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让有福之州更好造福于民-“3820”战略工程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纪实(3 全文完)

——不仅要“马上就办”,而且要“真抓实干”。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抓住那些急需解决而又有能力解决的事进行研究,并且本着‘马上就办’的精神,组织实施,狠抓落实。”

在福州马尾区,竖立着12个红色大字的巨型标语——“马尾的事,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外地人到马尾,当地人总会骄傲地讲起这12个字背后的故事。当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了支持开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意见。刚吃完午饭,习近平同志就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起草12条对接举措,当天就形成了一个文件初稿。

“我们要办的事情很多,要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这就需要提倡一种满负荷的精神,反对拖拉扯皮和人浮于事,提高办事效率,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习近平同志倡导“马上就办”,推动投资项目审批“一栋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创新市县领导联合接访等机制,在全市掀起了“办实事、讲效率、抓落实”的热潮,有力保障“3820”战略工程实施。

到2010年,“3820”战略工程设定的目标顺利完成。这段时期,福州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实惠最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102.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242.7亿元、年均增长15.8%,建成区面积扩大4.5倍以上,城镇化率提高了近3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13.8倍、8.9倍。

参与制定“3820”战略工程的时任福州市委政研室农建处处长戚信总说,“‘3820’战略工程确定的目标如期实现,给福州带来了历史性变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科学系统的发展理念、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滴水穿石的干劲韧劲”。

“3820”战略工程作为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战略体系,引领福州高质量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有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三)一张蓝图绘到底 赓续奋斗谱新篇

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理想的蓝图一定能够化为灿烂的现实,千年古城福州将孕育新的希冀,再创新的辉煌。——习近平:《〈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序》

今年8月31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响起,“闽都号”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从福州江阴港站驶出,打通了福州与南亚、东南亚的陆路贸易新通道。这是继中欧班列后,福州立足“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又一载体。

“现代化与国际化是福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1995年8月,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市第七次党代会上,明确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即在“3820”战略工程的基础上,再经过二三十年时间,努力使福州跻身国际先进城市行列。

习近平同志说:“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中长期10年、20年的发展目标,还得考虑到要有远期30年、50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目标……通过共同的奋斗目标把各级各部门干部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

习近平同志指出,“现代化国际城市以‘3820’工程为基础,是比‘3820’工程更为长远和更高层次的目标”,这为新时代福州发展指明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奋勇前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亮点纷呈。

——立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福州样本

习近平同志30年前就指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应该包括城市经济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居住方式、环境、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化等。”

得益于“3820”战略工程的前瞻布局,福州滨海新城、福州大学城、东南汽车城、丝路海港城、国际航空城、现代物流城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经济总量202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跃居福建省首位,2022年上半年经济增速达5.4%。

蓝图照进现实。当年的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内,福州新区获批设立,滨海新城拔地而起,福州都市圈城际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纷纷抢滩登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高端资源不断汇聚,一座“产城人”融合的新城区,正引领福州城市东进南下、沿江向海。

“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军门社区考察时,提出“三个如何”的治理之问:“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今年8月初,军门社区长者食堂试营业,饭点一到座无虚席,鱼丸、荔枝肉等丰富菜品,让老人乐享家门口的幸福“食”光。

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接力跑。从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着力“为民办实事”,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打造“温暖的榕城”,到如今教育集团化办学全面推开、高水平医院相继落地、示范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时光荏苒,30年来,福州坚定不移迈向现代化的奋进征程,也是矢志不渝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奋斗历程,印证了中国共产党赓续的精神和不变的初心。

——追求自身特色的国际化,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贡献福州力量

习近平同志30年前就强调,“国际化并非越洋越好。一切都‘洋化’不是我们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自己特色的基础上的国际化。”

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征程中,福州努力探索一条贯通内外、融汇古今的特色发展之路。

抓住机遇,择机奋起。近年来,福州依托“海丝”核心区、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勇立潮头、对接国际,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活力,奋力实现改革开放新跨越。

从“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到“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福州市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丝路海运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中国-印尼“两国双园”加快推进,全球食品数字经济产业中心加快打造……通过内引外联,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深化,“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城市建设蹄疾步稳。

从“对外开放是福州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到“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设立的福州保税区,如今已发展成为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7年来累计新增企业4.54万家,对标国际规则推出18批246项创新举措,成为投资兴业热土。

鼓岭故事,激荡回响。2012年习近平同志访美期间的深情讲述,感动了中美两国人民,也让福州鼓岭蜚声国际。30年前,《人民日报》一篇名为《啊,鼓岭!》文章,讲述了美国加德纳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眷念与向往,习近平同志看到后立即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亲自接见并授予“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这段故事成为中外友好交流佳话;30年后,越来越多鼓岭的中外友好往事掀开面纱,越来越多国际友人慕名而来,续写新时代“鼓岭故事”。修复后的鼓岭万国公益社、邮局、宜夏别墅等历史建筑,生动展现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和底蕴,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涵。

“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三坊七巷、福州鼓岭、闽剧、茉莉花茶等福州名片走向世界舞台。金砖国家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中国(福州)国际数字产品博览会、丝路国际电影节、海丝国际旅游节、国际龙舟赛等盛会也纷纷落户。从守护城市文脉,到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福州愈发彰显出独具魅力的“闽都韵、国际范”。

风雨兼程三十载,阔步前行正扬帆。

2021年9月,福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通过决议,号召全市上下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一张蓝图绘到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有福之州更好地造福于民,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林宝金说。

“福州的今天是美好的,福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好!”这是习近平同志对福州的深情祝福。

勠力同心再出发,“3820”战略工程的思想精髓必将在八闽大地彰显更加磅礴的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福州   马尾   福州市   战略   工程   蓝图   时政   纪实   有福   同志   目标   城市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