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才女王丽红,不顾阻拦远嫁非洲,26年后昔日同学差点认不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清华才女王丽红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四年后更是轻松通过清华研究生考试,是一枚妥妥的清华女学霸。

从小在工薪阶层家庭长大的她,是一位出生在首都的北京姑娘。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很好,是不少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见过她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赞她聪明优秀。

如此引以为豪地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却在上学期间不顾父母阻拦远嫁非洲,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每日忙碌在大学校园中,虽然大学没有高中那么繁忙,但勤奋的王丽红丝毫没有因此懈怠学习,渐渐生活中一个男生的出现,慢慢吸引到了王丽红的眼球。

在一次清华大学组织的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一位名叫苏玛的非洲男孩出现,苏玛说着非常熟练的普通话,交流中两人对彼此有了好感。在那个年代里,非洲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贫穷落后的画面,收入低生活质量低各种画面,与当时我们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王丽红并没有因为苏玛是个非洲人而否定这个男生,经过交流会后,两人才开始接触。在王丽红经常去的几个校内地方,图书馆、食堂、操场经常会看到苏玛的身影。每次碰面两人也只是互相微笑打个招呼,没有其他的交流。

逐渐两人见面次数增加,也开始有了聊天话题,王丽红开始被这个来自非洲的男生苏玛吸引。两人的关系也从不认识到见面微笑打招呼,慢慢从友情变成了爱情。那个年代敢于外国人谈恋爱,王丽红与苏玛也成了清华大学内经常被人议论的对象。

两人的恋爱道路相当坎坷,除了身边同学朋友的议论,王丽红带着苏玛见父母时,父母也被吓了一大跳,如同晴天霹雳般否定,坚决不同意他们在一起。

为了让女儿与这个非洲人分开,王丽红的父母迅速采取行动,将女儿王丽红带回家中,并要求两人立刻断开联系,以为这样女儿便能慢慢淡忘苏玛。结果王丽红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用更加强硬的态度表示自己的决心,最后使出杀手锏绝食让父母缴械投降。

做父母的心疼孩子是难免的,王丽红的父母也很害怕女儿和一个外国人在一起往后要经历怎样的生活。为了阻止两人继续恋爱,全家人商量将王丽红从北京送到日本上学,两人距离远了说不定就分开了。

不过王丽红的父母还是小看了女儿与苏玛的爱情,两人不仅没有放弃,苏玛为了见到王丽红,四处借钱跑到日本找王丽红,两个年轻人也在此刻坚定了要一起度过余生的信心。

远在家乡的父母得知苏玛和王丽红在日本团聚的消息,也明白两个人已经无法拆散,往后的日子父母也帮不了多少了。后来王丽红提出与苏玛回到非洲老家乌干达定居,遭到了父母的反对,可以在一起也可以结婚,但坚决不能去非洲,除非两人留在北京。

从小就是个听话的乖乖女孩,王丽红在告诉父母这个话题时便已经想到了父母会反对,早早就做好了与父母对抗的准备。

如果王丽红没有与苏玛认识并恋爱,相信王丽红的未来会更加精彩。清华大学研究生这个学位已经是多少人望尘莫及的了,如果在某一方面相当有造诣,国家再培养培养,即便当不了栋梁也一定会有更加精彩的人生了。

自从提出要和苏玛回非洲乌干达定居,王丽红便已经开始了解非洲的情况,苏玛的故乡是乌干达非常古老的村落,烧饭要用炉子烧炭制作,睡觉都睡在树下,最令人难以接受的便是这里实行一夫多妻制。

而苏玛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酋长,家里条件还算可以,但苏玛的父亲已经娶了十几个老婆,生下的孩子有40多个,一时间要面对这种情况,任谁都会有些忐忑了。

最终王丽红的父母不忍心看着女儿这样,还是同意了女儿去非洲定居。1996年没有了父母的阻拦,王丽红跟随苏玛回到了非洲乌干达,水土不服的王丽红,刚到乌干达便开始不间断生病,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王丽红在到达乌干达后才发现,这里与来之前了解的有些差距,即便苏玛父亲是酋长,但生活条件依然很差。不仅如此乌干达家庭文化,饮食习惯还有社会风俗令王丽红非常困惑。

从异国他乡跟对丈夫来到老家,停水停电习以为常,面对苏玛父亲的十几个妻子与四十几个兄弟姐妹,王丽红想想都头痛。丈夫苏玛向王丽红许下了永远只爱王丽红一人,不会再娶的承诺,会尊重她,永远爱护她,王丽红对此很是感动。

吃不习惯当地的饭菜,便给母亲打电话,自己学着做饭,慢慢王丽红逐渐适应了非洲的生活。

2008年,王丽红前后为苏玛生下了四个孩子,第四个孩子是个男孩,刚生下没多久孩子便患上了疟疾。身处交通不便医术不发达的乌干达,王丽红与苏玛抱着孩子去了所有的医院,每个医院都治不了。

王丽红想到如果这个病在中国,从发现患病到治疗痊愈根本用不了多少时间,但孩子已经时日不多,王丽红也束手无策,第四个孩子最终还是离开了。

从那以后王丽红便有了自己的想法计划在乌干达成立一个教育中心,希望能够提升乌干达的教育水平。夫妻二人商量后,王丽红便在乌干达办上了一个名叫“鲁扬子中文学校”。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王丽红,更是亲自当校长,幻想是美好的,结果却相当残酷。非洲人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来上学,还是王丽红和苏玛亲自上门宣传,才有家长慢慢接受同意将孩子送来。

非洲学子悟到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这一真理,报名参加的人数不断增加。刚开始王丽红不仅担任校长还亲自上课,随着报名人数增大,王丽红意识到靠自己一人力量太慢了,于是改变了教学方式,先教一批学生,等这批学生完全学会后,再让他们当老师教新学生。

如今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在国际上也得到了不少认可,王丽红在乌干达也因此收到了当地政府的赞扬,地位随之增高。

26年后王丽红回国参加聚会,见面后都直呼差点认不出。昔日同学向王丽红提问 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 值得吗?王丽红云淡风轻的回答值得 虽然在非洲吃了很多苦,但如今看到这群年轻人,已经很满足了。

有人认为王丽红当初毕业不久去了乌干达,要是留在国内一定会很有作为,对王丽红的父母来说女儿当初的决定又会让二老会有多失望呢。既然已成事实,结果怎样都要接受,好在苏玛对王丽红始终如初,两人也为促进中非文化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你觉得这样究竟值不值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非洲   清华   乌干达   生下   清华大学   非洲人   酋长   日本   才女   北京   中国   昔日   当初   年后   父亲   女儿   父母   同学   孩子   王丽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