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1年的一个清晨,甄宫的井中打捞起一具颈上系一小匣的女尸

公元191年的一个清晨,在甄宫的枯井中打捞起一具颈上系一小匣的女尸,这小匣子装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前面说到丢失的传国玉玺被孙坚得到,最终成为了诸侯们分崩离析的导火索,那么传国玉玺究竟有何来历,又到底有何神秘之处呢?本节我们就来“超链接”一下传国玉玺的前世今生。

就在以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同以何进为首外戚势力火并的那天晚上,何进被杀,曹操和袁绍带兵打入皇宫,把整个宦官集团都杀了,不仅杀了宦官,连这个皇宫里面那些没长胡子的,不管是不是宦官都给杀死了,以致于很多人为了活命不得不证明自己不是宦官。虽然经过一番斗争之后又把皇帝赢了回来,然而传国玉玺却在混乱之中不翼而飞。

这传国玉玺究竟有什么来头呢?我们都学过一篇课文,叫《将相和》,说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里提到天下奇宝和氏璧

相传楚国人卞和在荆山下,看见有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他断定这块石头里有一块绝世美玉。于是卞和就把这个没有加工的石头拿着去找楚厉王,楚厉王不懂玉,认为卞和说谎,就把卞和的左脚给剁掉了。楚厉王死后,卞和又拿着这块包着美玉的石头去找楚武王,楚武王就说,你在糊弄我,又剁掉了卞和的右脚。楚武王死后处,文王即位,终于知道了这是一块非常名贵的玉石,于是就派良匠雕琢出来,因为是卞和所献,所以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凤凰落青石,卞和失两足

到了楚怀王时期,就是屈原时期的那个国王,楚怀王非常昏庸,受秦国张仪鬼计的诱惑,被骗到了咸阳,软禁在了章台,所谓“年年不见章台柳”就是这个章台。楚怀王怀揣着这块和氏璧,偷偷地跑出了秦国,一路奔波到赵国求救,当时的赵惠文王不打算接这块烫手的山芋,因为战国时期列强纷争,很多小事有可能就酿成大事。于是他不承认你这个老头是楚怀王,然而最终还是无意当中得到了这块和氏璧,和氏璧就这样到了赵国。

后来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块和氏璧,就装作拿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也就发生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直到秦灭六国,和氏璧最终还是到了秦国,这便是和氏璧在战国的流传过程。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这块和氏璧进行了改造,做成了玉玺,李斯又亲手在上面刻写了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王死后,玉玺自然传给了秦二世,秦二世死后又传给了他的儿子子婴。

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因为子婴继位的时候天下已经大乱,六个国家的后代已经纷纷复国。赵高就说,你现在已经不是天下共主的皇帝了,于是废掉皇帝的称号,复立子婴为秦王。刘邦打入关中,秦朝灭亡,秦王子婴把和氏璧也就是这块玉玺交给刘邦,作为投降的标志。由于这是两个朝代之间的传承,所以和氏璧此时又被称为传国玉玺。

一直到了王莽篡汉,逼着当时的太后交出传国玉玺,太后非常生气,直接把玉玺扔下来打王莽,结果人没打着玉玺反而被摔掉了一个角。

东汉时期,这块玉玺又回到了刘家人手里。朝廷就把这玉玺破损的一角用金给镶上,命名为金镶玉,所以就有了我们现在的俗语“有钱难买金镶玉”。接下来就是本节开端,何进与宦官内斗、皇帝出逃那天晚上传国玉玺不翼而飞。这是历史上传国玉玺的第一次下落不明。

直到我们上一节说到,长沙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孙坚如获至宝,认为这是天命所归,便拿着它跑回了长沙。

公元191年的一个清晨,甄宫的枯井中打捞起一具颈上系一小匣的女尸

我们还是来说说后来这块传国玉玺到了哪,后来孙坚因为传国玉玺惹来杀身之祸,被刘表的部队伏杀死于三津渡。他的儿子孙策无奈之下委身于袁术,以传国玉玺为抵押,向袁术借兵发展自己的势力,这样传国玉玺辗转到了袁术手里。

传国玉玺辗转到了袁术手里

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传国玉玺到了许昌,当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玉玺得重归汉室。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便让人在传国玉玺的肩部用隶书刻了“大魏受汉传国玺”七个小字,用来证明他没有“篡汉”,这简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

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依样而行,称晋武帝,改元泰始,传国玉玺归晋。

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传国玉玺归于前赵。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传国玉玺。更别出心裁,在传国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二十年,传国玉玺再传冉魏。后冉魏求乞东晋军救援,传国玉玺被晋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由此,传国玉玺乃重归晋朝司马氏囊中。

南朝时,传国玉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传国玉玺进入隋朝皇宫。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亡。萧后携隋炀帝之孙杨政道以及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之孙杨政道背离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李唐,太宗李世民龙颜大悦。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

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后梁。

十六年后,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转归后唐。

后唐清泰四三年闰月辛巳辰时,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焚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这是历史上传国玉玺的第二次下落不明。

至此后世经历宋、元、明、清多朝代千年的更迭,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经考证,皆为附会、仿造之赝品。传国玉玺历经两千余年风风雨雨、扑朔迷离,最终失踪于世,湮没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 。

传国玉玺:凤凰落青石,卞和失两足,泱泱华夏史,渺渺长河逝。

传国玉玺:泱泱华夏史,渺渺长河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和氏璧   王莽   秦国   秦王   公元   后唐   玉玺   突厥   宦官   华夏   女尸   清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