕育出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武陵山山高峻险,沟壑纵横,林木葱茂,云飘雾绕,确有钟灵毓秀之姿。革命的星星之光曾如地火般在这一带熊熊燃烧。后坪乡是川东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早在1930年,四川二路红军游击队在此宣告成立了后坪苏维埃政府,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在后坪坝苏维埃政府史迹纪念馆,我们聆听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介绍,接受红色教育,感受红色基因,共产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进一步筑牢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铁骨铮铮,青山不老。风雨百年,历尽沧桑,贺龙元帅的伟名仍如洪钟大吕般回荡在武陵大地。在沧沟乡贺龙元帅部驻扎地旧址,我们参观了贺龙元帅的生平陈列室、议事警戒室和他用过的灶房、睡过的床铺、盖过的蚕丝被等遗物,亲身见证了那风雨如晦的峥嵘岁月。1921年,贺龙响应孙中山号召,到川东南担负长江上游的防务,1922年春,四川出现南北两军严重对峙的局面。6月,贺龙奉命率部援川,驻川东酉阳龙潭。7月,任川东边防旅旅长的贺龙率部沿乌江而下,在武隆区沧沟乡沙台铺驻扎,并在此制造武器、生产炸药、操练队伍,由于贺龙元帅治军有方、纪律严明、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虽然时间不长,但影响深远,为今天的武陵山区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踏寻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就是为了发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逐梦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新起点上,通过学习考察,更有利于我们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忠心,这是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砥柱。武陵山作为国家级的深度贫困山区,这几年能够一步步改天换地、由贫致富,走向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其中有多少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群众循着革命先辈开辟的红色之路,砥砺奋进、矢志不渝,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穿云海,破迷雾,灿烂的阳光照亮了武陵山区的每一个角落。

江河万古流,文化一脉牵。溯源文化的根脉,传承文化的基因,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武陵山区,处在渝鄂湘黔交界的“十”字路口,是多种思想文化交汇融合的结点,如何发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服务现代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驿道,在古代是我国中央政府开辟的“国道”,也叫“官道”,主要用于传递中央政府的重要讯息,也是人货往来的通衢,它是以中央政府所在地为中心,向全国四面八方辐射。驿道上每六十里设馆驿,每三十里设驿站,每十里或二十里设铺,遍及全国各地。驿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交通设施,主要功能是提供住宿服务、车马供应和提供旅资,差役押送犯人也在驿站歇息;大的驿站里配备有官员、差役歇息房,以及囚室及马厩等,有的还设置了马神祠、公馆和佛堂。古驿站除了传递、接待外,还有交通管理与治安管理的功能,有的也设有临时断案公堂。

地处长江上游的乌江流域,自古是大唐驿道的交通要塞,是渝东南衔接湖广、渝黔的重要枢纽,龙溪河与乌江的交汇处的龙溪码头,自古是重要的物流集散地。龙溪古渡驿站就处在明清上川东至湖广的驿道上,是乌江北岸的涪彭路自涪州、武隆、彭水,达酉阳、秀山,沟通湖广的重要枢纽,沿途设有“九铺一楼”,青杠村的“古渡驿站”就是在挖掘驿站文化上的基础上打造的,通过馆驿、文物、浮雕和上川东的驿道略图,再现了明清时期该地的街市之繁荣、商贾之阜盛。大巴山谷、长江三峡地区和乌江下游山谷,自古是我国生产碱盐的重要区域,而贵州向来无盐,川盐入黔历经唐、宋、元、明、清及中华民国时期千余年,贵州山区自古以盛产桐油为盛,桐油多运往渝东南,故运输道路古称“盐油古道”,运盐的盐道古时以乌江为轴,有十二条古盐道通往贵州。青杠村的“古渡驿站”一带也是“川盐入黔”和“黔油如川”的古盐油道之一,古盐油道和古驿道交汇于此,千百年来,“背二哥”们就背着大山一样沉甸甸的盐袋和油桶,往返奔波在这崎岖陡峭的古盐油道上,将川盐运往贵州、云南及南亚地区,同时又将桐油运来川渝,通过乌江和长江运往长江中下游和全国各地。

于是,充分挖掘了“驿站文化 ”和“盐油古道”文化的内蕴,深耕古盐道、古渡口、古驿站、古村落文化的土壤,青杠村培植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

走进驿站、驿园、驿市,我们仿佛走进了千年历史,回到了锦绣大唐、明清盛世。面对高高耸立的古城墙、飞马传讯的雕塑、庄严的烽火台、天井式的房屋、着旧的吊脚楼、高挂的店铺幡旗、古朴精美的木桩雕刻、一栋栋茅草屋顶、木式推车商铺、前仆后继的“背二哥”塑像……一个个历史的符号,诠释的是每一个时期文化的内涵,再现的是文化的繁荣、包容与继承。

紧接着驿站、驿园、驿市而建的是一个个沉静的村庄、成片的种植园、多彩的体验园,还有那些装饰着斗笠蓑衣的小酒馆,布置着石磨陶罐瓦缸的院坝露台,挂着铃铛藤曼的茶吧,摆放着各种形状的竹编家什的农家小院,古树庇护下的凉亭栖所……经过丰富的文化包装,原来落后的民间老宅就像墙壁上旧罐子搭上多肉植物一样蓬勃生长,焕发无限生机。留住了历史之根,留住了文脉之源,留住了乡愁之魂,这里的每一个院落都展现出了乡村独有的文化魅力。

目前,青杠村已全面融入武隆全域旅游的棋局,转转千年驿站,游游盐油古道,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山深处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走进呐溪原乡,穿行在万峰林海之中,峰峦重重,溪流潺潺,绿水悠悠,峡谷深深,陡壁叠叠,林海莽莽,云雾蒙蒙……古朴的民风,清新的空气,欢快的笑声,清脆的鸟鸣……农舍掩隐在林海中,田地笼罩在绿荫下,这儿苍山如画、万泉流淌,这儿生态优美、自然祥和。

“呐溪”顾名思义就是呐喊的溪流,“原乡”就是传承祖先的历史记忆、原真记忆和原味的自然生态环境,“呐溪原乡”核心区内有一道三公里长的林间峡谷,终年流淌着盈盈的清流,其下游流经一个高高的崖口,洪水季节水流汹涌,飞奔直泻乌江,发出一声声如狮虎咆哮呐喊般的轰鸣,故名“呐溪沟”。

呐溪沟曲折幽深,人行在呐溪沟,恰似走进了大自然的“迷宫”,峻岭、险峰、怪石、奇松、飞瀑、流泉、旷野、幽谷、云海、雾凇、林涛、清风、峭崖、绝壁、古道、石阶……几乎囊括了大自然山水景区所有的经典杰作。山高谷深,层峦叠嶂,群峰耸立,溪流婉转,雨润山青,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一片片松林、杉林、枫林、杏林、竹林、腊梅、杜鹃、青冈,一丛丛鸢尾、葱兰、菖蒲、野樱、百合、韭兰、蒲苇、紫藤,给秀丽的山水披上缤纷的盛装。浩瀚的次生阔叶林,统领着绵延起伏的山峦、绿水淙淙的山涧、群峰竞秀的峡谷和一块块肥田沃地,深藏其间的、极富传奇色彩的人文历史典故,更为万峰林海赢得了“清凉世界”“林海迷宫”的美誉。

在“脱贫攻坚战”和打造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火炉镇充分利用呐溪沟的山溪、石崖、谷林、田村的丰富旅游资源,将呐溪沟打造成了渝东南运动吸氧度假地、武隆乡村振兴样板区和林海休闲游玩、趣味运动体验、亲临自然探险和特色民俗旅游基地,先后开发出了水上乐园、飞跃丛林、七星阵、音乐钢琴喷泉、飞拉达、陡壁攀岩、高空速滑、步步惊心、铁索桥、玻璃迷宫、星空泡泡屋、老水车、碾米房、玻璃旱滑、风火轮、童年记忆、疯狂自行车、大喇叭等多种体验娱乐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大山里终于飞出了欢乐的歌。村民们通过加入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由原来传统的农民一下子变成了职业旅游经纪人,实现了就地转型、增收、就业。将原来的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彻底改变了山村的面貌。

作者简介:余璟,笔名余景、邱家河、静月沉珠,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渝北作协副主席、秘书长,重庆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渝北区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海外文摘》签约作家,先后四次荣获全国散文十佳奖,有三篇文章入选《中国最美散文集》,出版有个人散文集《那山 那水那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湖广   苏维埃   乌江   武隆   驿道   苗寨   荷叶   夜雨   驿站   红色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