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最后时光:临死前仍妄图把持朝政,将对手调虎离山堪比宫变

纵观历史中国最受屈辱的时候大概就是从晚清的没落开始的。当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晚清的没落,又是谁主导了晚清的衰败呢,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有一个人是大家不得不提到,她就是整个晚清最具统治权的女人——慈禧。

说道慈禧的功过呢,虽然在对外的政策上她一直表现得相当软弱,这才让洋人给了可乘之机。可在对内的态度上她可是十分强势的,不仅历经两代皇帝垂帘听政,而且对成年后的光绪帝更是极尽压制,根本没有放权的意识。

换句话说慈禧虽然不是“女皇”,但是她却统揽大权、把持朝政47年,甚至直到临死一刻还在想着如何对付自己的对手。

这样的一个女人究竟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斗了一辈子的她到最后又在追求什么?一切还要回到慈禧的临终前几日说起。

王爷的野心勃勃

其实要说到晚年的慈禧,就不得不提一个人:庆亲王奕劻。他是晚清宗室重臣,是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同时也是军机处首辅大臣。他参与过对义和团的镇压,也代表大清和洋人签订的《亲丑条约》。总之,此人在晚清历史中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那么奕劻和慈禧太后关系又是怎么样的?说来很微妙,早年的奕劻是拍足慈禧的马屁,处处都她马首是瞻,这才换来他今天这等重臣的职务。而且早年间慈禧也一直视奕劻为自己心腹,所有的密函和重任都交由他去办才放心。两人在慈禧四十多年执政生涯中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不过一旦权力达到顶峰,就难免会有二心的存在,身为王爷的奕劻更不例外。仗着自己慈禧手下红人的身份,奕劻一直在外面收受贿赂,各种营私舞弊小手段没停过。

这时间一长,慈禧总能有些耳闻,不过为了皇室的声誉,她还是选择睁一只眼闭只眼。可最不能忍还是接下来的事情,因为奕劻除了受贿以外,野心越来越大。他甚至开始营私结党,在袁世凯拉拢下对现任的皇位虎视眈眈。

太后的调虎离山

1908年冬季,慈禧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已经到了病的卧床不起的地步。慈禧深知自己大限已到,而那头的奕劻和袁世凯各种密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慈禧虽然下地困难,但还是从探子嘴里中收获一条重要的密报,说奕劻和袁世凯打算等慈禧去世后,立刻发动政变废除光绪,紧接着捧奕劻的儿子上位,接任储君一职。

一听这样的密报差点没让慈禧吐血。虽说现在的光绪帝不受慈禧的宠爱,而且现在身患疾病还在被慈禧幽禁。但这大清国命脉也由不得这两个奸臣在此处作祟。

尤其是袁世凯,一介汉人竟然想干涉大清的皇室,简直是胆大包天。可奈何他手里有着北洋军阀暂时还动不得。于是慈禧只能先把脑筋动在奕劻身上。

慈禧临终前几日先紧急召唤奕劻前来觐见。奕劻其实也一脸懵,老佛爷自己人都快不行还要唤他来做甚呢?

慈禧还是留了个心眼,她没有直接挑明奕劻的计划,而是跟他说自己时日不多,让他去帮自己视察下清东陵陵寝的施工情况,顺便催促下进度。

这点要求其实还算合理,毕竟慈禧的确重病在身,奕劻若是不出面也确实说不过去。但这清东陵远在城郊外头,这一去没个十天半个月也回不来,自己和袁世凯的商议的事情也只能暂时搁置了,要等自己出差回来再说。

可其实慈禧要的就是他这十天半个月的不在京的时间段,因为奕劻前脚刚走,慈禧后脚就下了一道密旨。说是要将守京的段祺瑞部队调离他处,与此同时京城换来铁良的部队来驻守。为什么要这么干呢?

因为段祺瑞是袁世凯名下北洋军,而铁良才是归属自己满军队伍。慈禧趁着奕劻出差之际,更换守城军队就是为了防止他们发动政变,这招偷梁换柱可是慈禧忍着病痛也要完成的工作。

选择溥仪接任

果然军队都已经更换完毕,奕劻还没有回京,想必也不清楚此事。这头的袁世凯虽然已经急得跳脚,但没有奕劻的撑腰他也造不起什么大浪,眼下唯一能做就是等奕劻回来再行商议。

可奕劻还没回来,光绪帝就突发重病,已经无力回天,竟然比慈禧早一步先行离世了。当时光绪死讯还处于保密的阶段,宫内也只是先汇报至慈禧处,等待她的下一步指示。

虽然慈禧对光绪身体不适情况早有耳闻,但是突如其来的身亡对她还是宛如一个晴天霹雳,如今天子都没有,这帮人造反之心恐怕就要掩藏不住了。

痛定思痛,慈禧命人先封锁住光绪驾崩的消息,随后命人紧急去召唤来醇亲王载沣过来。载沣入宫时已是深夜,他不明白慈禧为何会这么晚在召见他。

可他万万没想到此次进宫改变他和他的儿子一生的命运。那时躺在床榻上的慈禧看着载沣拜见,开门见山就对载沣说到先帝已经过世,自己正在考虑立储之事。

由于光绪帝尚无子嗣,所以下一任皇位的继承人自己最大意向召来载沣的儿子溥仪来接任。因为溥仪尚且年幼,所以载沣可以作为摄政王代为监国。自己这番考虑不知载沣是否可以接受?

此话一出载沣诧异不已,他从未想过慈禧会重用自己,更没想过日后竟然会是自己年幼儿子继承大清的血统。但是很快他便回过神叩谢慈禧,并且表示明日一早便带着溥仪前来受封。

这一切都是在秘密之中进行的。远在宫外的袁世凯和奕劻末了都没知道这宫里灯火通明、忙进忙出竟然是在立储。其实慈禧这么做,一来是不想让皇位落在奕劻手里,免得自己被逐出政治中心;二来立溥仪为王,但凡自己还能活一天就能继续垂帘听政一天。

说到底还是慈禧想自己把控这朝政,不想假手于人。选谁当皇帝其实不重要,重要是年幼加好控制,自己就可以继续当着那实权人。

隔日载沣匆匆忙忙抱来时年三岁的溥仪。当时溥仪一直哭闹不肯进宫,后来好不容易连哄带骗进宫后,一看看到慈禧那张病重脸后,他的哭闹更加厉害了。连载沣这个父亲都劝慰不了,场面一度很是尴尬。

不过慈禧也不在乎这些,躺在病榻上她命人宣读口谕,正式传位给了溥仪,在嘱咐溥仪之后这个仪式便草草地结束了。溥仪和父亲回了家,至于慈禧在第二日直接传来病逝的噩耗。

这个斗了一辈子的女人终究没能迎来第三次垂帘听政的机会,就连溥仪的登基大典她也没有可能出席了。她的一生终将落寞。再说回袁世凯和奕劻那头。奕劻得知慈禧去世消息连夜快马加鞭赶回京城,但也未能见到她最后一面。

而且更令人要命的是,在他不在那段时间慈禧已经更新换代把一切都布置妥当。新皇帝人选已定,登基大典即日就会举办,而他们连造反的机会都没有。无奈最终只能灰溜溜地接受现实,让溥仪做上了皇帝。

小结:

谁能想象这两位军级大臣到最后还是干不过一个倒在病床上的老太太。看来这慈禧宫内一辈子能力果然不是吹的。总之,站在慈禧来说,这把调虎离山之计实在是高明,这快刀斩乱麻的立储君也果真掐时间点的刚刚好。

所以说,慈禧还是一个相当有头脑的人物,她直到临死前一刻仍妄图把持朝政,试图玩着宫变的剧情。这样的狠人还真不是历史对她的高估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调虎离山   朝政   光绪   慈禧   垂帘听政   皇位   晚清   年幼   大臣   皇帝   对手   时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