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时,毛主席将他从上将名单中划掉,备注:此人骄傲自满

1955年,新中国举行了第一次大授衔,这在我军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许多的将领都希望可以参加授衔仪式,获得应有的殊荣。但关于此次授衔却存在许多的争议,其中有一些人觉得不公平,没有评到自己应有的军衔。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毕竟有功绩的将领并不少,不可能做到人人都满意,存在个别的人不满意是正常的。

中央经过各方面的考量之后,给出了授衔名单,其中上将有五十七人,但让人不解的是,最终的上将名单却只有五十五人,其中有两人的名字被划掉了,他们就是李聚奎和王建安两位将军。李聚奎的退出是因为当时授衔的不成文规定,那些在授衔之前调离部队的将领,不参与授衔,而李聚奎正是因为工作原因调离,才最终与军衔失之交臂。那王建安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毛主席亲自将他的名字划掉,旁边还备注:此人骄傲自满。因为之前他过于骄傲,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这才失去了授上将的资格。

王建安这件事情,其实就是一个误会,按照他的功绩和资历,完全可以成为上将。但是就因为在战争时期的一次会议上,他和陈老总意见不和,当场就对他拍了桌子,从此让人对他的印象就成了自以为是,不服从上级命令。所以主席才会将他的名字划掉,就因为他性子太直,说话不经大脑,就算领导也不留情面。

而王建安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没表现出不满,对自己没有得到上将军衔这件事情没有太大的意见,在他的心里打仗不是为了当官,而是实实在在为了国家和人民。反倒是他的好友许世友为他着急,还特意去跟主席解释。他承认王建安确实有些性格缺陷,但是他是真正的将才,人品也是没话说。最终王建安还是得到了应有的上将军衔,只是比之前晚了一年而已,同时组织还任命他为沈阳军区副司令。

王建安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里没条件供他读书,所以他只能去打短工。他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他不甘心贫苦一辈子,希望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16岁那年,他意识到时局混乱,读书也许没什么用,那就只能靠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以此来出人头地,所以王建安离开了家乡前往武汉,成为了一名士兵。

期间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并且受到了党的感召,1927年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他的理想不再是个人的成功与否,而是国家的生死存亡。虽然当时的共产党处在十分危急的时刻,时不时就会受到老蒋的打击,而王建安却不以为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入党之后,王建安作战勇猛,屡建奇功,短短几年就成为了政委,抗战时期更是多次挫败日军,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时期,王建安依旧不遗余力地奋勇杀敌,当时他已经是兵团的司令员,参加了许多重大的战役,每次都有不小的贡献。新中国之后他又奔赴朝鲜战场,援助邻国成功赶走了联合国军。除了革命时期的功勋之外,王建安个人的作风也备受赞赏,他廉洁自律,对自己对子女都有极高的要求,从不利用职权占组织的小便宜。

也许王建安年轻的时候确实冲动了些,但是经过了多年的军队磨砺之后,他已经成长得越发成熟,对名利方面更是视如粪土。在军衔事件之后,王建安虽然没得到军衔,但是并没有任何抱怨,即使在工作中受到了阻碍,也没能让他松懈。当他补授了军衔后,此后十几年的时间在各大军区任职过,但却一直是担任副司令员,很多人为他抱不平,但他自己却格外淡定,为此叶帅都称赞过他。

不得不说,王建安将军是个伟大的革命将领,更是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他的身上有普通人的缺点,也有革命军人的优点,他是革命的坚实追随者,早已成为了人们心中敬仰的英雄人物,他值得我们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沈阳军区   抗战时期   上将   骄傲自满   司令员   军衔   贫苦   功绩   将领   新中国   备注   时期   名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