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临终前叫来叶剑英,在他手背上敲了几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1976年7月6日深夜,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都来到了毛主席的病床前,做最后的告别。而后毛主席却单独把叶剑英留了下来,握住他的手,在其手背上轻轻地敲了几下,留下了最后的遗嘱。

无声的遗嘱

其实早在1970年之后,毛主席的病情就开始恶化,这期间毛主席一直在同病魔作斗争。

直到1975年10月,毛主席的病情才真正不受控制,开始出现口齿不清,呼吸困难,甚至吃饭喝水都成了问题。

再到1976年7月6日凌晨,毛泽东临终前,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分别与病床上的毛主席做最后的告别,但毛主席并没有任何反应,而当叶剑英经过时,毛主席突然睁开双眼,微微活动了手臂,手腕轻轻的招呼了下叶剑英,可情绪极度悲伤的叶剑英,并没有察觉,随后便随着大家往外走。

而当叶剑英快要走出病房的时候,毛主席突然意识变得清醒,并用手示意,想要把叶剑英留下。这一举动被旁边细心的护士看到了,赶忙对叶剑英说:“首长,主席叫您呢。”

激动的叶剑英立马返回病床前,弯下腰把耳朵贴在了毛主席的嘴边,可只能看到毛主席嘴唇微微抖动,却怎么也听不到声音,叶剑英知道毛主席有话对他说,着急的他握住了毛主席的手,不敢发出任何声响,生怕错过了毛主席的话,就这样僵持了很久,也没能听到哪怕一言一语,最终,毛主席用尽全力,也只是在叶剑英的手背上轻轻的敲了几下。

离开之后的叶剑英,陷入了沉思,主席为何特意招呼我过去?到底还有什么事想要嘱咐给我?在我手背上敲了几下又藏着什么含义?这无声的遗嘱,对于叶剑英无比沉重。

两人的过往

从叶剑英革命开始,越是到关键时刻,他的眼光越是毒辣,格局越是宽广,始终冲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早期革命时,毛主席更是对叶剑英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叶剑英能够在大关节处看清要害,做事从大局出发,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回顾历史,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为保住在广州遇困的孙中山先生,叶剑英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早在此时叶剑英展现出来的就不仅仅是能力了。

到了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带领下,攻陷了南昌,而此时的蒋介石许诺给叶剑英第一军第一师的师长位置,此位置不同于其他师长,而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可见其对叶剑英相当看重,可叶剑英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又到后来蒋介石发动政变,叶剑英便直接通电反蒋,并且加入共产党,此事也可以看出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的立场。

而后红军时期的叶剑英更是把元帅作风显露无疑,独坐总部统筹全局,艰苦地和战士们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在1970年的一个夜晚,此时的叶剑英没有任何职务和任务,看上去只是个寻常百姓,他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而就在此时,周总理的一通电话唤醒了叶剑英,随后派车把叶剑英拉往毛主席的住处,这一晚,毛主席对他表达了很多内心的想法,并且留下了一句话:“元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我的左膀右臂。”

听到这句话的叶剑英,百感交集,眼眶也随着湿润了。

再到后来的庐山会议,结束后又被周总理留了下来,并被告知要一起回北京,让他做好心理准备,有更加重要的任务需要他来执行。

叶剑英把毛主席和周总理安排的任务,都处理得非常完美。而此后,叶剑英与毛主席之间更加默契十足。

1975年3月,毛主席最后一次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当时会议有一段小插曲,毛主席一直比较认可三国时期的孙权,认为他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物,于是临时让叶剑英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意欲把叶剑英等同于孙仲谋。

再之后,毛主席更是说过:“当今没有孙仲谋,叶剑英有些文化,他看不起吴法宪,就是吴法宪不行”。这句话更是比喻了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的目光和立场,同时也展现出了毛主席对叶剑英的信任。

这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叶剑英在担任军委副主席的职务,由他在主持军委工作,而当邓小平同志从江西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希望邓小平同志来主持军委的工作。

而后毛主席还带着叶剑英正式提出:我和剑英同志请邓小平同志来参加军委,当委员。

这完全就是让邓小平来取代叶剑英的位置,但是叶剑英并无任何不满情绪,反而处处帮助邓小平来开展工作,这样的胸怀和气度,甚是少见,毛主席看在眼里,也是十分欣慰,而此时的叶剑英可能还不知,他已经是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了。

“无声的遗嘱”真实含义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与世长辞,叶剑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治丧工作中,而相反的是,“四人帮”已经迫不及待的继续篡党夺权的脚步了。

与此同时,江青将清华、北大、新华社以及人民日报社都布置了自己的亲信,但凡有给中央的信件,都必须先给她过目。而且他她还极力拉拢毛主席的机要秘书,索取机密档案。

而王洪文这边让自己的人进驻中南海紫光阁,甚至以中央办公厅的名义通知各省市、自治区,重大问题直接向他汇报,由他来处理并且向全国发号施令。

“四人帮”的行动如此明目张胆,妄图架空中央,而此时邓小平和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正在遭受严重的迫害,只剩下叶剑英还有中央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的名头,因此叶剑英自己也意识到,粉碎“四人帮”的重任只能落在他身上。

直到此时,叶剑英仿佛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毛主席临终前那“无声的嘱咐”到底是什么!

于是叶剑英开始秘密酝酿整个瓦解“四人帮”的计划,这场斗争非常之难,稍有不慎,后果难以想象。叶剑英便借毛主席逝世后治丧工作期间,找到了邓小平、陈云、邓颖超、李先念、谭震林、康克清等人沟通此事,其他还与一些政治局委员进行了交谈。

叶剑英明白瓦解“四人帮”这场斗争,是中央政治局内多数成员达成共识的。之前毛主席在世时,叶剑英等革命老同志,因担心毛主席的健康问题,为顾全大局,一直不愿大刀阔斧地出手,而此时毛主席逝世,叶剑英便毫无顾忌的执行瓦解计划。

叶剑英一旦下定决心,那么“四人帮”只能是跳梁小丑,很快便土崩瓦解,国家也逐渐回到正轨。

叶剑英在毛主席去世后的所作所为,完全对得起毛主席的信任,完成了毛主席临终前的那“无声的遗嘱”。

参考

《一份无声的遗嘱》——人民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李先念   国民革命军   临终   中央政治局   军委   遗嘱   师长   蒋介石   位置   工作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