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第9兵团为何未打成歼灭战?通过作战行动复盘看原因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是我军的军事原则。但在长津湖之战,第9兵团似乎违反了这一原则,将主攻方向放在了柳潭里——美陆战第1师兵力最厚集的强点。久经战阵的第9兵团首长应该不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况且作战方案是报中央军委和志愿军首长批准的。

站在后人的视角,永远无法像当事人那样了解当时战场的形势,坐在空调房间里的空论,也只能被称作是“马后炮”和“事后诸葛亮”。还是让我们按照当时作战方案复盘推演双方行动,去发现历史的真相,解开历史谜团,找到第9兵团未能达成歼灭美陆战1师第5、第7团的原因。

一、对长津湖之战打响前美军行动的复盘

23日感恩节的早晨,陆战第1师下达了向北方进攻的命令:师经长津湖东岸向北方的中朝国境进攻。第5团战斗群作为主攻部队,首先占领下碣隅里北方32公里的袂物中里。第7团战斗群首先占领柳潭里。占领该地后,预定以1个营在那里固守。第1团战斗群在下碣隅里、古土里和真兴里占领阵地,掩护补给线路。

美军在长津湖

但23日当天,美第10军给陆战第1师下达了新的命令。将主攻方向指向西面的武坪里,突击与第8集团军相对峙的西线志愿军的背后,与第8集团军协同歼灭西线志愿军主力,尔后从武坪里北进,占领鸭绿江南岸。并决定27日晨开始进攻。

24日,第7团战斗群占领了柳潭里,其主力开始向该地推进。此时,第7团2营担任下碣隅里的防御,将在26日与第1团3营换班后向柳潭里开进。

长津湖地形条件

26日晨,根据军23日的命令,陆战第1师下达了向武坪里进攻的命令。美军兵力调动如下。

第7团战斗群的任务是占领和确保柳潭里。26日,第7团战斗群的主力位于柳潭里,其2营与第1团3营换班,D、E连于27日向柳潭里前进,归第7团1营营长指挥,F连27日黄昏占领德洞山口担任掩护主要补给线任务。但该营营部、营火器连和支援该营的第11炮兵团H连,因车辆不足,在营长的指挥下留在了下碣隅里。

第5团战斗群为了沿长津湖东岸向北进攻,将其兵力集结在下碣隅里以北和湖的东岸。25日,第7师第32团1营到达下碣隅里的北方,接替第5团战斗群的任务。26日,第5团战斗群群部及其2营首先转移至柳潭里,准备翌日的进攻。27日,第5团1营和3营越过德洞山口转移到柳潭里。

综上所述,美陆战第1师11月26日前在长津湖部署见图1(不包括陆战第1团)。

图1 11月26日前美陆战第5、7团分布情况

26日傍晚时,柳潭里方向为陆战第5、7两个战斗群群部加上第5团2营和第7团1营(欠C连)、3营等三个营,柳潭里至下碣隅里的道路上的要害——德洞山口并无美军占领。新兴里方向为陆军一个营,其余应在下碣隅里附近地域为第二天做好机动准备或机动过程中。

二、对第9兵团作战方案的复盘

(一)第9兵团作战方案概要。11月26日14时,第9兵团最后确定,27日晚向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部队发起全线进攻。

根据军史材料,第9兵团的作战方案为,第20军四个师担负从侧后攻击美军的任务,其部署是:以第58师首先攻占富盛里、上坪里,然后全力攻歼下碣隅里之敌;以第59师全部并指挥第267团抢占新兴里、西兴里阵地,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的联系;以第60师抢占古土里以北有利地形,坚决阻击美军南逃、北援,并相机占领古土里;以第89师首先攻歼社仓里之敌,随后主力向上、下通里前进,切断长津湖地区美军的退路,并阻击增援之敌。

第27军担负正面进攻的任务,其部署是:以第79师全力攻歼柳潭里之敌,得手后配合第20军歼灭柳潭里以南或附近之敌;以第80师配属第81师一个团攻歼长津湖东岸新兴里、新垡里、内洞峙之敌,得手后,向泗水里、下碣隅里攻击前进,配合第20军作战;以第81师主力位于云山里附近,作为军之机动新阶段,并以1人营进至广大里一线,坚决阻击南下、北上之美第7师主力,确保云山里至袂物里道路畅通;以第94师由厚昌江口南调,作为军预备队。

志愿军风餐露宿准备迎战美军

第9兵团的作战方案非常精妙,即以第20军第60师、第89师,第27军81师在外围断敌退路,阻敌增援,集中第20军、第27军四个师的主力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范围内歼灭美陆战第1师第5、第7团。第26军亦可随时投入战场,加强歼敌力量,或者是发展胜利,歼美第7师一部。这将是在朝鲜战场上再现孟良崮战役似的胜利!(参见图3)

(二)第9兵团的作战方案简要分析。首先看担负正面进攻的第27军。第27军军长彭德清负责柳潭里方向作战,第27军副军长詹大南负责新兴里方向作战,第27军政委刘浩天负责赴战湖云山里方向。

由此可以判断,第27军的主要攻击方向为柳潭里方向。该方向实际敌为三个营(我军当时判断为陆战第7团两个营),我两个师共七个团,我和敌兵力对比预计可达10:1以上优势(我军为加强编制),且敌立足未稳。新兴里辅助进攻方向,美为一个加强营,我为四个团,我对敌兵力对比具有约12:1的优势。

据此,第9兵团首长判断,我第27军能一夜解决柳潭里和新兴里两地美军之后,从北、西两个方向推进至下碣隅里,于第二天(28日)夜间,配合第58师多路围攻下碣隅里之敌。

志愿军冒雪山地行军

第58师迂回到下碣隅里南面是第9兵团首长将其作为奇兵部署的一着妙棋。这也很好解释第58师为什么要比其他方向迟一夜发起对下碣隅里的攻击。同样,也很好理解本已推迟到26日打响的长津湖之战为什么再次推迟到27日。

因为第58师根据兵团命令顶风冒雪翻越东白山,由于军侦察营仅根据三十年代日本军队所绘制的旧地图并未进行实地勘察就报告可以翻越,第58师在行军途中发现实际地形已有很大改变,加之大雪封路,根本无法翻越东白山,紧急要求推迟一天发起攻击。

由于,围攻下碣隅里的主力第58师不能按时到位,会影响到第二阶段围歼美陆战第1师第5、第7团的行动(参见图3),因此,报请志愿军首长同意将进攻发起之日再次推迟至27日。

三、27日战场情况变化太快使志愿军没有实现歼敌计划

由于长津湖地区美军机动性强,并迅速调整部署,发起向西面武坪里的进攻行动。当27日黄昏志愿军打响长津湖之战时,美军部署有了很大的变化(见图2)。

图2 27日美陆战第1师各部分布图

美军经过11月27日一日部署调整,柳潭里实际为美陆战第1师第5、第7两个团,我志愿军是七个团对敌两个团;新兴里方向我四个团(其中一个团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对美第31团战斗队的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两个方向上我对敌兵力均不占绝对优势,经27日夜一夜战斗,打成胶着。

在下碣隅里方向,第58师于28日凌晨3时到达上坪里、富盛里。28日夜按作战计划,在第60师的掩护下,第58师跨长津江两岸从西南、南、东侧发起对下碣隅里的攻击。

下碣隅里美陆战第1团H连、I连南面和西南面加起来只有不到3公里的防御正面,笔者一直很奇怪为什么第58师不向西或从北面扩展一下进攻正面呢。如果那两个方向是第27军的进攻方向,就很好理解了。

另一个可以证明这一点的事实是,第58师第172团3营副营长吴国祥带领部队占领东丘(1071高地)后,拿不定主意是攻是守时,第58师副政委朱启祥和参谋长胡乾秀接通了他的电话,命令他做好坚守东丘的准备。

这应该是由于第27军未能从西面和北面参与加攻下碣隅里,第58师认为无力独自攻占下碣隅里,因而决心固守东丘,防敌逃窜。

志愿军冒雪进攻

不幸的是,27日长津湖地区普降大雪,气温骤降到了零下30℃以下。对于来自我江南水乡的第9兵团将士又是雪上加霜。

就这样,第9兵团未能对美军27日的调动做出相应的部署变更,再加上勿忙入朝,战前各种准备不足,补给困难,又是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与强敌作战,部队冻饿体力消耗很大。因而,虽对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完全分割包围,但在几个包围的点上,攻击力量均显不足。至此,第9兵团同各处被围之敌形成了僵持。(见图3)

图3 长津湖之战敌我行动略图

幸而,毛泽东主席对战局预见性强,在战前得到志愿军首长关于东线作战的部署后,电示彭德怀:“美军陆战第1师战斗力据说是美军中最强的,我军以四个师围歼其两个团,兵力似乎还不够,应有一个至两个师作预备队。九兵团的二十六军应靠近前线,作战准备必须充分,战役指挥必须是精心组织的,请不断指导宋陶完成任务。”

第9兵团首长随后也及时调整部署,决心首先歼灭新兴里之敌,将第81师两个团投入新兴里方向,重新组织进攻,最终于于12月1日成建制歼灭了美第7师第31团(“北极熊团”)级战斗队。

中央军委于12月2日13时电示志愿军首长和第9兵团首长:“望宋陶注意争取于今明两晚基本上解决被我包围之陆一师等部最为有利。在未解决战斗前,望切实注意加强黄草岭南北之阻援与阻止突围之敌力量。”

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元帅


当晚19时,第9兵团向第26军下达了接替第20军防务,负责歼灭下碣隅里的守敌,要求当晚进至攻击出发位置,于3日晚19时向敌发起进攻。

第26军开会研究后,感到时间太紧,“各师、团尚在艰难行军中没有休整,距离攻击出发位置地图上的距离也在五十至七十公里以外,故电呈兵团延迟到四日晚发起攻击。”随即,第26军“令各部连夜向战区疾进”,并对攻击下碣隅里做了战斗部署,军指挥部也前推至新兴里。但第26军迟至12月6日才向下碣隅里发起攻击,此时,陆战第1师已经南逃。

虽然第9兵团未能歼灭陆战第1师两个团,但予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歼灭性打击,打开了东线战局,并有力保障了志愿军西线部队的侧后安全,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艰巨的战略任务。(见图4)

图4 长津湖之战经过要图

美军握有制空权,机动性很强。志愿军对美军一个团左右的兵力曾经多次进行合围,却始终不能消灭它,至多消灭一个营。这种反复出现的情况,引起志愿军统帅部的注意,也引起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注意。

1951年5月26日,毛泽东主席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发电报指示说:“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

这就是著名的“零敲牛皮糖”战术,积小胜为大胜,达到战略上消耗敌人,逐步转化战争形势的目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兵道争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作战   兵团   歼灭战   志愿军   陆战   首长   我军   兵力   美军   方向   原因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