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昭和天皇去世,我国受邀参加葬礼,四字回复让日方羞愧不已

1989年1月7日,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在东京病逝。

他的离开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尤其在政治文化层面引起了较大的波动,比如说,日本在此之前是以天皇年号及在位时间来计算年历的,经此一事,日本将会以公元历来计算事件。这就意味着昭和天皇的去世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和终结。

裕仁去世时日本报纸报道

除此之外,日本政界还宣布全社会进入1周为期的服丧期,甚至电视广告以及娱乐节目都被广泛地停播了。在平民之中还有数十人为天皇徇死,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

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昭和天皇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分量。

昭和天皇的政治影响力不仅是在国内,世界各国都知道昭和天皇是罪魁祸首的战犯,因为他主导发动了侵华战争。

在位期间将日本整个国家变成了军国主义的机器。

裕仁

作为法西斯同盟的一员,他们掀起的各种东亚战争给各国造成了难以估计的伤害,因此,裕仁天皇的离去也在我国国内引起了巨大的波动,同时,这也让日本政客嗅到了提高日本国际影响的好时机。

于是,他们将天皇葬礼的邀请函发给了各个国家的首脑,中国自然也收到了一份。

对于这份邀请,我国接受并且也派人参加了,但我方的回复却让日方愧疚不已,那么,我国外交部究竟说了什么呢?

一、 战争贩子裕仁天皇

很多中国的国民对于日本的政界并不熟悉,但是日本裕仁天皇却是很多老百姓都知道的人物。

裕仁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让中华大地燃烧战火的就是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像土肥原贤二,以及在华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岗村宁次等人都是亲自入侵我国内陆的重要战犯。

即使他们手中握有大权纵横捭阖,那也是被裕仁天皇授意的。日本的裕仁天皇是他们的幕后操盘手,因为当时日本宪法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日本要出兵周边的国家,必须进行天皇的同意,所以说裕仁天皇是发动战争的罪魁。

就是这样一个无恶不赦的战争贩子却逃脱了国际法庭的制裁。除了他之外,许多的日本战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国际法庭上逃出生天,裕仁天皇也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晚年。

晚年裕仁

对于他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这件事情让许多中国人的心中无比愤怒,可是世界的大势正在滚滚向前,没有人能够阻挡历史进步的潮流,裕仁天皇毫发无伤,安然去世。尽管他平安度过了剩下的岁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所犯下的罪行也一同消失在了落下的尘埃中。

裕仁天皇是近代以来日本权利最大的天皇,也是在位时间最长、最长寿的天皇。就其个人能力来看,他的确是有一定的政治手段,比如说,他管理下的日本疆域曾经盛极一时,扩大到了印度尼西亚、太平洋、缅甸等地

裕仁

这些出色的成绩让他的野心一再膨胀,法西斯战争的发动就是昭和天皇和他手底下臣子们的手笔。在天皇裕仁即位后的一年,日本发生了银行的大危机,金融危机不仅让本就萧条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而且接连发生的关东大地震让国家损失惨重。在整个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日本国内的危机已经频频显示。

这时候的裕仁天皇并没有想办法如何通过自己的手段进行灾后重建,反而他默许了他们国内首相田中义一的方案,那就是将手伸向东亚各国,企图发动战争来缓解国内的危机。

日军

这种内部危机、外部解决的邪恶方式得到了裕仁天皇的支持,田中义一将狼爪伸向了中国东三省,昭和天皇也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于是,在他们双方的推波助澜下,日本的军国主义分子将天皇的命令奉若至宝,在国内进行一波又一波的头脑清洗之后,日本政府彻底沦为了军事机器。

此时的裕仁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军国主义者。

东三省的得手让裕仁看到了侵占全中国的希望,甚至在日本国内一度还出现了“三个月占领全中国”的宏伟蓝图。

田中义一

尤其在日本吞并了中国华北地区之后,裕仁自己欣喜若狂,而且向那些还在中国华北作战的日本将领下了一纸诏书,这在客观上加快“大东亚共荣圈”的建设。

此后,在他的推波助澜之下,我国的台湾,旅顺,南京以及各地都被日军侵占,并且这些地方还爆发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南京30万人的冤魂就属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枪炮之下。

尤其是在1937年的松沪会战中,裕仁为了让日本军队的步伐加紧侵略中国,他还专门在日军出发之前写文章表彰那些带队出发的将领们,要求他们快速的完成这一场战争,并且勉励他们回到国内将会得到应有的奖励。

日本侵略军开进上海市区

因为裕仁天皇在国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天皇的认可无疑是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所以那些日军将领们像打了强心剂一般野心勃勃的带着军队出兵中国各个地方。

也就是说有了裕仁的激励,日军的士气才会大振,他们屠杀中国、在中国作恶的各种行径正是得到了天皇的支持。

裕仁不仅全面全过程地见证了侵华战争,而且他还向欧美国家竭力掩饰南京大屠杀的真相,以防被国际社会追责。

裕仁

所以说,中华大地上血液都是有裕仁天皇的一份杀戮在内的,日军在中国的地方犯下的恶行都有着裕仁的参与,因为他本人就是日本国内最大的军国主义分子。

丧心病狂的好战分子

裕仁天皇不仅指导了日本军队发动了对中国的战争,还对东亚各国家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他不满足仅仅是控制中国,他还将战争发动到了太平洋

当时,日本国内主张将中国先收归囊中再继续收拾那些周边的国家。可是裕仁天皇的野心已经膨胀到了极点,他想快点统一亚洲

除此之外,日本国内因为常年的战争早就已经支持不住,经济已经全线崩溃不说,最重要的战争资源已经濒临枯竭。所以,裕仁天皇便开始想新的办法,到哪里能够弄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来支持他们的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国民教育

裕仁天皇的疯狂举动虽然引起了日本政坛些许反驳的声音,可是这样的言论被很快地压了下去。因为裕仁在日本社会内部已经成为了神的化身,无人能够置喙他的决定。

在万般为难之际,日本右翼分子将目光转向了正在作壁上观的美国。当时美国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在太平洋彼岸坐山观虎斗,他们并没有直接地参与战争,但是却积极在发战争财,不断的制造先进的武器弹药来供给那些参战国家。

不管是意大利,德国,苏联,甚至中国,日本,美国军方和政界都各有人脉参与其中。他们不显山不漏水地把持着世界大局,他们这种坐收渔翁之利的行为让日本很是恼火,之前日本早就想和他们谈一谈关于能源输出价格的问题,可美国方面却咬紧的价格不松口,这让日本军方有些无奈。

太平洋战争

为了维护战争,也为了持续战争,日本不得已主动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在发动之前,日本国内有着不同的声音,大部分的政客和军方人士并不赞同主动去招惹美国,因为他们知道,美国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参战而没有参战,他们只是不想参加,如果此时将美国拖下水恐怕会伤及自身。

可是最终战争还是爆发了,因为裕仁天皇赞同了他们偷袭珍珠港的行动。这样丧心病狂的称霸让日军开始在太平洋战场上进入到了溃败的趋势。后来,在东亚的战场上日军果然节节败退,美国投下的两个原子弹也让日军元气大伤,即使如此,裕仁仍然在宣扬“将圣战进行到底”,而且还要“以一亿玉碎的代价”。

日本偷袭珍珠港

有了日本天皇的支持,那些从小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军再一次士气大振,本该结束的战争又因为裕仁天皇的指使迁延了一年之久,在这一年之内,日军的有生力量被大幅度削弱,那些被侵占和被殖民的国家也遭受了再度的重创。

从某些层面上来看,裕仁天皇一直是战争的推手。毕竟日本政坛已经换届了多次内阁,而裕仁天皇的地位永远屹立不倒,这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和实力。

侵华战争的持续发酵虽然在日本的国内引起了不小反对的声音,可是没有一个内阁首相愿意违背育人的决定,这就足以说明裕仁天皇的强硬手腕。

裕仁

我国外交部的回应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全世界公开宣布,日军在各个地区的军队都进行无条件的投降。

随着《波茨坦公告》的发出,各地区纷纷开始接纳战俘和接受日军投降的事宜,可是这条消息对于那些杀疯了的日军来说俨然是诛心之论。

他们的很多人不理解天皇的做法而纷纷选择当天剖腹自杀,借此来成全他们心中的武士道精神,这就足以说明日本天皇在他们的脑内已经成为了一个毅力不倒的神明,神明说出“投降”的话语是让许多饱受军国主义思想的人接受不了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当时很多国内的居民认为,裕仁发起了投降,日本作为战败国,那他本一自然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后来,的确有数百名的日军战犯在国际法庭的审判下得到了应有的处罚,而东条英机、裕仁天皇等人却因为国际局势的复杂和蒋介石等人的承诺逃脱了制裁。

所以,裕仁天皇作为战争的元凶不仅没有受到受审,更没有受到日本社会的批判,反而他们国内依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这一事实让中国人非常难以接受,因为裕仁的罪恶罄竹难书,可世界大势滚滚向前,中日建交也在70年代开始提上了日程,两个国家逐渐实现了正常的帮交。

中日建交

可是,流淌在民族里的愤恨和屈辱成为了许多国人的梦魇。他们渴望裕仁天皇受刑,也并不想看到裕仁天皇一直被“无罪的言论”供养在皇室。

1989年,天皇病逝在了日本。他的离去在国际上引发了极大的关注,不仅是因为他本人有着复杂的执政背景,更是因为他离去成了日本和各国实现邦交的友好时机。

当年日本作为同盟国发动法西斯战争在国际上臭名昭著,和中国的关系也一度降到冰点,所以他们必须借助裕仁天皇的离开大作文章。为了维护国际形象,日本政府为各国的元首和首脑发去了邀请函,希望他们能够参加裕仁的葬礼。

裕仁葬礼

当时中国作为大国自然也收到了这样一份邀请,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面对这份邀请直接回应了四个大字:“正视历史”

之所以中国会这样说,是因为在此前不久日本首相还在国际社会宣扬侵华战争的正确性,中国外交部才会借此机会矫正他们罔顾历史的行为。

在葬礼举行之前,中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乘坐飞机去往日本。在举行葬礼的前夜,钱其琛从中日两国的发展关系出发正告日本,要求他们重申侵华战争的有关事宜

钱其琛

在中国的强硬表态之下,日本方面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们表示,会坚持日本对侵华战争的责任。有了日本方面的保证,钱其琛才在第二天参加了葬礼。在葬礼的第三天,日本方面就开始逐步地修正此前“侵华战争无罪论”的种种措辞,他们开始矫正自己当初的言行。

中国外交部也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仅有理有节的担当了大国风范,出席了日本天皇的葬礼,也让日本的政坛内部矫正了自己的态度,在国际上为我国营造出良好的声誉。

钱其琛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虽然时代在向前发展,可是中国过往的疼痛和屈辱却不能一同消失在历史的尘埃当中。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一条不可磨灭的伤痛,对于后人来说,自然是更应该记得这些屈辱的历史,因为遗忘就等于背叛,一个民族的复兴不可能建立在虚无的历史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昭和   日本   天皇   葬礼   军国主义   日方   美国   日军   羞愧   中国   战争   我国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