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

如果把题目写成“我们都是野种”你接受的了吗?

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颁发给了在德国工作的一名瑞典人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这让所有预测获奖者的“赌徒”都大跌眼镜,没有一个人猜对。这倒也不算奇怪,因为在百年诺奖历史上,这是第一次颁给研究进化的学者。


帕博是第一个测出3万年前已灭绝古人类基因序列的人。他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DNA)和人类演化的发现让我们逐渐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

过往的古生物或古人类研究往往源自猜想,而帕博创立了一套以分子生物学分析基因序列的方法,推演人类起源、进化、迁移的“路线图”,为人类血脉找到了确切的“证据”。

1997年以来他对尼安德特人的研究更是举世无双。

2010年,他重构出在克罗地亚一处洞穴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化石的基因组草图,并发现尼安德特人与欧亚人群的祖先有“性接触”,好听一点的官话叫“通婚”。研究发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的血脉中都有1%-2%的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2014年,帕博团队完成了对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测序,其精度可以与现今人类基因组序列相媲美。同年,帕博出版了自传性著作《尼安德特人》。帕博坦诚自己就是个“野种”。官话是“非婚生子女”。

他的父亲可不是一般人儿。他叫苏恩·伯格斯特龙,曾经担任过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凑巧的是这位龙先生也曾经获得过这个“诺贝尔生物与医学奖”,那是整整40年前的1982年。从这点上说倒是印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话——老子英雄儿好汉。

他的母亲叫凯琳·帕博(Karin Pbo),是一位化学家。帕博跟母亲长大并一直姓母亲的姓。

帕博在博士后研究时的老师发现世界上所有人的“线粒体DNA”都来自20万年前的一个不知名的女人。这个神秘的祖奶奶被称为“线粒体夏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种族和血统还有多少意义?

我们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在没有飞机高铁汽车,没有自行车,甚至没有正经的一双鞋子的“步行时代”,光着脚丫子,跟远在万里之外的男女行“苟且之事”才有了我们这些“杂种”。这么表述或许真的让你接受不了。

还是宋江大哥话语温婉,怹老人家早就曰过: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诺贝尔   线粒体   野种   官话   基因组   序列   基因   年前   母亲   兄弟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