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国统一,美国将面临“苏伊士时刻”,结局或无法改变

“苏伊士时刻”指的是二战后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为了阻止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以三国武力进攻埃及并取得军事胜利,但却在美苏的共同压制下被迫放弃对苏伊士运河的权力从而败走中东的事件。

这一事件也是战后老的殖民列强国家彻底衰落,被新兴的美苏两大霸权取代的标志性事件。

而对于美国来说,苏伊士时刻也是同样的意义,不过在我看来,并不是说中国统一、收回台湾,美国的苏伊士时刻才会到来。

而是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只要中国下定决心收复台湾并且付诸于行动,那么与此同时对美国来说,苏伊士时刻就已经到来,并且无论之后中国是否能够收回台湾,这个结果都不会改变。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统一”,美国与中国为敌这种事情对两个国家都不是好事,外交部经常将类似论述挂在嘴边倒也不完全是说好话,美中关系毕竟不同于美苏关系。

历史上美苏冷战,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利益往来几乎没有,是纯粹的对抗关系,而美中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主要是一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而其中的利益往来非常频繁,这种利益往来有多么的频繁呢?

毫不夸张地说,中美开战得一瞬间,美国就已经毫无任何挽回余地丢掉了美帝国重要的经济区,面临着其财政收入来源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沦为战场,并且还需要被迫押上一切本钱来拼命的地步。

这样一场战争无论最后无论胜败,对于美国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是他们建国以来从未承受过的损失,并且战争的结果决定的也仅仅是损失的大小,即使美国能取得最伟大的军事胜利,但这个结果也只不过是减少了这种损失的程度。

千禧年时代在2008年前后曾经有经济学家提出过一个所谓的“新经济现象”,就是说当年的美国啊不管他们怎么增发美元,不管他们怎么量化宽松,但是美国竟然都能维持一个比较低的通货膨胀。

当然后来我们知道,其中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中国对美国进行“双向输出”。

首先是制造廉价商品销往美国,然后赚来的美元拿去买美国国债,通货膨胀的本质无非是“供应端”的供应商品在规模上无法满足“消费端”的消费需求,不管他们怎么印钱,但只要供应端能满足需求那么自然不会通胀。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这种双向输出已经中断了一些年头,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近些年来美国不断阻碍中国使用中美贸易赚取的美元,今天两国关系已经今非昔比了。

这种情况下,针对“中美之战”的讨论甚嚣尘上,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讨论都忽略了一点:即对华开战是美国国家战略一次巨大的失败,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掩盖过这一点。

而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另一个问题,就是美国其实并不能承受这种战败!而历史上的美国面对这种无法承受战败结果的困难局面的时候其实从来没有取得过胜利。

美国是一个其建国历史非常成功的国家。

在美国独立建国后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优势与昂撒人种富有的强对外侵略性的加成下,美国花了将近一百年时间奠定了其在美洲大陆的绝对优势地位,并一举通过南北战争铺平了充满血泪的工业化道路。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成为了“列强”,即世界范围的强国,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美国则更进一步成为了“天朝上国”。

关于美国霸权的论述,往往着重于美国在绝大多数时期拥有的相比其对手的强势军事力量,但却很少注意到美国的军队建设长期以来其实并不成功,在国家工业实力、技术水平等条件相似的时候,美军几乎无法击败任何对手。

更鲜有被注意到的是:美国历史上参加的战争中,一旦没有绝对优势则几乎无法获胜。

比如说,现在象征着美国国家最高权力之一的白宫这一建筑,“白宫”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一次战败。

1867年的美加战争中,美国当时计划入侵北部分散的英属北美殖民地,结果被打的大败,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军队长驱直入进入华盛顿一把火烧了总统府,后来美国人重建总统府干脆就给整个房子刷白了,这才有了“白宫”。

而另一个同样鲜有被注意到的事实,是美国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他们长期以来面对的国际竞争都是比较弱的。

比如说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美国将整个美洲作为其势力范围,但当时的强国们的角力场是欧洲,这才让美国有了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渔翁得利的机会。

要是说美国的国土在欧洲的话,就凭美国陆军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他们恐怕都无法抵挡德国的攻势,哪怕是在二战后期的1944年西线德军疲弱不堪,缺少装备、人员训练较差的情况下,美国陆军都差点输掉阿登战役。

至于说后来冷战的胜利,且不谈华约阵营的总人口从来都只有美国主导的北约阵营的一半不到,苏联是一个诞生在农业国基础上的强国,在苏联建国前的1910年,沙俄的对外贸易进出口甚至还比不上当时国祚仅剩一年的清王朝。

苏联本身的实力就远远不能和美国相比,这种情况下美苏冷战还两次把美国的国家财政逼破产,逼得美国撕破脸皮让美元信用清空来应对,最后苏联也是自己退出了斗争而不是美国赢得胜利。

这是美国的胜利吗?天上掉馅饼罢了,正是因为天上掉馅饼,他们才会将对苏联的经验用在中国身上,然后收获了如此的糟糕局面。

我举这些例子,是想说明什么呢?我想说的是,与英国不同,英国历史上真的数次挫败了力量相似的挑战者,但美国没有,恰恰相反,当美国拥有的优势不够大的时候他们经常失败。

诚然,美国的力量比历史上的英帝国更加强大,但这种强大完全是基于他们更多的人口、更庞大的领土等基础条件上,在国家精英的指挥决策层面上,美国的能力远不及英国。

抗美援朝战争、越战、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前两个是国家正规军事力量层面的交锋,后两个例子是治安战。

而如今美国面对的对手,是一个空前强大的对手,在美国的历史上他们从来没有面对过的强大对手,2020年的新中国给美国的压力,其实远远超过当年苏联给美国的压力。

苏联确实是在所有层面上与美国竞争,但在绝大部分领域都略逊一筹,而中国不同,中国在所有层面与美国竞争,但中国在很多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并且中国与美国的盟国们的关系并不像当年苏联那种水火不容。

时至今日美国反华到如此程度,但我们仔细想想,有几个国家像美国一样拼命的?一个都找不到,就算是澳大利亚这种自带干粮的亲美国家,他们对中国的敌意都局限在有限的范围。

对中国开战,或者容忍中国统一,这对于美国等同于一次失败,并且他们是没有能力承受这种失败的,他们可以在其他地方失败,但唯独不能在东亚失败。

东亚是如今美国国家利益的核心来源,是美国国家维系的命脉之地,当年奥巴马为什么在中美关系还非常稳定的时候就提“重返亚太”?原因就在于此。

台湾对于当下中美关系的地位,就如同满城尽带黄金甲那部电影里皇宫中的王旗,台湾的归属,本身是东亚地区政治主导权的现实表现,丢了台湾,剩下的周边国家都要考虑考虑:这个衰败的美国说话还能不能算回事。

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最大的优势从来不是力量有多么强大,而是中国输得起。

从1840年英国人的坚船利炮轰开大清的国门开始算起,180年来中国的苦日子足够长。

照片中的人是一名生活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农民,现代的中国人只能从他身上看到“贫苦”,但事实上,照片中的这位中国农民,能种水田、吃米饭,在当时中国经济还相对较好的江南地区都算得上“富农”。

而如今中国的形势,虽然举例恢复汉唐时候的盛世其实还差很多,但也远远强过清末民初全国范围内经济大破产的形势,那个时候日子都过下去了,现在这点事情算什么呢?

二战之后的美国固然强盛,但本质上美国是一个new money的国家,是一个暴发户,并不是说这一段时间强盛,就可以和中国相提并论的。

因为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时候的国际地位都是英美两大霸权那种级别的地位,中国是什么?是old money,哪怕近代破落,但中国的底子不是美国能比的,美国不能和中国直接比较,至少现在这个美国不能直接拿来和中国比。

除非说美国能够长期繁荣,繁荣个1000年,之后那种情况下才具备可比性。

这种old money留下来的底子代表什么?

比如说中国上世纪治安最差的80、90年代,我们翻看任何的学术背景的治安调查数据,我们都会发现中国治安最差的时候,都比美国最近一百年来治安最好的时候,要好得多

很多人说中国流失了很多人才,他们可能不知道:美国才是真正的移民发达国家,就现在美国人还过着天朝上国的日子,美国人都想移民去加拿大、法国、英国这些地方,他们认为美国社会并不好。

这就是底子带来的差距,中国在统一、社会稳定运行了一千多年后留下的巨大惯性最终带来的。

是中国哪怕近代已经憋屈到了极致,人心不古、社会动荡,本国文化被彻底踩在地上,崇洋媚外之声不绝于耳,但列强稍有不慎,这个国家也能以相对完整的形态重建起来,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对他们施加巨大的压力。

而美国呢?最近两年美国社会的种种乱象,物质欲望膨胀到掳掠全世界都满足不了的程度,失去了其在东亚地区的特殊权益,这个社会要如何维持?

其实我从来都没有轻视美国的军事力量,他们在国家层面上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哪怕到了2022年,台海之战的形态、这场战争将何种方式发展并收尾也没人能保证中国必胜,但中国最大的优势,是我们真的输得起。

因为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1840年的中国,那个时候我们在物质层面是非常落后的,输了很难爬的起来,但现在的中国,拥有巨量的人才储备,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广袤的领土,庞大的工业体系。

这些东西就算受到战争的损伤,但只要还能留下一点根子,在那个战后时代都会成为国家迅速复苏的基础,统一的传统,与超越政权的,对“中华”这个概念的认同是那个时代国家重建的压舱石。

而美国就算能阻止中国统一,他们这个国家还能继续维持下去吗?在没有美国这个超主权世界帝国的时代,中国仍将是最强大的主权国家,这仍然是中国的胜利,无非是付出多大代价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苏伊士   苏伊士运河   美国   中国   苏联   东亚   英国   台湾   结局   强大   时刻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