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洞穴发现两台美国发电机,已持续发电80年,现在还能正常工作

贵州多山无平原,拥有最全的喀斯特地貌。山高谷又深,有数不尽的洞穴。喀斯特地貌,对于发展农业来说不是一个好词,但是对于旅游业来说,却能吸引众人观光。

不仅如此,喀斯特这独特的地貌也是天然的屏障。不仅在古代易守难攻,在现在也能提供防护,中国天眼就在贵州平塘。

历史的选择是如此的相似,今天十一个超大数据中心在贵州落地。抗日战争时贵州的洞穴就是战士和百姓天然的仓库与防空洞。

在天门河水电厂至今有两台来自万里之外的美国发电机在持续发电,它们已经工作了八十年。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两台发电机的抗战之任

天门河水电厂,它在抗日战争之时每天能生产八十九挺轻机枪与二百多支步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日物资的压力。这两台发电机就在天门河水电厂中。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步步紧逼短短的时间之内,就已打至南京政府。并在南京进行了六周惨无人道的屠杀。三十万的同胞,悲惨地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南京的这场大屠杀中。

国民党军队不敌,不得不暂时后退,放弃南京这个血流成河的城市。因此一些兵工企业也要向内地迁徙。

这些企业的目的地就是贵州。贵州多山,有众多的天然洞穴。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掩护,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被日军炮火危害的可能。

虽然他们成功地迁向内地,但困难也跟随而来。他们因为缺少电力而不能应对战场的需求。电力对于兵工厂是何其的重要啊,面对侵略者的步步紧逼,我国国土的存存沦陷。国民政府决定建造天门河水电厂。

1944年,他们向美国购买了两台发电机组。由美国少将卡尔亲自押送,经死亡航线及驼峰航线空运到贵州。

负责天门河水电厂的总工程师是陈祖东。在他的组织与带领下历经三年,终于在1944年,天门河水电厂建成。

天门河水电厂的设计巧夺天工,这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个水电厂。它依山而建,在考虑实用性的同时也考虑了战争的因素。

天门河水电厂的主体在一个隧道内,一来隧道本身就是一个防空洞的存在,可以有效地避免日军炮火的摧残。再者将其建在隧道内虽然会更耗费人力物力,但会起到很好的保密作用。

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水电厂如果不能长久地存在,那它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负众望的是这个水电厂至今仍存,为抗战的士兵提供了物资保障,甚至当时从美国购买的发电机不仅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到现在也还在工作。

驼峰航线的危险

上面提到向美国购买的两台发电机,是由美国少将卡尔亲自押送,经死亡航线即驼峰航线空运到贵州。

读来是平平无奇的一句话,但驼峰航线并不是平平无奇,它充满着危险,一不小心就是命丧黄泉。

李白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那么驼峰航线的危险程度可以与蜀道的攀岩难度相媲美,要不然它也不会有死亡航线的称呼。

整个航线长达五百英里,与敌人的伏击相比更危险的其实是航线本身。它的平均海拔在五千米上下,经过喜马拉雅山脉时更是有七千米的高度。

飞行这条航线是否能安全着陆,更多的可能要靠运气。在这条航线上接近六百架飞机失踪报废,一千七百余人死亡。高达百分之八十的死亡率,让飞行员们的每次飞行都九死一生。

即使前路九死一生,依然有无数的反法西斯战士前仆后继不问生死。不可想象在如此危险的航线上有六十五万吨物资送到中国。

这两台发电机正是从这样一条充满着危险的航线上,在美国少将卡尔的押送下送至中国的。

它们历经千山万水,带着众多人的希望飞过死亡航线来到贵州。它们在为兵工厂提供电力,为前线抗日的战士提供武器的同时,也包含着热爱和平的人们,对于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的决心与勇气。

后记

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的今天,这两台来自万里之外的发电机也早就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但它们依旧在工作。

仍然在为附近的小村庄源源不断地供电,就好像在那条死亡航线上牺牲的先烈们,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们仍然在保卫着中国的和平。

在这条航线上牺牲的先烈、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先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在今天,天门河发电厂不仅仅是一个发电厂,它是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一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在今天,我们不断前行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回顾历史,感恩与热爱和平。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曾经的苦难,忘记当时的中国是如何的悲惨。

如今,天门河水电厂已是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让我们牢记历史,不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贵州   美国   发电机   天门   抗日战争   卡尔   驼峰   洞穴   电厂   航线   河水   发现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