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后发疯,被世人百般嘲笑,你恐怕不知道范进后来有多牛?

读书,是为了识字,不做文盲,也是为了明辨是非,从现实来看,也不排除,读书,是为了以后工作可以多一重砝码,因为书读得好,也是一个人的能力之一。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行为疯癫,许多人觉得大可不必如此,然而中举的范进为什么会这样,了解了他的前半生之后,就不难理解了。

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只知道范进因为中了举人而行为疯癫,却不知道后来的范进人生有多么开挂!

科考背后,家庭状态

自隋朝开创科举以后,读书人便可以通过科举这条路,走上为国家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途径。

但是,明清以来,读书人进行科考多半偏重于通过科举考试来达到一飞冲天,做官发财的目的。

富人家族希望子孙通过科举,可以延续家族荣光,而穷人们则希望子孙通过科举改变自家几代贫穷的底色。

穷苦家庭出身的范进,屡次进行科举考试,半百已过,才中了举人,带着贫困至极的家庭走上了富贵的路。范进的结局能够苦尽甘来,已经是很幸运了。

但是,并非所有读书人都能像范进一样,有些人可能考了一辈子,也得不到一个功名。然而,即便未考中,贫家子弟和富家子弟的一生又截然不同。

有些富贵人家,本身产业就非常的庞大,可以同时培养好几名读书人,又花重金聘请了名师为家族子弟们授课。

在如此雄厚的背景下,即便富家子弟屡试不中,也可以依靠家族产业,一生富贵,不愁生计。然而对于穷人们来说,需要终日在田里劳作,才可能获得微薄的收入。

在古代,男劳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十分重要,而读书人都是男子,但是读书人在古代可以不事耕种,只管一门心思读书考试即可,家里的活计读书人是不做的。

因此,穷人们不仅仅要用微薄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糊口问题,还要勒紧裤腰带去供养一名读书人。

从孩童五岁入学算起,到十八至二十岁成年,长达十几年的时间,家里读书的男孩子要去学堂念书,并且还要购买书本及其他学习工具,对于穷人们来说,这笔花销实在是数额巨大的。

如果,穷人家的读书人一考即中,或者考了几次之后考中了,那么穷人家的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

但如果,考了好多次还是没有考中,并且还打算继续再考,那么,穷人家的日子只会越来越艰难。

中了举人的范进,出身穷人家庭,他从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三十多岁考中了秀才,五十四岁才考中举人,从二十岁到五十四岁,虽然落榜二十多次,不过他并没有灰心,一直在进行科举考试。

他勇气可嘉,但是中举之前,范进一家的生活可以说是穷到了极点。但是中举之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他本人的仕途也是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穷困潦倒、满堂富贵

中举之前,由于范进屡试不中,家里只有两间破屋和几亩薄田,作为读书人,范进又不事耕种,父亲去世得也早,家里全靠骨瘦如柴得老母亲和贤惠勤劳得妻子持家。

那个时候得穷人们又没有其他得谋生之路,因此,一家人常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偶尔有幸吃些肉食,还是做屠户得岳父接济的。

除了肉食,岳父还常常接济范进一家钱财,也经常后悔不该将女儿嫁给屡试不第、一事无成的范进。

范进屡试不中,除了家里日子越来越艰难之外,还经常受到他人的嘲讽奚落,街坊邻居们并没有多少人瞧得起范进。

除此之外,范进去参加科举考试,向岳父接盘缠,岳父都将他拒之门外,还嘲讽他没有做举人的好命。

认命、不甘心的范进决定釜底抽薪,回到家中拿上家里仅剩的钱财去参加考试了,如果还是不中,五十四岁的他可能也真的打算要放弃了。

谁曾想,这次考试,命运之神也许是觉得他用功又可怜,前二十几次不中的范进,这次竟然中了梦寐以求的举人。

这个好消息传到范进家中的时候,他竟顾不上读书人的体面,狂喜之下疯了。得亏一直鄙视他的岳父及时抽了他一巴掌,范进才清醒过来。

不过好不容易中举清醒的范进,很快又面临了另一个致命打击,他的老母亲在得知儿子终于考中之后,竟然大喜过望,兴奋而亡。

范进虽然伤心,但他认为老母亲是欣慰而亡,重金埋葬了母亲,丁忧三年之后,进京考试,不费吹灰之力,就考中了比举人名次更好的进士。从此被朝廷委任了官职,数年经营,最终做到了正四品的通政。

中举之后的范进,邻居们对其交口称赞,此前一直鄙视他的岳父也对他极其遵奉,附近的乡绅富豪们还常常前来拜会他,赠他钱财和奴仆,范进也可以终身领取朝廷发放的俸禄,不必交税、也不必去服兵役。

得到了一所大宅子,里边的装饰不是很奢华,但比起之前的破屋已经是今非昔比,范进一家的生计也终于不是问题了。

读了数十年的书,后来又考中了进士,范进的学业是毋庸置疑的。他能从贫家子弟官至四品,除了过硬的学业,他谦逊的态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没有中举之前,他见到左邻右舍会友好地打招呼,面对左邻右舍的嘲笑,他不但不生气反而会更用功,面对岳父的鄙夷,他也常常陪着笑脸。

中举做官之后,范进对同僚、上司、下属也是礼貌相待。富贵发达了,范进没有忘记陪自己受了半辈子苦的糟糠之妻,他在那里做官,就会一直将妻子带在身边,不离不弃,对岳父更是奉养终老。

如此学业优秀、品行又好、又不忘恩的范进,朝廷更加信任赏识他,最终官至正四品,富贵终老。

中举发疯、情之必然

考中举人,对于范进一家来说,可以说是天大的喜事。是喜事,高兴在情理之中,然而因此而发疯,就有些过火了。但是了解了范进的过往之后,也就能理解范进的这个行为了。

此前考了二十多次都没考中的范进,就像复读了好几年都没考上大学的重考生们一样,心里压力是极大的,尤其是听闻别人很轻易就金榜题名的时候,心里更不是滋味。

左邻右舍的闲言碎语、岳父的嘲笑奚落虽然他从不计较,但是这些始终会影响着他的心绪。再看着因自己屡试不第,家里是家徒四壁,家人们也日子艰难,愧疚之心更是日夜折磨着他。

年过半百,好不容易中了举人,从此,他们一家会否极泰来、他的仕途也会更明朗,他怎能不高兴呢,大悲大喜的冲击下,他有些疯了,幸亏岳父及时打醒了他。

与少年登科,状元及第的人相比,范进的前半生是很苦的,可是与皓首穷经、终生不第的人相比,范进又是幸运的。

如果不是科举在古代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范进能做到四品官,证明其能力也不差,如果不是思想被禁锢,在家务农,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也许范进会另有一番作为。努力有时候会成功,但是努力的方向一定要选对,如果选错了方向,努力只会越来越错上加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富贵   举人   科举   读书人   岳父   子弟   穷人   世人   家里   家庭   考试   范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