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年台湾老兵返乡探亲,酒后三巡失言,女儿:你真是共产党的兵?

1987年7月,蒋经国发布了一条“总统令”,宣布台湾岛以及澎湖列岛从7月15日零时起解除戒严。从这一天起,数十万背井离乡跟随国民党一起来到台湾的国军老兵们,终于有了回老家看一看的机会,而左智超就是其中之一。

2002年,已经年过古稀的左智超,带着自己的大女儿,又一次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江苏兴化。此时,左智超的父母早已去世,大哥也在前不久撒手人寰,如今自己在老家的亲人仅有妹妹一家,所以,左智超带着女儿就暂住在了妹妹的家里。

为了表示欢迎,左智超的外甥特意摆下了一桌丰盛的酒宴,恰巧左智超本人也十分爱喝酒,没过多久,老人就与外甥把酒言欢起来。

酒过三巡之后,左智超渐渐有了几分醉意,在酒精的作用下,老人骄傲地向一众小辈,讲述起了自己当年的风云往事。坐在一旁的女儿敏锐地从父亲的言语中发掘出了不对,于是连忙问道:“爸爸,难道你曾经真是共产党的兵?”

怎料,听到女儿问题后的左智超像受到了某种刺激,立刻没了醉意,刻意地岔开了话题。

为何一提到“共产党”,何志超老人会如此反常?这么多年,在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以至于连家人都不敢告诉?

一、备受欺压,参军革命

1940年3月,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之下,以汪精卫、周佛海等人为首的国民党“投降派”在南京成立了可以与重庆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汪伪政权”。

汪伪政权建立后,在其政治辖区内大肆实行法西斯统治,不仅抗日爱国人士遭到特务们的大肆捕杀,就连普通百姓也是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儿时的左智超就曾亲身经历过汪伪特务的欺压。

1942年,12岁的左智超为了帮父母分担养家的重担,自己一个人扛着地里刚刚摘下的蔬菜来到镇上的集市上贩卖。出行之前,母亲对他千叮咛万嘱咐,告诉她蔬菜卖完之后,就拿着卖菜赚来的钱去粮铺买回来一些大米,家里已经快要揭不开锅。

来到集市后,左智超拼了命地吆喝着,期望用他那响亮的嗓子,招来更多买菜的人,这样自己就可以快一些把菜卖完,换粮食回家了。

何志超的努力确实没有白费,在他无休止的吆喝声中,一队士兵被吸引了过来。

来到何志超的摊前,队伍中一个年纪稍长几岁的士兵,从他的菜篓子里拿出了一把小白菜反复端详了起来,何志超以为这位“军爷”看中了自家的蔬菜,于是乎赶忙自卖自夸道:“这可都是刚刚摘下来的蔡,新鲜得很呢!叔叔你要买多少,很便宜的!”

周围的士兵不知怎的,听完何志超说完这句话,竟然莫名其妙地大笑了起来,只见为首的一个士兵一脸阴险地向他说道:

“小娃娃,你这菜老子我全包了。走吧,挑着你的菜篓子跟我回军营,到了那里……”

说着,这人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战友,一脸坏笑地接着说道:

“到了那里,爷我不仅给你付菜钱,还有赏钱呢!”

看着这些凶神恶煞的官兵,左智超的心中不免有些害怕,他本来想赶快离开,可是,在这些士兵的威逼利诱之下,何志超最后还是被骗到了军营。

把菜送到大营后,何志超向这帮当兵的索要菜钱,可他哪里知道,这些人在一开始就压根没想付钱给他,不仅如此,这些人还将他控制了起来强迫他入伍。

只见一个士兵将何志超架了起来,恶狠狠地对他说道:“小娃娃,还是跟着老子一起当兵吧,一个月有2块大洋的军饷,可比你卖菜赚得多!”

这些当兵的没有想到,左智超虽然年纪小,身体素质却一点也不弱,他反复挣扎最终逃脱了控制。眼看这些当兵的没有放自己走的意思,何志超便愤怒地向这帮当兵地吼道:“你们要是不让我走,等我当兵之后,我就拿枪把你们都打死!”

左智超的这句狠话让这队汪伪士兵产生了顾虑,于是便有人打圆场道:“我看这小子也不是块当兵的料,还是叫他赶紧滚吧!”

就这样,左智超带着满身淤青于当天晚上回到了家中。回家之后,左智超将自己今天的遭遇讲给了父母,父母亲都劝何志超不要将此事声张出去,毕竟他们家只是平头百姓,根本斗不过那些兵痞。

从那以后,士兵这个职业在左智超的心中逐渐与“野蛮”、“粗鄙”画起了等号,他暗自在心中发誓,等将来自己长大了,一定要狠狠地收拾这帮欺压百姓的兵痞。

1943年,新四军来到了兴化一带。起初,左智超根本不知道新四军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可是,当他听说新四军不仅打日本人,而且还打汪伪时,何志超觉得自己报仇的机会到了,于是二话没说,立刻报名参加了新四军。

二、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左智超加入新四军后,跟随着队伍南征北战,在炮火的历练下终于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由于左智超在战场上英勇的表现,在解放战争期间,还不到18岁的他被组织推荐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1949年,在渡江战役期间,左智超带着自己的党员证回到了老家,见到母亲后,左智超激动地对母亲说道:“娘,我入党了,我现在是共产党的兵了!”

说着就从上衣兜里掏出了那张崭新的党员证。儿子的党员证就在眼前,然而,何母的眼睛却死死盯在了儿子的左手上,因为它发现,儿子左手的拇指竟然少了一截!

何母望着儿子那根残缺的拇指,哭着问道:“是拿这换来的?”

左智超看出了母亲的担心,左智超开始耐心地安慰母亲。经过儿子的一番劝导,何母的心情暂时平静了下来。当天夜里,何母看见儿子穿的布鞋已经破了好几个大洞,于是,她连夜为儿子做了双新鞋,在第二天临别时,她亲手将这双新鞋塞进了儿子的行囊中,并不断嘱咐儿子要注意安全。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建立,全国人民在那段时间都沉浸在了无尽的喜悦之中,可是,身处厦门的左智超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过不了几天,自己就要再一次踏上战场。

10月下旬,解放军派出了三个团的兵力对福建省金门岛发起了进攻,而左智超所在的队伍则是此次战役的先锋!

24日晚8点,左智超和战友们乘坐着小木船,趁着夜色向金门岛慢慢逼近。当时,海面上挂着很强的大风,船只在风中不停地摇摆,许多北方士兵当即出现了晕船的症状。加上部队之间通信不畅,左智超所在先锋部队只能各自航行。

经过几个多小时的划行,小木船总算就要接近了岛岸了,可就在此时,海水迎来了落潮,船只在离岸边还有数十米远的地方突然搁浅,借此机会,岸边的国民党军队开始向登陆部队进行猛烈地炮击,左智超所在的部队伤亡惨重。

由于没有空军与海军的炮火掩护,登岛之后的解放军被国民党守军打得寸步难行,左智超虽然凭借超高的军事素养与丰富的战场经验得以在炮火轰炸中幸存下来,但是,此时他与战友所面临的局势依旧十分危险。

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战斗,左智超的战友死的死、伤的伤,他们打光了身上的弹药,却迟迟没有等来后续部队的增援。此时的左智超并不知道,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出现,部队已经中止了进攻金门的计划,此时的他,已经彻底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

10月27号,已经弹尽粮绝的左智超,从腰间掏出了母亲亲手为她缝制的那双新鞋,自从和母亲分别之后,左智超便一直没舍得穿上它,可现在敌人眼看就要将自己包围,左智超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自己被敌人俘虏,活下来的概率会非常得小。

穿好了新鞋,左智超紧闭双眼趴在地上,听着敌人逼近的脚步,就在此时,左智超忽然想起自己的衣服兜里,还揣着着自己的党员证。

在部队中,左智超早就听说,成为国军俘虏的“党共产员”或者政工干部,最后的结局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急忙撕碎了自己的党员证,将碎片吃进了肚子里。

被俘后,国民党军并没有把左智超“枪决”,而是把他关进了位于高雄的监狱进行“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国民党反复给他灌输思想,企图让左智超这些解放军的俘虏能够“弃暗投明”,为党国效力。

虽然国民党人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但是,左智超的思想一丝一毫也未被撼动,而在此期间,由于解放军一直未能找到左智超的踪迹,部队只能将他列入“阵亡名单”。

事后,当左智超的双亲从解放军战士的手中接过那张革命烈士通知书的时候,两位老人险些晕倒过去。

改造结束后,左智超被编入了国军,在国军服役十几年后,他于1966年正式退伍,退伍后,左智超被“台湾当局”安置进了钢铁厂工作。

三、重归故土,落叶归根

1974年,已经44岁的左智超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自己的现任妻子。虽然妻子带着与前夫所生的女儿,左智超却丝毫没有嫌弃这对母女,依旧欣然地接纳了她们。

婚后,左智超与妻子又生下了小儿子,一家四口的生活虽然算不上富裕但也称得上幸福。

妻子与儿女为左智超带来了家的温暖,同时也带来了忧心与顾虑,左智超开始害怕,他害怕突然有一天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暴露,进而连累到妻儿。所以,哪怕是面对与他最亲近的人们,左智超也从来未提过自己的过去。渐渐地,妻子与孩子们也都了解了这个男人的禁忌,都不会主动提及左智超的过往。

1987年,两岸关系逐渐缓和,台湾当局也宣布解除了戒严。得到消息后的左智超显得十分兴奋,立刻联系了3位当年的战友一起回到了老家。

当左智超再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这位老兵才猛然发现,自己家乡的面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乡间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马路,简陋的瓦房也变成了一座座高楼,最令左智超感到伤心的是,自己的父母早已经过世,而作为儿子的自己却没能见他们最后一面,这也成了左智超老人一生都难以释怀的遗憾。

2002年,72岁的左智超忽然发觉自己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可能时日无多,所以想带着女儿再回老家去看一看,好歹也要让女儿能够和同辈姐弟们见上一面。

由于左智超的大哥在此前不久因病去世了,左智超与女儿这一次回老家,只能借宿在妹妹的家中。左智超的外甥听说舅舅即将来家中做客,特意预备了一大桌丰盛的酒宴,左智超本来就喜欢喝酒,看着一桌可口的饭菜,自然而然地与外甥多喝了两口。

酒过三巡之后,外甥突然与左智超聊起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往事,左智超借着酒劲在酒桌上侃侃而谈,殊不知将自己是“共产党”的事情透露了出去。

听闻父亲是“共产党”,左智超的女儿简直要惊掉下巴,这么多年来,父亲从来未和家人们谈论过此事,所以才会出现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2008年,左智超所居住的地方要进行老旧城区改造,由于这里居住的基本上都是退伍老兵,当地的媒体便希望借此机会拍摄一期关于老兵的纪录片。

在女儿的反复劝说下,左智超老人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在摄影组的镜头前说出了隐藏在心中几十年之久的秘密。

2011年,左智超的女儿遵循父亲的意愿,将老人一半的骨灰送回了兴化,埋进了何家的祖坟,这位离家几十载的漂泊浪子,也终于在此刻落叶归根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兴化   女儿   国军   台湾   外甥   酒后   国民党   解放军   共产党   士兵   部队   儿子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