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掉进了“没钱消费”的陷阱

▣作者:和卿



这是长时间处理产能过剩导致超前消费的债务病引起的,传导(到企业)又带来三方面影响:


1)短期,企业继续被动去库存→经济收缩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2)短期,企业增收不增利→高层还会靠放水来维持;

3)长期,改革会进一步深化,释放生产力。


1


中国当下的经济问题就是“债务——过剩”。


所有问题集中到一块表现在消费、需求不足!


叠加疫情带来的预期下滑,债务病引发的经济问题开始从消费端表现。


PPI同比增长的下滑速度远远大于CPI的上涨速度,老百姓完全没有承接“高成本”商品的意愿。


前期还担心的外部输入性通胀在“我就是不买”面前啥都不是。


内需不足、外需又在全球加息的背景下趋势性回落,开始向企业传导:被迫减产,开启被动去库存。


8个月有5个月制造业PMI都处在荣枯线50以下,库存从8月陡然下滑(7月48.0→45.2),表明企业完全在消耗原来的库存商品,颇有点儿“还生产啥啊,仓库的商品先卖出去再说”的意思——相对生产过剩。


折射到企业报表上就是,规模收益没了:边际成本增加,营业利润率下滑。


来源:国家统计局


停工、裁员、失业......反过来又加重消费能力的不足。


可以说,2022年经济承压主要就是由于债务病引发的消费、生产收缩导致的。


截止到8月,各项经济数据回复的还不算太好,内、外需引发的经济收缩仍然在持续。


我们每一个人仍然要做好再过一段苦日子的准备。


直到新一轮经济的复苏。


2


“由于债务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只有把蛋糕做大,靠经济增长才能通过去杠杆医好债务病带来的各种经济问题。”


高层是这么想的,也是从这个角度处理问题的,所以开出的药方是:


长期内服“改革药”,短期外敷“放水贴”。


改革这个词太宏大,简单地说就是想办法让老百姓和企业的投资、消费更有活力,更加有持续性。


比如:


市场化改革就是逐渐削弱计划经济,让”看不见的手“来调控经济;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希望企业多创新多生产一些”高端产品“;

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想让钱的流通更有效率,更能指导经济;

...


从2009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就在不断放缓。“内部一些约束条件”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上不去的重要阻力。


比如每隔几年就出现的过剩问题。


一方面事权财权倒挂的财税体制使得一些地方政府都喜欢投资高增长和高税收的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各地方过度竞争对于国家来说就会出现过剩;另一方面每次遇到经济收缩的时候,地方政府又往往通过补贴等方式给本应被市场淘汰的企业“输血”。【注1】


可以说,中国近20年的经济史就是与过剩的抗争史。


过剩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可谓是“屡犯屡治,屡治屡犯”。


伴随着过剩,大大小小的凯恩斯需求侧刺激也是隔几年来一次,大的刺激如2009年的四万亿投资和今年的基建计划,小的刺激如这次十一的定向降息,鼓励买房。


国家也知道这种扩大总需求的刺激模式只是延缓产能过剩,并不能根治产能过剩对经济的制约问题。


国家也知道不能过度刺激,刺激效果也会越来越差。


但是,长期的改革在没有见效之前,还必须靠刺激维持下去。


美国如此、欧洲如此、日本如此,英国亦如此——唯一的区别是杠杆加到谁身上。


这好像是人类经济调控的宿命!!


3


所以,尽管我们的总理多次提到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但是我们仍然无法否认,需求疲弱在倒逼国家不得不压低政策利率。


9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推文首次提出:“以自然利率为锚实施跨周期利率调控。”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公众号


大白话就是,我们的真实利率【注2】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没人借钱搞经济,太低搞风险投资的人又会给经济带来风险。利率水平要与潜在的经济增速相适应。


这话没毛病。


但是,里面有两句话值得品味。


其一,我们当前的真实利率是略低于潜在的实际经济增速;

其二,利率偏低,有利于债务可持续,可以给政府一些额外的政策空间。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


1、因为自然利率是一个长期均衡下的利率,央行觉着疫情等一些负面影响只是暂时压低了经济增速,所以才被迫压低利率。未来经济恢复正常,利率还会上调;


2、连央行都觉着,低利率是缓解债务病的必要手段。经济低迷的时候,央行会有意压低利率,让政府借债的成本减少,财政能用更少的成本支出更多。


从这个角度看,需求不起,利率下行就不会停止。


即便它仅仅是化解需求不足的配角。


4


有人就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都跌破7.2了,还敢降息吗?


我只能说,别眼里只有美元,我们不是只跟美国人做生意,兑世界其他国家的货币稳定同样重要。


内需没有起色经济起不来,保汇率就是葫芦娃救爷爷。


汇率带给国人的面子不是升值和贬值,而是稳定。


兑美贬值恰恰提醒我们要处理好内部的经济问题。


眼下或者未来几年,改革成效越显著,水会少放;反之,我们距离0利率时代也只会越来越近。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相较于利率降低带来的债务缩减,远没有改革把蛋糕做的够大来的香。


愿改革给力,把蛋糕继续做大;愿改革给力,把蛋糕也分好。


加油!


注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与总需求管理的关系探析》,陈小亮 陈彦斌

注2:真实利率约等于政策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中国人民银行   央行   债务   汇率   中国   利率   陷阱   蛋糕   需求   国家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