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叶剑英核对授衔名单时,看到一个名字出现了两次,这是何原因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55年,叶剑英正在核对授衔名单。可当他看到名单上的两个名字后,又不禁看了看人名下面的信息。

这一看不要紧,叶剑英立即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道:

“把负责拟名单的人叫过来。”

工作人员虽然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却也知道事关重大,赶紧将负责人叫了过来。

看到来人,叶剑英上来便问道:

“你看看这同志的名字,为什么会在名单上重复了,是不是工作失误了。”

顺着叶剑英手指方向,负责人看到名单上那两个名字,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他平静地对叶剑英解释道:

“这并不是我的失误。”

叶剑英在这份授衔名单上,究竟是看到了哪位同志的名字,出现了两次?负责人为何又说自己并没有犯错呢?

要解答这种种问题,我们就还要从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一,一位名叫方国南的战士开始说起了。

“刮骨疗伤”的方国南

方国南出生于1914年,湖南平江县长寿镇人。

在他3岁那年,他的母亲突然病逝,家中原本就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从此之后,年幼地方国南就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分担家庭重任。

10岁开始,方国南就在地主家打工,受尽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当革命思想传播到平江县后,方国南毫不犹豫地加入革命队伍。

1929年,方国南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学习革命理论的同时,他也将革命思想传播到各地,号召大家一同加入革命阵营。

等到彭德怀率军攻打长沙时,方国南更是拿起长枪来到战场上,随着红三军的战士一同攻城。虽然这次战斗以失败收尾,但方国南却给红三军留下深刻印象。

在彭德怀带领部队在长寿镇修整时,方国南趁机加入红军,随着队伍南征北战,从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渐晋升为班长、排长。

五次反围剿过后,方国南已经成为一名团政委,带着部队一起突破国民党的冲冲封锁,赢得长征的胜利。

江西的一次战斗中,国民党布下铁丝、深沟以及高墙重封锁。但这三道封锁线的背后,却隐藏着地雷、暗堡等埋伏。

若是强行通过,势必会造成极大的伤亡,爆炸声也会引起敌军的反击,想要通过封锁就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为了尽可能减少伤亡,方国南下令:

“偷偷通过第一道封锁线,不要引起敌人注意。”

耗费两天的时间,方国南终于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第二道封锁线前。可就在突破第二道封锁线时,战斗打响了。

方国南一边指挥队伍进攻,一边查看周围的地形,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突破后面两道防线。

突然间,一颗子弹贴着方国南的耳边飞过,带走了一大片皮肉。虽然没有生命危险,却也流血不止。

方国南仿佛没有感觉到疼痛一般,随手从衣服上扯下一块布条,用土方法止住献血后简单包扎一下,继续留在前线战斗。

时间一长,方国南因为严重出血而出现眩晕的症状,最后脑袋一沉晕倒在地。

周围人赶紧将他送到后方医院治疗,还没等伤好利索,方国南不顾医生的劝阻,重新返回前线,与战士们并肩作战。

这次受伤后的英勇作战行为,让战士们深刻感受到方国南的坚强与无私。但方国南的英勇与坚强,却远不止于此.....

长征即将胜利时,方国南部队突然遭到大量敌人的围攻。在突围过程中,一颗子弹击中了方国南的大腿。

方国南依旧不顾血流不止的大腿,坚持在战斗一线,等到战斗结束才来到医院治疗。

“耽误得时间太长了,伤口已经出现感染,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只能截肢了。”

听到医生的话,方国南大声说道:

“不行,不能截肢。截肢了还怎么参加战斗,该怎么参加革命?”

“我不截肢!”

看到方国南的坚决态度,医生只能硬着头皮为方国南取出腿部的子弹。

为了尽可能保全方国南的大腿,手术的每一步都尽可能地惊喜,这也使得这场简单的手术持续了三个小时。

由于我军物资有限,并没有手术所需的麻醉药。在这种情况下,方国南命人将自己绑在床上,嘴里咬住毛巾,在没有任何止疼药的帮助下,挺过了这艰难的三小时。

即便疼得满头大汗,方国南也从未叫出一声,更没有放弃这次手术。

好在手术顺利结束,方国南最终也保住了自己这条腿。还没等伤势好转,方国南迫不及待地拄着拐杖随军长征,一直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在这过程中,方国南的腿部伤口多次开裂、感染,最后形成了拳头大小的伤疤。

每当看到这巨型伤疤,大家都会想起方国南被绑在床上,疼得满头大汗的场景。

“古有关羽刮骨疗伤,今有方国南忍痛取子弹”。这次治疗过后,大家对于方国南的坚韧,有了更深的体会。

但方国南的这种“狠劲”仅仅是对自己,对于其他的战士们,方国南则是尽可能地提供一切帮助,最大程度上解决大家的问题。

在征战过程中,战士们从方国南身上不仅看到了坚强,更感受到浓浓的关爱。

即便有些战士后来已经离开方国南,被调往其他部队,也依旧没忘记这位老首长。每当有战士结婚时,总是会给方国南寄出一份请柬。

有意思的是,一次方国南收到请柬后赴宴,却发现自己对新郎官没有任何印象,新郎官也没认出自己。

稍微一思考方国南就明白了,这位新郎官邀请地方国南,应该是与自己同乡的另一位方国南。

同名同姓的方国南

新郎官要找的那位方国南,同样出生于湖南平江县长寿镇,只不过这位方国安出生于1913年,年纪稍大一些。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便于人们区分,年纪稍大的方国南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方国安。(为了便于阅读,本文将大方国南的名字统一写成方国安。)

平江起义爆发后,方国安加入少年先锋队,从此踏上革命旅程。

一想到还有许多人像自己一样,正在经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依旧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方国安就寝食难安。

当得知革命队伍正在打土豪分田地后,方国安毫不犹豫加入其中,随着队伍四处游走,帮助更多劳苦大众。

方国安因为战斗中的表现,成为红三军的一员。

刚刚参军,方国安就被编入警卫连担任排长,随着队伍一同建立革命根据地。

面对国民党的四次围剿,方国安带着战士们勇往直前,不仅给战友们留下深刻印象,也给敌人造成不小的伤害。

当时我军弹药匮乏,战斗到最后需要肉搏。而方国安就是肉搏阵营中最勇猛的一个,一个人能打翻多个敌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方国安随着队伍长征。

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击,红军只能从反动派守军薄弱的地方突围。遇到不得不走水路的情况下,方国安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带着战士们搭桥。

在行军途中,方国安带领的搭桥队伍必须赶在大部队最前面,用船只和木板等简易工具,搭设出足够红军战士通过的桥梁。

等到所有红军战士顺利过桥后,方国安则带着战士们收拾好工具最后撤离,并赶到大部队前方继续执行搭桥任务。

除了紧迫的时间以及刺骨的河水外,给方国安的搭桥部队带来最大困难的,还有国民党的飞机轰炸。

有时方国安刚带人架好简易桥梁,国民党的轰炸机就将其炸得粉碎。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毁于一旦,方国安甚至都没有沮丧的时间,他只能带着战士们趁机修补,抓紧时间让战士们渡河。

轰炸机来就躲起来,轰炸机走就修补桥梁,你炸我补之间,方国安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为大部队的转移创造出有利条件。

除了搭桥任务以外,方国安的战斗能力同样出色。而他参加的最出名的战斗,就是取得长征首次大捷的娄山关战斗。

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决定南下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没想到在转移过程中,中央红军遭到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只能改变最初的计划,向云南方面转移。

敌人自然不愿意就这样放过红军,贵州军阀王家烈派出大量兵力围堵中央红军,企图将我军一举歼灭。

王家烈想要全歼红军,我军想要保护遵义会议的成果,大战一触即发。而这场战斗的关键,就是距离遵义几百里外的娄山关。

娄山关地势险要,而且有悬崖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只要能将娄山关掌握在手中,便可依据有利地势获得战争的胜利。

军阀王家烈也看出了这一点,派出三个团驻守娄山关,另派一个团驻守桐梓(娄山关位于遵义与桐梓交界处)。

林彪率先带着红一军团占领桐梓,等待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到达后,一同攻打娄山关。

从攻打长沙开始算起,方国安就与红三军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时的方国安已经是一名连指导员,同样参加了这次惨烈的战斗。

战斗过程中,敌人凭借着至高火力点,不停地向我军进攻。而娄山关的地势又极为险要,导致我军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前进一步。

每当看到被火力压制得无法抬头的战士们,方国安都会叮嘱道:

“保护好自己,找好时机再开枪。”

“不要怕,他们的子弹是有限的,坚持就是胜利。”

除了言语上的鼓励外,方国安本人也身先士卒,向高地上的反动派发起反击。

凭借着我军不怕死的精神,战士们拼死抢下高地,凭借天险绝地反击,取得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大捷。

但在这次战斗中,方国安的右眼不小心被炸伤,最终导致右眼失明。

在之后的长征之路上,方国安依旧发挥自己的勇猛本色,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极大程度上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长征后期,方国安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与自己的同乡方国南一样担任团政委一职。

抗战时期的方国安与方国南

国共合作形成统一战线后,方国安被编入八路军115师686团2营,担任指导员。

不久之后,方国安参加了一场载入史册的抗日战斗——平型关战役。

1937年,日军第五军团向山西进军,企图占领太原后在山西全境驻军,最终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日军相呼应,借机掌握整个中国。

一旦日本占领了山西,之后的行军途中全是平原,再阻止日军的进攻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所以,第二战区的阎锡山下令全力阻止日军脚步,将第六、七集团军全部派往战场。第六集团军作为主力,第七集团军作为预备部队。

也正是在这时,八路军115师在林彪(师长)和聂荣臻(副师长)的带领下,来到山西平型关附近驻扎。

日军先头部队突围平型关受阻后,坂垣征四郎带队前来支援。

为了增加胜算,林彪的115师奉命参加这次战斗。

方国安所在的686团负责占领苍分市到小寨村之间的地区,切断敌人后路的同时阻击敌军支援部队,方国安的二营则被分配到上寨镇。

带着战士们埋伏好后,方国安多次嘱咐道:

“听到命令后快速开枪,等到弹药打光时拿好武器,听我命令与日本鬼子决战。”

战斗打响后,随着方国安一声令下,所有人拿起大刀向敌人跑去。方国安再次冲在前面,一连砍死好几个日本鬼子,最终赢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作为八路军抗日的第一次胜利,方国安的表现令所有战士佩服不已。谁都没有想到,这位抗大毕业的指导员,在面对日本鬼子时也能这么英勇无畏。

在抗战的这段时间里,方国安用自己的英勇书写传奇,方国南同样在晋察冀军区实现自己的抗日理想。

平型关大捷后,聂荣臻带领部分战士留在山西,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与聂荣臻一道留下的,还有方国南。

不同于方国安的正面厮杀,方国南更多的工作是敌后斗争。更重要的是,晋察冀军区处于敌人的大后方,在两军对战中起着极大作用。

为了消灭这股力量,日本鬼子经常进山扫荡。一旦发现我军踪迹,必会给予沉重打击。

当发现百姓们经常自发支持八路军后,日本鬼子甚至将毒手伸向手无寸铁的百姓,或是扫荡时抢走百姓财物,或是用极端手段逼迫百姓供出我军位置。

除了日本人以外,日伪汉奸也遍布整个晋察冀地区,给我军的抗日工作带来极大阻碍。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方国南依旧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根据地不断壮大,使得军队的有生力量得到及时补充。

每次面对前来扫荡的日本鬼子,方国南都会及时带着战士们向安全的地方转移,并依靠有利地形与日本人打游击。

情况紧急时,方国南曾带着战士们连续几日行军百里。除了要克服自己身体上的疲惫,还要在精神上鼓励战士们坚持下去。

而除了这些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来自周围人的叛变才是最难预防的。

当时的日本特务为了获取我军情报,专门寻找一批意志不坚定的中国人,采取各种手段令其背叛自己的国家,打入我军内部为日本人传递情报。

这些人中有普通战士,也有干部的妻子。他们经常几人为一组,肆无忌惮地窃取我军情报,有时还会利用金钱蛊惑队伍里的同志叛变。

在一次转移过程中,方国南发现无论走到哪都有日本人的身影,随即就起了疑心。

一番搜查后,方国南果然发现了一名可疑之人,最终顺藤摸瓜揪出队伍里的其他内奸,避免了队伍遭到更大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方国南之所以能够快速查明特务,源于他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才能快速发现战士的反常行为。

在不同的抗日战场上,方国安与方国南担任着相同的职务,一同为赶跑侵略者贡献出自己全部力量。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方国安与方国南再次“聚”到了一起。

授衔趣事

随着蒋介石发起内战的信号越来越明显,林彪带着队伍前往东北发展根据地,方国安也成为其中一员,并在解放战争中担任四野的政委,随着队伍一同南下。

方国南听到消息后,提出南下请求,这才被调入四野担任政委。

从这时起,这对老乡兼战友再次出现在同一个地区,出任级别相当的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方国安担任广西军区第二政委,方国南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校的第一政委。

随着中国情况的稳定,授衔一事也被提上了日程。

在土地革命及抗日战争期间,我军的根据地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且都是执行着不同的作战任务,很少有聚到一起的机会。

所以在各个根据地中,最高的长官统一成为司令,相互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

可随着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各个司令之间难免需要共同执行作战任务。

可你也是司令,我也是司令,打仗该听谁的,出了事又需要谁负责?尤其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这种弊端逐渐凸显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与世界各国逐渐建交,没有相应的级别也为外交带来不小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决定在1955年,为军中将领进行授衔。

这一年的10月,叶剑英奉命来到广州,为中南军区的将士们进行授衔。

在此之前,叶剑英一再叮嘱道:

“授衔可是个大事,千万要小心,不要出现任何失误。”

可当叶剑英审查授衔名单时,还是发现了工作人员的一处“错误”,这份名单上竟意外出现了两个叫“方国南”的同志。

在我军队伍中,同名同姓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李道之、张英等。

起初,叶剑英也认为队伍中有两位方国南,可当继续查看二人的资料后,发现这两位方国南都是平江县长寿镇的人,而且都是1930年参军,资历相同。

长征时期的政委、抗战时期的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的政委....

这一系列相同的职位和经历,让叶剑英觉得这并非是两位方国南同志,可能是工作人员的疏忽,将这其中一人的名字给写了两遍。

“把拟定名单的负责人给我找来!”

没过一会,负责人就敲门而进,叶剑英指着手里的名单说道:

“你来看看,这前面有一个方国南少将,后面又出现了一个方国南少将。你把这一位同志的名字写了两遍,让另一名同志知道后该怎么办!”

负责人看了看名单上的人名后,提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他对叶剑英解释道:

“这不是我们工作的出现了失误,而是这两名同志的名字的确是一样。不仅如此,这二人相差不到两岁,资历也相同,最后还一同被评选上了少将。"

听到这个解释,叶剑英也感到十分好奇,在此拿起简历仔细对比,这才发现其中的细小区别,不禁感叹道:

“这可真是一段特别的缘分啊!”

而二人之间的缘分,还不止于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都渐渐感觉到力不从心,再加上常年征战过程中受过的伤,随即先后提出了退休。

更巧合的是,方国安与方国南竟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长沙杜家园干休所养老,而且二人的房间也只有一墙之隔。

有些老战友一时间没接受方国南改名的事实,还是会将二人弄混,发生了不少趣事。

结语

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之中,重名者成千上万,但这两位方国南少将却是最与众不同的存在。

相差两岁的同乡,相同经历的战友,同样级别的少将,互为邻居的退休老人,种种巧合发生在这二人身上,为后人留下极具戏剧性又可歌可泣的故事。

随着生命的流逝,二人之间的缘分就此终结,但两位少将为中国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记录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平江县   平型关   桐梓   政委   我军   红军   战士   部队   敌人   队伍   名字   名单   何原因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