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医养生秘诀 这些你都知道吗?

《灵枢·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育善......”

老年人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在生理上就会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日益衰退,气血渐衰,阴阳失调。

朱震亨在《格致余论》中亦提到:“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

在心理上,由于退休和体弱多病限制老人的社会活动,再加上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的改变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产生孤独垂暮、失落悲观、急躁易怒、焦虑多疑等心理状态,自我调控及适应环境能力减低,若遇不良刺激因素,易于诱发多种疾病,较难恢复。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养生保健,调养身体。

什么是养生?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道教书籍《庄子》,养生也叫摄生、保生、寿世、道生。从字面理解就是“养护身体”,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比如运用饮食、运动、针灸、按摩等方法以推迟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养生属于中医学特有的概念,通过养生使人们达到免疫力提高、少生病、适应力与抵抗力强、体魄强健和精力旺盛的状态。

为什么养生要先养心?

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从中医角度来说,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意思是说心在脏腑中属首要地位。人的心神功能包括脑和心的综合体,反映了人的情绪变化,因此调控好心态,包括思想、情感、情绪、意念等,保持平和宁静、乐观豁达的心境,才是养生的要旨。

秋季养生注意点: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秋季是一年中由热转冷的过渡季节,由于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气候干燥,“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

研究表明,冠心病、脑出血的发作以秋冬多见;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溃疡病、老寒腿也多发于秋季。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在“多病”的秋季里更要注意保健和养生,以防疾病,安然度秋。

秋季气候逐渐干燥,日照减少,天气越来越凉,尤其到了深秋、草叶枯落,花木凋零,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度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保持乐观情绪,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在秋季,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且“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添衣加裤,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儿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

秋天宜登高远足,是登山活动的黄金季节,老年人可在户外游玩中饱览景色,修身养性。

炉医中医信息服务平台是火炉山药业、火炉山中医院共同孵化的以国家“一带一路”为中心思想,文化自信、文化强国为指导方针,致力于发掘、弘扬、传承中医文化的中医信息服务平台。#炉医#​#火炉山中医院#​#火炉山药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肃杀   养心   山药   火炉   秋季   气温   秘诀   气候   中医   情绪   季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