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清末民国最幸运,中国历史上第二个黄袍加身的人

阅读前请加关注,谢谢看官老爷!

成功学大师传授的成功秘诀,如敢于决断、挑战弱点、突破困境、抓住机遇、调整心态、立即行动、善于交往、重新规划等等,

放在清末民国人物黎元洪身上,很有启发性,今天荷歌就来做一次成功学案例分享。

黎元洪(1864.10.19-1928.6.3)

成功的起点:洋务运动中的北洋水师学堂学生

黎元洪,原名秉经,字宋卿,生于1864年10月19日,湖北黄陂人。

黎元洪并非出生权贵或富庶之家,而是自小家境贫寒,其父黎朝阳,行伍出身,曾参加过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因作战有功,由士卒升至游击(职位次于参将,为三品武官)。

黎元洪,自小被家人寄予厚望,1883年,19岁的黎元洪考进了天津城东的北洋水师学堂。

北洋水师学堂,是经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提议、于1881年8月成立的大清海军军官学校。

黎元洪年轻时的相片

该校虽只有2年校史,却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一所学校。在此毕业的学生,很多成了北洋水师的骨干。其中,也包括女作家冰心的父亲谢葆璋、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等。

黎元洪在学堂里,勤奋用功,遵守纪律,操课成绩优异而多次受到学堂总办周馥、监督严复的嘉奖,后任学堂总办萨镇冰到校后,也十分喜欢这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又恭顺好学的学生。

成功秘诀一:勤奋用功,成绩优异

成功秘诀二:身材挺拔,颜值扛打

好学生,再加上学校推荐就业。1888年,24岁的黎元洪一毕业,李鸿章赏给他六品顶戴,并给予把总的职位,被派往北洋水师来远号见习。

他工作认真,勤于职守,技术娴熟,与同事关系非常融洽,又受到50出头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器重。

丁汝昌(1835.11.18-1895.2.12)

丁汝昌调赴广东广甲舰,黎元洪随同赴广东,充当广甲舰三管轮。

黎元洪有学习成绩、颜值两大优势,人又勤快,学堂中有比他只大5岁的萨镇冰老师鼓吹,海军部队有大他30岁的老将丁汝昌甘为人梯,黎元洪毕业后就业之路已经打通。

运气好到爆棚:参加过中日甲午海战,大难不死

黎元洪成功后,有人附会他“头角峥嵘,具厚德载福之像”,还有人说他出生那日正是民间传说中的观音出家之日,更有人说他素怀大志,“元洪”二字,寓意元末之朱洪武(朱元璋),名字取名含蓄自然。当然,这些都是封建糟粕。

中日甲午战争经过

1894年7月下旬,中日两军已在朝鲜境内开战。25日清军在丰岛海面被日军偷袭之后,很快被在陆上成欢驿的日军偷袭,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1894年9月15日平壤陷落,9月16日,丁汝昌率北洋水师护送援军4000人到鸭绿江口的黄海大东沟,17日在返回旅顺的路上,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史称黄海海战。

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有12艘,包括其全部精华,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号诸舰,但北洋舰队中扬威、超勇二舰亦受重创。

广东水师的三艘巡洋舰广甲、广乙、广丙因为北上会操,也参加了此次战争。

广东水师最好的战舰——广甲号

黎元洪正乘坐在“广甲”舰上。此舰排水量1296吨,速度为15节,是铁肋木壳船体,平时为教练及安放鱼雷之用,在海战中属于最弱小的战舰。在战斗中,“广甲”舰被敌人炮弹打中,管带吴敬荣贪生怕死,率舰逃跑,结果在慌乱中触礁沉没,黎元洪也被卷入滔滔大海之中,幸而他身上穿有救生衣,在海上挣扎漂流了十几个小时,终于在大连附近被救起,黎元洪大难不死,没有葬身鱼腹。

黎元洪能避免此次灾难性后果的,依旧靠着日常不丝不苟的训练和经验。

优秀者自有人助: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

甲午战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黎元洪三十而立。他来到南京,投奔1894年11月调署两江总督的洋务派大臣张之洞

张之洞(1837.9.2-1909.10.4)

张之洞时年58岁,字香涛,时人呼之“张香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他多次致电李鸿章提出对策,皆不见用,只好大举修筑军事战备,招揽海军人才。

按理说,财军之将,何以言勇?张之洞屡次听得海军将佐萨镇冰、水师提督丁汝昌提及黎元洪的才干,目下正是用人之际,张之洞便接纳了从前线归来的黎元洪。

萨镇冰(1859-1952)

萨镇冰,在福州船政学堂二期学习时才10岁,他的同学广东番禺邓世昌比他大10岁。1876年冬,年仅18岁的小萨与叶祖珪、刘步蟾、方伯谦、严复等作为福建船政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留学。从小萨的学习简介看,十足的学霸级人物。

邓世昌(1849.10.4-1894.9.17)

萨镇冰是在北洋水师学堂当老师时认识黎元洪的,对黎元洪的学习态度和技术留下深刻印象。

学霸推荐的黎元洪,张之洞倒履相迎,任命黎元洪为狮子山炮台总教习,监造狮子山、幕府山、清凉山、乌龙山炮台工程,并负责训练新军。

给机会就要牢牢抓住。

他监造炮台,亲临险要的工地,勤奋监工,风餐露宿。

狮子山炮台遗迹

他操练新军有一套,训练出的军队,无论是操课训练,还是实战演习,都有很大的进步。

黎元洪很受两江总督张之洞的青睐。

张之洞给黎元洪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的政治舞台。

成功秘诀四:突破困境、亲力亲为

跟随张之洞赴鄂:随老板起舞

张之洞是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是大清9位封疆大臣之一,在当时的官场,一言九鼎,是个很有理解、很有实力的领导。

1889年,52岁的张之洞曾任湖广总督,他在湖广实施洋务运动,修建铁路,筹建枪炮厂、铸钱厂,设纺纱厂,炼铁厂,采煤矿,织布厂,创建两湖书院,选译洋务书籍,他不知疲倦地工作,想师夷长技。

湖北兵工厂旧照

1895年11月,57岁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湖北炼铁织布各局仍由他经理。原两江总督刘坤一因清廷对日宣战,调任主持军事,刘坤一在1902年去世后,张之洞仍署理两江总督,直到12月时魏光焘调补两江总督,65岁的张之洞这才回湖广总督本任。

张之洞到武昌,黎元洪被召回到他旷别二十余年的家乡,到湖北枪炮厂负责监制快炮,编练湖北护军。张之洞委以护军后营帮带,五品顶戴尽先补用千总;而黎元洪又擅长骑术,又当了马队管带职务。

成功秘诀五:技多不压身,老板总有一天会发现

为了提高黎元洪的军事技能,张之洞先后三次(1898、1899、1901)派他东赴日本,去考察军工生产、陆军教育、军纪教育,并参观日本陆军的实战演习。

日本先进的武器装备,先进的军事训练方法,使黎元洪大开眼界。

每次考察回国后,黎元洪撰写日本军事考察报告送呈张之洞阅示,引起张之洞极大兴趣。

学习考察归来的黎元洪被赏识和倚重,被提拔为各营教练官,又兼训新兵,逐渐采用新方法来训练部队,成为编练湖北新军的高级将官。

两江陆军部编译《新订步兵操法》

1902年,湖北武备学堂升格为武高等学堂,参照的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湖北乃至全国培养大量军事近代化人才。这里面一定有黎元洪的军事思想被付诸实践。

成功秘诀六:挑战新领域,多帮领导解决问题

1900年唐才常领导自立军在长江沿岸地区起义,黎元洪协助张之洞在汉口捕获唐才常等自立军首脑三十多人,立下大功,被授予三品顶戴。

唐才常自立军起义

1903-1904年,黎元洪奉命统带护军前锋四营,不久提升为清军协统,紧接着又升任第二镇统制兼护统领事 ,开始指挥张之洞麾下最精锐的新军部队。

黎元洪跟着张之洞老板,随风起舞,舞台越大,黎元洪的成绩也颇有建树,自然受到清廷的嘉赏越多。

1906年,清政府派袁世凯与兵部侍郎铁良为阅操大臣,在河南彰德(今安阳)举行秋操。湖北方面由张彪、黎元洪选拔人员参赛。

黎元洪在演习中,果然身手不凡,无论平原峻岭,凡临操临战,他都能随时随地在5分钟内发回四五百字的命令,而且词简意赅,这是那些昏肃无能的旧军官所望尘莫及的。

他的部队,阵容整齐,步调一致,在操练、射击、刺杀等项目中,技术熟练,成绩优异,因而获得了“军容盛强,士气健锐,步伐技艺均已熟练精娴,在东南各省中,实堪首屈指”的好评,受到嘉奖。

从此,黎元洪名声大振,俨然成了清军中不可多得的军事将才。

新军操练

成功秘诀七:抓住每一个大显身手的机会

黎元洪和清军中那些昏庸腐朽,只会花天酒地,不顾士兵死活的旧式封建军人不同。

他在北洋水师学堂读书时,学的教材都是英文原本,接受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对西方的民主自由和物质文明印象深刻,对西方领袖人物华盛顿、林肯等也很崇拜。

黎元洪的头脑里,除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外,也注入了不少资本主义因素。因而在他为人处世及对待部属的态度上就显得与“众”不同。

清军中克扣军饷、中饱私囊的现象十分严重,士兵们怨声载道,而黎元洪则比较检点,他的部队军饷都是按期发给,从不拖欠克扣。

别的部队军官侵吞公款,敲诈勒索,致使士兵穿着破烂,而黎元洪却专门建立了一座被服厂,为士兵制作军装被服,按期发给官兵更换,因而他的部队军容服装整齐,与其他的部队士兵那种破破烂烂的景象,恰成鲜明的对照。

另外,清军中许多军官平时住在家中,很少到军营里来,而黎元洪却经常住在军营中,逢年过节,也不回家,还带全家老小到各标营去拜年拜节,赏酒赏食,因而赢得了许多官兵的欢心。

1906年湖北新军将官与当地官员合影,前排右三为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

黎元洪对于军队中的知识分子和有才干的人,也能另眼相待,提拔重用,因而不少有知识的青年,都愿意投奔到他的军营里来。

成功秘诀八:善于交往,笼络人心

成功秘诀九:韬光养晦,积累人脉

离开张之洞后:黎元洪在湖北政界、军界人气很高

1907年,70岁的张之洞奉调入京,64岁的赵尔巽继您任为湖广总督,欲以黎元洪代张彪为第八镇统制。黎元洪力辞不就。1908年,黎元洪又兼任中军副将,不久即卸与张彪。

第八镇统制张彪,跟随张之洞已有三十多年,从张之洞身边的“戈什哈”做起,张之洞将侍婢收为义女嫁给他,对张之洞忠心耿耿。黎元洪这点,无法与张彪相比。

晚清湖北提督张彪

张彪忌贤妬能,凡稍有才气者,无不被他排斥打击。这方面,黎元洪礼贤下士,他除了任新军暂编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外,还兼任武昌武备学堂校长,因而不少军官,既是他的下属,又兼有师生之谊,关系非同一般。

黎元洪在汉族官僚中,又以“开明”著称,在1906年湖北收回铁路权运动中,黎元洪以军界代表的身份参加了“湖北铁路学会”,共谋筹款赎路,表现了他一定程度的爱国思想和发展实业的愿望。

清末收回铁路权运动

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政界、军界,黎元洪享有较高的声望。

黎元洪的与“众”不同,及其声望,引起了正在进行武装起义准备的湖北革命党人的注意。

然而,革命党人确实被黎元洪的种种假象所迷惑了。

从表面上看,黎元洪似乎显得颇为开明和通情达理,而实际上,他俨然是中国旧道德的化身,他信奉孔孟之道,服膺周公之礼,内心骨里是绝对的忠君思想。

对上司,黎元洪恭顺巴结,不敢有半点忤逆轻慢。无论是对张之洞,还是继任的湖广总督瑞澂,他一贯俯首贴耳,唯命是从。

末代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澂

然而,瑞澂对身躯肥硕,一脸福相的黎元洪总看不大顺眼。

所以,黎元洪只能极力奉承、讨第八镇统制张彪的欢心。

末代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澂,46岁,其父为黑龙江将军,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满清王朝文渊阁大学士琦善。少年时,瑞澂曾与劳子乔、岑春煊并称“京城三少”。

黎元洪做梦也想不到,内心效忠清廷、仇视革命的他,那么积极防范、镇压部队的革命党人活动,而革命党人却看中了他。

革命党人虽不曾幻想把黎元洪拉入革命党内,但已开始酝酿在未来的武装起义中要利用他的地位和威望来达到自已无法达到的作用。

1910年4月,即武昌首义爆发前6个月时,湖北革命党领袖孙武、蒋翊武、刘九穗等人在武昌洪山宝通寺秘密集会,会上已初步决定,一旦起义爆发,就强拉黎元洪出任新政府都督,利用他的威望来收揽人心,慑伏清廷,增加革命声威。这一决定,后来确实付诸实现了。

武昌起义中黎元洪的奇特际遇

1911年10月的武昌城,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10月10日凌晨,瑞澂处决了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个革命党人,搜获了革命党人的秘密名册,黎元洪预感有大事发生,当夜,正如黎元洪所预料的那样,新军工程第八营熊秉坤等人打死长官,起义就这样自发爆发了。

熊秉坤

湖广总督瑞澂仓皇出逃。

武昌城内,枪声炮声、火光、喊杀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绵延数千年之久的中国封建专制王朝开始崩溃。一个伟大、壮丽、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黎元洪却在密集的枪炮声中,气急败坏地赶到了指挥部,得知其下属工程营、辎重队和炮队的部分士兵参加了起义,眼露凶光,连杀了两个前来联络的革命士兵。在场的官兵万万想不到平时道貌岸然、体恤下属的黎协统,竟会如此心狠手辣。

黎元洪跑回武昌中和门正街的家中疏散家人,化装藏匿,狼狈不堪地躲到了随从参谋刘文吉家中,又派亲随到家中搬运自己积蓄多年的金银珠宝、房产地契等财物,半路上被革命军抓获。

革命军正四处寻找黎元洪,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兆麟找到了躲在另一个下属内室的床底下瑟瑟发抖的黎元洪。

吴兆麟简介

丧魂落魄的黎元洪被乌洞洞的枪口逼着,戴上刚才滚落在地的青缎瓜皮红顶小帽,套上海狐绒对襟大袖马褂,在革命党人簇拥下骑上了一匹高头大马,心怀忐忑地向楚望台起义军临时指挥部奔去。

一千年前曾演过的黄袍加身的大戏,那一夜,又要上演了。

只不过千年前加身的赵匡胤可能是总导演,而黎元洪只是被革命党人黑洞洞的枪口硬逼着出来的。

咨议会议厅里,有革命党人,有武汉商绅人士,也有立宪党人,连两榜出身的原咨议局局长汤化龙也被请来端坐在中间。当黎元洪在吴兆麟陪同下步入会场时,全场顿时骚动起来,随后就响起了一阵稀稀落落的掌声。

当时的情况是:清军被击败,瑞徽、张彪已仓惶出逃。革命军虽然英勇顽强,但皆各自为战,并无统一的指挥部署。湖北革命党领袖孙武、蒋翊武等此时均不在武昌。

新军中参加革命的,大都是士兵和下级军官,中级军官一个也没有,高级更不可能了。

武昌起义局部

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熊秉坤只是工程营的一名棚长(相当于班长),吴兆麟虽是起义军总指挥,却只是个队官,相当于连级干部,不仅是黎元洪的学生,还是下属,难以服众。

群龙无首。起义军正面临着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正式推举一位众望所归的权威出任新成立的军政府大都督,来主持革命大计。

在革命党心目中,黎元洪在政界、军界素有声望,思想较为开明,又是军校出身,参加过甲午战争,在军事技能和实战经验上,都是革命党领袖孙武、蒋翊武等人所望尘莫及的。

黎元洪被强逼带领大家一起闹革命了。

武昌城内的安民告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被革命党人代笔签名后,张榜贴出,震动整个武昌城,看布告的人把街道都堵塞了,不明真相的人,都议论纷纷:“想不到黎统领还是个革命党哩!”

起义军听说黎元洪是革命党,又当了新政府都督,便公开活动。在武汉的外国人也非常震惊,都说“黎元洪竟然是个革命党,真没想到。”清军听说黎元洪当了都督,丧魂落魄。湖广总督瑞澂,起初以为这次事变不过是小股新军受革命党煽动掀起的士兵骚乱,不难平息,起初令军舰停驻长江上静观待变,后来听说黎元洪当了都督,始知难以挽回,慌忙率舰逃遁。

黎元洪的黄袍加身,促使他在南京、北洋、湖南、河南、安徽等军中的旧部,纷纷归附革命。

湖北军政府成立

正当以“都督黎”名义发布的军政府布告在武汉三镇,在全国各地引起极大震动之时,黎元洪本人却仍然垂头丧气地枯坐在太师椅上一声不吭,两日两夜,茶水不进。

然而,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黎元洪的意料。

10月12日,在革命军的猛攻猛打下清军丢盔卸甲,望风而逃,汉口、汉阳相继克复武汉三镇全部落入革命军手中。

黎元洪闻知此消息,僵冷的心开始松动起来,他再不把这场革命看成是“胡闹”了,非得认真对待不可,他的态度有所缓和。

影视剧中的吴兆麟

13日,传来更好的消息,革命军在青山一带布置炮阵,向瑞澂所在的楚豫、楚材、江清3艘兵舰猛烈炮击,当时将楚豫、江清2兵舰击伤,瑞澂不得不率舰向下游奔逃。

汉口租界区的外侨在旁观战,对革命军英勇善战,技术精良一直在点赞。驻汉口的各国领事,见革命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捷报频传,又见民心归顺大势所趋,实难抗拒,因此纷纷表示在清廷和革命军政府交战双方之间保持中立,外国人的态度竟然是公开不反对起义。

黎元洪吃惊之余,思想上已有较大转变,开始有笑容了,开始主动和革命党人攀谈了,开始剪掉辫子成光头了,他在给老师萨镇冰的信中,终于明白了革命乃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清王朝寿数已尽。

成功秘诀十一:敢于决断、立即行动,及时止损

成功秘诀十二:调整心态、重新规划自己

13日下午,都督府召开军事会议,黎元洪在会上慷慨陈词。经过了3天痛苦的选择,他终于选择了归顺革命的道路。

1911年10月16日,在武昌阅马场鄂军都督府门前广场上,黎元洪正式登坛祭告黄帝并举行阅兵誓师典礼,这也是黎元洪就任湖北军政府鄂军都督的正式仪式。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2个月后的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黎元洪当上了副总统兼领鄂督。直到1923年,黎元洪六十岁时,辞去傀儡总统之职,退出政坛,移居天津后,黎黄陂对政治的折腾这才停止,1928年6月3日,65月的黎元洪因脑溢血在天津去世。

在景色秀丽的武昌桂子山上,曾三任中华民国副总统、两任大总统的黎元洪便长眠在这里。

这位民国大总统,在辛亥革命前夜,还只是一个效忠清廷、仇视革命、脑后垂着辫子、手上沾着革命党人血迹的清军协统(相当于旅长)。在武昌起义爆发的关键时刻,在革命党人的枪口威逼下,一夜之间,竟戏剧般地被推上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大都督”的宝座,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政治舞台上风云一时的历史人物。

历史的机遇,使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扮演了英雄的角色。这大概是历史对他的评价吧。

黎元洪符合成功学原理,所以他成功了。你我身边有大量这样的人,预祝他们成功。(完)


参考资料:《总统府奇闻录》,团结出版社,1994

大家好!我是荷歌观书,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或转发分享给他人,也欢迎大家在文章末尾发表评论,对于我的文章批评指教,我会努力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湖广   北洋   武昌   黄袍加身   革命军   水师   党人   都督   总督   湖北   清末   学堂   民国   幸运   黎元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