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状元,在清朝灭亡后,刘春霖如何自处


科举制度在汉朝出现时,参加科举的人主要还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但是在唐朝明朝以及清朝的时候,寒门学子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成为状元绝对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前一秒是寒门学子,后一秒也许就是高贵驸马,朝中大臣,就比如说给到明朝百年国运的于谦,成为状元后,在政治和军事上,都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深受朱棣、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三代皇帝赏识。

然而传统的科举制度,在晚清画下了句号,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在清朝灭亡之后,面对的是何等际遇呢?

天才刘春霖

刘春霖的出身于一个平民家庭,当时父母为了改变生活状态,不断在外奔走,就只能将刘春霖托付给了他伯父照顾。父母的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因为这位伯父是一位私塾先生,一直用自己的耐心和学识感染着刘春霖。

作为天才的刘春霖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聪颖,和同龄人拉开了天与地的差距。他的父亲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大为喜悦,谁会希望儿子和自己一样劳苦一辈子呢?很快他就把刘春霖送到私塾读书,哪怕自己少吃几顿饭,也要将孩子的教育进行到底。

等到刘春霖长大之后,已然能够熟读四书五经,还能够透彻地分析当今局势。所有人都认为他必然有状元之才,刘春霖以及他的父母也没有想很多,认为能够中个举人当官就不错了。

经历千辛,参加科举

但是当刘春霖带着全家的希望去到考场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竟然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原来按照当时的规矩,父母做苦差之人,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都是下九流的货色,怎可登上大雅之堂?

为此刘春霖的父母认为自己拖累了孩子,希望可以找到一些关系打点打点,然而这个机会,刘春霖等了十年的时间,因为一位乡绅的推荐担保,他才获得了机会。

虽然自己已经32岁了,但它还是没有放弃参加科考的想法,他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如果不中举,那就放弃科考,当一位教书先生也不错。

中状元之喜,被清朝破灭淹没

然而没有多久,他高中状元的皇榜就送到了他的手上,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从严格的角度去看,刘春霖其实并不是状元,而是榜眼,但是因为第一名学子名叫朱汝珍,慈禧非常讨厌朝中曾经的珍妃,而且和自己看不对头的梁启超以及康有为在一个故乡,就直接将其资格取消了。

刘春霖就凭借自己的实力和运气,成为了状元,当时前来他家中送礼的人可谓是踏破了门槛。在入朝为官后,他被派遣到日本东京学习政法,经过这次长达3年的学习,他感受到了政法的魅力。

他认为一个国家一定不能完全由君主说了算,很容易造成管理情绪化,于是在他回国之后,直接加入立宪派,但也因此和很多皇族高层产生了一些矛盾。

不过1912年的2月12日,随着溥仪的退位,清朝正式宣布灭亡,刘春霖就在想着,自己的未来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感到迷茫之下他决定先回家休息休息,结果2年之后,他接到了袁世凯的邀请,希望让这位状元能够为自己服务,干的也不是什么重要的活,就是帮自己写写文章什么的,毕竟你是清朝状元,文字功底肯定不错。

不过没有多久之后,袁世凯因为对农业的不了解,就询问刘春霖,让袁世凯感到惊叹的一点是,这位文字秘书的脑袋里,竟然藏了一整套的国家农业发展方案。

不多说了,赶快安排他去国家农业试验场地去工作,一定要让刘春霖发挥自己的农业学识。就在刘春霖换了岗位后的一年,国家粮食产量剧增,对此刘春霖很感谢袁世凯这个伯乐。

只不过刘春霖的内心还是希望清朝能够复辟,毕竟自己为了状元这个名号努力了十几年的时间,清朝一旦毁灭,自己这个状元之名就不存在了。

看清名利,做回自己

为此他参加了多次复辟运动,可是多次的失败告诉他,立宪制和封建社会社会国家是无法兼容的,与其纠结复辟,不如为世界做出一些贡献。想通了的他开始了自己的“快意人生”。

他去到乡下办学,专门教那些供不起孩子读书的家庭,希望能够通过培养这代孩子,来改变国家,至于学堂怎么建设,他决定自己出钱。看透世间真谛的他,拒绝了加入日本阵营的溥仪的内阁团队,也拒绝了为日本人一根金条换一个字的请求,将自己的民族气节展现到了极致。

虽然清朝灭了,状元之名不在,但他看清了名誉场的昏暗,内心的赤子之心一直在发光发热,成功地活出了自己充满意义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清朝   状元   明朝   寒门   私塾   科举   中国   学子   父母   孩子   国家   刘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