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酱油的“双标”事件告诉我们,中国人必须自尊、自爱、自强

原创:老肖(一剑的江湖)

海天酱油涉嫌“双标”问题的事件还在发酵。

海天味业近日被多个自媒体爆料——国内售卖的海天酱油含食品添加剂,有一堆化学名词:谷氨酸钠、三氯蔗糖、苯甲酸钠……而日本售卖的一款海天酱油的标示却是“干干净净”,只有水、大豆、食用盐、砂糖、小麦。

9月30日,海天味业作出回应,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并且强调自己也有0添加系列、有机酱油系列产品。但是,舆情却没有平息,“双标”的批评声不断。

然而,10月5日,中国调味品协会却出来力挺其会员企业,该协会发布声明称:“双标”的传言在网上疯传,对中国调味品的生产和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将“支持因舆情受到影响的调味品企业依法维权,追究网络造谣者的法律责任”。协会还强调:因各国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不同,同一类产品的标准要求会有所不同。但是,标准本身并不存在高低之分

海天味业本身的双标行为已经足够令人齿冷,调味品协会的护犊子行为就更让人愤怒了,两者合起伙来欺负中国消费者。

协会声称标准本身不存在高低之分,完全是胡说八道,指鹿为马。标准,就是用来区分不同层次事物的东西,否则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我们考大学一样,985高校是一个标准,211又是另一个标准,你能说两者没有高低之分?既然没有高低之分,你为何出口的酱油不放添加剂?难道中国人就好这一口吗?

拿酱油来说,傻子都看得出来,添加了一堆化学品的酱油和无任何添加的酱油,到底哪个好。在这种情况下,海天味业和协会死腆着脸皮不承认有高低之分,叫人极度鄙视其品格,敢做你还不敢认。

但是,愤怒之余,我们必须冷静思考,为什么类似的事情会反复在中国发生?这么干的绝不止海天味业一家,有很多产品都是国内外双标,且国外的标准远高于国内。中国企业自身都是这样看不起中国人!那一定是中国人自己出了问题。

首先,国内有关监管部门有没有尽到职责。企业都不是傻子,哪里有空子就往哪里钻。他们之所以不敢在国外销售低标准的产品,是因为国外监管严格,处罚力度大,低标准的产品没有生存之地。

反观国内,监管部门有没有把标准定得足够安全、严格?为什么总是有很多标准与国外差距巨大?在日常监管方面,有没有做到严格监督,使监管无漏洞、无空隙可钻?显然,监管部门是失责的,正是因为国内监管的松懈,才使得有些企业敢于铤而走险,不把标准当回事。

其次,行业自律组织有没有起到自律作用。从海天事件来看,相关协会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推波助澜,掩耳盗铃,屁股决定脑袋,为旗下的会员企业遮遮掩掩。这种行业组织不但不能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相反会助纣为虐,鼓舞了企业的不良行为。

再次,中国的消费者有没有维权的意识。国内消费者普遍缺乏有关科学常识,极容易被忽悠。权利意识淡薄,即便自己的权益被侵犯,也很少有人站出来抗争到底。消费者自甘堕落,这样的消费者是被企业看不起的,企业不欺负你欺负谁。现状是国内国外的企业普遍都是对中国消费者实行低标准,我们长期受到歧视!对消费者,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要避免类似的事件发生,我们中国人必须自尊、自爱、自强!拿出维权的信心和勇气,发扬敢于抗争的精神,让歧视中国消费者的企业彻底倒闭,倒逼监管部门和有关企业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再也不敢欺负我们。

本文作者老肖,系资深投资人、财经作家,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一剑观天下,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酱油   舆情   自爱   调味品   自强   中国   消费者   中国人   事件   协会   标准   国内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