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邵华逝世,毛新宇透露母亲遗愿:想和父亲陪伴在奶奶身边

对于一个生活在他乡的人,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回到家乡看一看,邵华将军就是这样一个人。

2008年,邵华将军在北京因病不幸去世,享年七十岁。儿子毛新宇说,自己母亲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能够将尸骨带回长沙,与自己的爸爸一起陪伴奶奶杨开慧。

作为毛主席的儿媳,邵华将军这一辈子都陪伴在毛岸青身边,这个愿望非常令人感动。自从嫁给毛岸青以后,邵华将军与毛氏家族难舍难割。

邵华夫妇

少年情愫终成眷属

1938年,正是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初始阶段,邵华出生在红军根据地陕北延安。她的父母都是革命战士,这让邵华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

由于陕北延安本身处于祖国的西北方,属于抗日战线的后方,因此邵华有着较为幸福的童年,但是这一切随着战争的进行正在慢慢改变着。

邵华的爸爸妈妈受到了国民党的主要针对。其中邵华的父亲在治疗时被特务下药不幸去世,而妈妈也在监狱中接受了严刑拷打。

在监狱里,妈妈经常告诉邵华,一定要坚强,邵华每每听了都点头。

邵华家人

国民党非常希望从邵华母亲口里知道关于中央的情报。一番折磨后,国民党想要从邵华下手来逼迫邵华的母亲说出情报。邵华的母亲悲愤交加,于是含恨自尽。

国民党将邵华放到了大街上自生自灭,得知消息的党中央立即指示当地的情报工作小组将邵华接回,并且由相关机构进行抚养。

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经历,邵华在后面的成长中变得非常坚毅,尽管还是个小孩子,处理事情的方法却像是一个大人。大家都说,她是一个小大人。

1949年,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结婚了,新娘就是邵华的姐姐。在婚礼上,邵华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毛主席。

毛岸英与刘思齐

在婚礼上,邵华主动与毛主席对话。毛主席自然知道面前的这个小女孩就是自己昔日革命好友的女儿,也知道他们一家经历了许多磨难。

当毛主席知道眼前这个革命烈士的后人居然连书都没得读的时候,立马安排邵华来到了育英小学读书,这是中央机关直属的小学,邵华非常高兴。

当时毛主席的儿子毛岸青经常来探望爸爸、哥哥毛岸英和嫂子刘思齐。大家都是一家人,于是毛岸青与邵华两个人自然而然地见面了。

毛岸青对邵华非常有感觉,认为这个姑娘和自己认识的许多只会读死书的同学不一样,能够将许多事情活灵活现。后来两个人熟了以后,毛岸青经常同她开玩笑:“你看你姐姐和我哥哥都在一块了,不然以后你也跟我在一块吧。”

邵华姐妹

每每听到这种笑话,邵华都会羞着脸追着毛岸青打。后来,两个人相处久了以后,邵华认为毛岸青是个难得的人才,不仅会读书,还会画画写作,简直才艺双全,尤其是毛岸青风华正茂,身姿挺拔,邵华慢慢沦陷了。

对于两个人的亲密,毛主席自然也看得出来。

在毛岸青回家探亲的时候,毛主席私下询问他,觉得刘思齐的妹妹邵华如何,毛岸青羞得回答不上来。后来,毛岸青向邵华求婚,两个人一同去见了毛主席。

毛主席非常高兴,决定为两个人举办婚礼。1960年,两个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毛主席送上两份重礼,分别是手表和收音机,表达了毛主席对这段婚姻的祝福。

邵华与毛岸青

一场剖腹见证了夫妻情谊

1970年,已经怀孕接近十个月的邵华即将临产,当时邵华所在的医院院长马上将这个情况往上汇报,最终汇报到了毛主席那里。这个时候的毛主席已经是一个七旬老人,而毛岸青也年近五十。

知道这个消息以后,毛主席非常开心,经常在电话里要求毛岸青好好照顾邵华。

然而,许多意外并不是小心就能避开的。

1970年1月,在医院里,邵华在临产的时候突然肚子疼,经过医生诊断是“阵痛”现象。

而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命的是胎儿的位置不好,并不像正常人那样头部朝外,情况非常令人担忧。很快,医生就面临一个选择,保大人还是保小孩。

医生不敢轻易下决断,于是立马将这个消息汇报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邵华与毛岸青

得知情况以后,原本就患有疾病的毛主席受到了冲击,但是他还是坚持下达指令,告诉医院不管大的小的都留下来,尽全力保证母子平安。同时,立马让人联系毛岸青,让他赶紧去医院。

临床医生非常焦急,于是立马从十几公里以外的医院请来专门研究胎位不正的分娩专家。经过一番研究,医生们决定为邵华进行剖腹产。

这是唯一能够保证母子平安的方法,但是在那个年代,剖腹产的副作用非常大。

根据大多数临床病例的反应,就算最终手术成功,想要恢复到怀孕之前的身体状态也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邵华、毛主席与毛岸青

在手术之前,毛岸青一直抓着专家的手不放,想要询问专家手术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当毛岸青知道这种手术会带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时,他毅然告诉医生,不做剖腹产手术,无论如何要优先保住邵华的性命。

在他眼里,传宗接代都是旧社会的习惯,尽管新时代的人们依然要繁衍后代,但是已经不是强迫要做的事情,就算没有后代也无伤大雅。他相信,就算自己的爸爸在场,也绝对不会认为这是一件错事。

这个时候,邵华坚持要做剖腹产手术。她对毛岸青说,“这是我们两个爱情的结晶,就算我的身体受点伤也没什么,就让我做剖腹产吧。”

毛岸青听了以后泪如雨下,点头同意了。

邵华与毛岸青一家人

在邵华被推进手术室做剖腹产的过程中,毛岸青在手术室外面来回踱步,焦急地等待。终于,随着手术灯的熄灭,医生宣布手术非常成功。

毛岸青看到正在昏迷着的邵华,连忙询问医生怎么回事,当得知只是进行了手术麻醉以后,毛岸青才松了一口气。

在邵华住院的这段时间里,毛岸青跟组织请了长假,一直往返于家和医院,把邵华照顾地特别好。

邵华在以后的回忆中表示,当时自己的身体非常虚弱,毛岸青每天都给自己带来自己做的营养饭菜,照顾地非常到位。邵华说,如果不是毛岸青,自己的身体可能很难很快恢复过来。

两人的儿子毛新宇顺利降临到这个世界上,也让原本因为毛主席的疾病而有些沉闷的家庭多了几分欢快。

毛新宇与父母等人

为丈夫分忧,邵华为婆婆出版书籍

作为国家主席的儿媳,邵华一直遵循着毛主席的规定。毛主席的照片非常具有价值,他严厉禁止儿媳邵华对着自己拍摄生活照。当时的邵华感到有些委屈,并不明白为何这样做。

一方面,这些照片都是生活照,不会流传出去,只是留念,另一方面,这些照片并不涉及国家机密,为何需要保密?

这个时候,毛岸青主动来安慰邵华。他表示,这些照片非常具有历史价值,一旦落到其它人手里,可能就会拿来赚钱,甚至如果落到了敌对势力的手里,或许会对此大做文章。

邵华

毛岸青偷偷告诉邵华,并不是完全不能拍照,只是这些照片只能自己看一看,不能给其他人。

经过解释,邵华立马明白过来其中的要害,于是答应对这些照片保密,哪怕过世以后也并没有将照片展示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一直到今天都没能看到邵华拍摄的这些照片。

毛岸青的行为不仅解决了问题,还照顾了邵华的情绪,可谓一举两得。在毛岸青小时候,由于毛主席致力于革命运动,很少有机会陪伴儿子,因此毛岸青与母亲杨开慧的感情非常深厚。

杨开慧不仅教导毛岸青如何读书写字,还把做人的大道理讲述给毛岸青听,甚至对于革命的道理也有所传授。

耳濡目染之下,毛岸青对于祖国和民族的热爱非同一般。

杨开慧

后来母亲杨开慧牺牲,毛岸青非常伤心。毛岸青在整理母亲所留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大量杨开慧留下来的随手笔记,于是想要出版一部纪念自己母亲的文艺作品。

杨开慧留下来的资料非常多,笔记也不少,单单整理这些资料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邵华每每见到自己的丈夫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还要整理资料就心疼,于是主动帮忙一起整理。

经过了多年的夫妻生活,邵华知道丈夫与婆婆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帮助丈夫出版书籍也是邵华所想要做的一件事情,经常为了整理资料废寝忘食。毛岸青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有妻如此,自己又有何求。

一直到晚年,邵华出版发布了多部纪念杨开慧的作品,其中不乏流传于世的著作。

邵华与毛岸青

夫唱妇随,三人一起合葬

邵华和丈夫一直在东北地区生活,偶尔会前往北京探望家里其他人,为什么偏偏想要将尸骨埋葬到长沙?原来,这都是为了满足丈夫对于母亲的思念之情。

根据毛新宇的回忆,夜深人静的时候,毛岸青经常会回忆奶奶杨开慧,跟毛新宇诉说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尤其是1976年,毛主席因病去世,让毛岸青内心感到更加孤独。大家都说,毛主席葬礼上的毛岸青仿佛变了一个人。

从此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毛岸青看起来都非常沉闷。邵华起夜时经常能看到毛岸青坐在沙发上,对着父母的照片发呆。邵华明白毛岸青心里在想什么。没过多久,两人就商量着回到毛岸青的家乡湖南走一遭。

邵华与毛岸青一家

此次旅途,他们专门拜访了位于长沙的族地。在这里,毛岸青回想起自己成长过程中与母亲经历的一件件往事,不禁埋头痛哭。这个时候,毛岸青就萌生了与母亲合葬的想法,但是碍于妻子邵华,他不敢将这个想法说出口。

1990年,一家人再次来到湖南长沙。邵华陪伴着毛岸青来到婆婆坟前,毛岸青颤抖着用双手擦去了墓碑上面的落花。

邵华看到自己丈夫如此悲伤,也不禁落泪,她带着孩子们去到坟墓外面,想给毛岸青和母亲一个单独的空间。

为了安慰思念母亲的毛岸青,在回东北的路上邵华与丈夫商量,可以为杨开慧打造一个雕像,毛岸青十分同意。邵华原本认为这个任务很难完成,但是没想到的是,听到这个想法的广大人民群众纷纷为雕像的建造出钱出力。

邵华与毛岸青等人

1990年,仅仅用了八个月,大家就打造好了栩栩如生的杨开慧雕像。雕像重足足十七吨,下方刻了杨开慧璀璨的一生。

毛岸青看着这尊生动的雕像,仿佛看到了风华正茂的母亲。

在这一刻他下定决心,等到离世以后就来陪着母亲,这样她不会孤单,自己也不会孤单。

二十一世纪初,毛岸青已经是一个残烛老人。他告诉邵华,自己离开以后想要跟母亲葬在一起。

他认为,自己年轻时候还没来得及尽孝,如今希望能够在天上陪伴母亲。邵华闻言立马同意,甚至表示自己也要合葬,两个人一起为自己的婆婆尽孝。

杨开慧雕像

2007年,毛岸青因为疾病结束了一生。隔年,邵华也因为思念成疾而离开了世界。

临终之前,邵华把儿子毛新宇叫来床前,告诉他自己的遗愿就是能够与毛新宇的父亲和奶奶合葬。

2008年,中央同意了骨灰的转移活动。按照母亲的遗愿,毛新宇将她的骨灰带回了长沙,埋葬在了族地里面,留在了毛岸青和杨开慧的身边。

墓碑上,三个人的照片又紧紧地挨在了一起。

在骨灰安葬的仪式上,毛新宇非常激动地说,自己终于完成了爸爸妈妈的遗愿,将三个人埋葬在了一起。希望一家三口在天堂之上能够再相聚。


参考资料

邵华.百度百科

毛新宇. 怀念我的父亲母亲[J]. 党史博览, 2016(9):3.

唐小雨, 华丽. 毛岸青和邵华喜结良缘的故事[J]. 党史天地, 2007(10):4.

邵华遗体告别7月2日举行.楚天都市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陕北   母亲   遗愿   长沙   雕像   国民党   奶奶   丈夫   父亲   手术   儿子   身边   医生   照片   毛新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