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关岳庙

关岳庙
关岳庙原是关帝庙,后来重修庙院,增进岳飞神位,始称关岳庙。据说是民国初年,诸城县长尹祚章、统领张耀臣(武官)改建而成。


该庙位于今诸城市人民医院(今民生医院)后院偏北处,庙院占地约六亩。庙院东墙外是一条南北巷道,即关帝庙街。再往东便是一片肥沃的田园。庙院北面是金佳巷,西面是居民住宅,密密麻麻,鳞次栉比。所谓高大建筑物--考院,鹤立其中。庙的南面是一块空旷场地,游人多在此驻足逗留。每年古历六月廿四日,因是较大的香火会,并扎台唱戏,所以广场上人山人海。其它庙会一般唱戏三天,而六月二十三因是火神(南方火帝真君)生日,所以此时的庙会从二十二日即开始唱戏,直至二十五日,连台四天。 这时, 城里、乡下的人们都扶老携幼的前来看戏,热闹非凡。戏台北面,便是庙院院墙正中的朱红庙门。门上的对联每每引人驻足观看。随着岁月的流逝,对联不断更换,但人们最为欣赏的还是那副““马过五关思汉主,花开三月想桃园”。




进了大门便是仪门,仪门以里,东有鼓楼,西有钟楼,虽说是“楼”,实则是两座别具一格的亭式建筑:瓦面尖顶,四角翘起,砖墙石基。两楼各有一圆门,门口相对,好似仪门的两个耳房,鼓楼内侧,悬挂大鼓,鼓的直径约八印锅盖大,悬挂在吊架上。钟楼内侧高吊金钟,钟体约一米五高,用铁铸制。虽说“暮鼓晨钟”,但只在每月初一、十五做斋时敲击。钟鼓楼中间有甬道向北,直通庙中大殿。甬道左侧有一株三人合围的宋代古槐,虽身枯皮裂,饱经风霜,但仍是蟠龙腾蛟般地俯卧在东廊房上,冠盖遮天,笼罩着半个庙院。庙院正中大殿前有一砖砌火池,上小下大,顶部封闭,侧面有口,四周有透气花眼,香纸在内燃烧,只见青烟不见火光,不管刮风下雨可照常供奉香火。

火池以北便是五间威严的大殿,坐北面南,巍巍矗立,墨绿色琉璃瓦盖顶,浅淡黄、白二色相间,飞檐翘角,气势恢宏;殿两山角上方镶有哈巴狗子、钢叉兽,下坠金钟铁马(也叫风铃),清风徐来,叮铛作响。大殿前面与大殿接檐的是卷棚,它相当于大殿的附属建筑或副房,南北跨度约四米,东西长与五间大殿齐山。卷棚棚顶也象屋面一样起脊,屋面用小瓦铺成。大殿与卷棚两条屋檐接合处有半圆铁槽,系排泄雨水之用。大殿没有前墙,有一排雄威的大红明柱。明柱内侧处东西一排活页隔扇。隔扇上节固定门窗,没任何图案和工雕,一色的朱漆大红。平时隔扇安装在上面,形成了大殿的“前墙”。一旦香火之日便把隔扇一一取下,大殿与卷棚形成了连宇,显得特别广阔。《诸城文史资料》周元奎整理上传!

大殿前檐下悬一巨型横匾,文曰:“河岳英灵”,是当代文人李桂馨写的何绍基体。大殿正中两座器宇凛然的神象,东面是关羽,西面是岳飞,均是头戴冕旒,手捧圭板,泥塑金身,安祥地端坐在暖阁中。暖阁类同一大型神龛,它是一木制高大长匣,固定在神台上, 内外垩白,没任何图案,上有顶盖,前有帐帷。 平时帐帷垂放, 神象便复盖起来,香火之际,将帐帷两分挂起,神象显露。暖阁置放在神台上,高高耸起。其前面一张一间屋长、与人肩等高的特大供桌,面厚五寸,鲜红亮,上有一对锡制巨型蜡台,插着茶杯粗的木制蜡烛,鲜红油光,宛若真品。烛上贴金字联:“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岁灯”;烛前有一四十公分直径的陶瓷大香炉,立体的二龙戏珠盘绕于香炉全身,很有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关岳神位左右又有两座神塑,东面是王甫,西面是赵磊。大殿两头,有两神对立,东面周仓朝西,西面关平朝东。
大殿两翼,有东西两廊房各五间,直接二门的前墙。前墙外(即二门以外大门以里)东面有火神殿,西面有张仙殿,均座北面南。庙院南墙以里,大门楼两边,各有南屋五间,门窗朝北,与火神殿、张仙殿相对。 主要用于接待来人、处理事务和客人下榻等。
大殿北面还有一后院。这里草木荒疏、气氛萧森。院北三间正殿是小瓦盖顶,砖石结构,内有关羽铜像一米多高。东西有两廊房,均是低矮的草皮屋顶,门窗窄小。西廊房用于伙房、贮藏、保管等,东廊房用于生活起居。
该庙住庙道人不下十数,民国初年住持道人名叫萧信古,他们的行辈按仁、义、礼、智、信、嘉、祥、宗、泰、宇代代相传。其职责是守庙护庙,教道传人。庙里的收入除香火费外,全靠自食其力,庙院东墙外那块田园就是他们的庙田,道人们自耕自种,在庙是道人,下田是农夫,年景有丰有歉,道人有乐有苦。

《诸城文史资料》周元奎整理上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诸城   岳庙   关帝庙   火神   钟楼   隔扇   暖阁   道人   大殿   香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