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分兵建议会成功吗?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前半句是毛泽东评价诸葛亮的。诸葛亮是三国时的政治家、战略家,但战术上有些欠缺,临阵机变方面与法正相比,可能要差一些,这是他的性格造成的,因为他太谨慎,不太可能用奇,如果当年在汉中,代替法正作前线参谋,可能就不会取得汉中大捷,击斩夏侯渊了。

那时他的功劳是在成都理政,为前线筹集粮草,有力地支持了前线作战,起到萧何的作用,换一个人,都不能达到诸葛亮的贡献之大。

先看司马懿在曹丕和曹睿时候的官运。曹操对司马懿是限制性使用,有所提防,也给曹丕提过相关的要求,就是让马儿跑,但不给过多的草。这也是曹操对待士族的态度。曹操主要是依靠寒族中的人才打天下,唯才是举,但权力掌握在曹室宗亲手中,也就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手中,也吸引士族中的人才参与政权,如荀彧、荀攸、司马懿等。在政治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作权臣,回避取代汉室天下时带来的反对。

到了曹丕手里面,曹丕想的是称帝,作曹操想作而没有作过的事。他就需要面对汉室拥护力量的对抗,那他就比曹操更需要要那时的社会中坚力量也就是士族的支持。

他的作法是采取陈群建议的九品中正制,让士族重新回到权力的中央,以得到他们的支持。

九品中正制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

220年,作好这些准备后,曹丕就迫使汉献帝禅位于他,建立了魏国,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221年时,又升他任侍中、尚书右仆射。224年时,曹丕亲自带兵伐吴,让司马懿镇守许昌,并改封司马懿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225年时,曹丕再次兴师伐吴,命司马懿留守许都,对内镇抚百姓,对外为大军提供军资。让他作萧何留守后方。

226年五月,曹丕病重命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

曹叡即位时就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十二月,司马懿因击败孙权的进犯而升任骠骑将军。

227年六月,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于228年正月率军日夜兼程前去新城平定了有贰心的孟达,又在西城的安桥、木兰塞等地拦阻了吴、蜀派出对孟达的援兵。

可以看到,司马懿在’曹操死后是一路升官,甚至到了辅政大臣的地位,成了曹魏的核心重臣。

这时的诸葛亮正于二二七年三月,上著名的《出师表》,然后驻军汉中。

曹睿听说诸葛亮在汉中,就想发兵就攻打,散骑常侍孙资给出他的看法:说“当时曹操亲征南郑,击败了张鲁,攻取了阳平关,但并没有乘机进攻蜀中,主要在于蜀道太难,应对蜀汉和东吴的战略是避免他们各自的地利,不争一时之功,他蜀汉有地形的优势,东吴有水军的利害,但我们不主动进攻他们,他们也没法威胁我们。如果你现在就要进攻汉中,要克服蜀道之难,还要动用我们镇守四方的力量,一旦有所失利,对我们的影响很不好,不如我们只需要坚守关隘,不让他们打进来,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几年过去,我们的力量日益强大,蜀汉和东吴就会弱小起来,那时机会就来了。”

曹睿听他说得有理,就停止发兵攻打的想法。

这个时候,都督雍、凉兵马的是贪财的夏侯楙,夏侯惇的儿子,曹操的女婿。而司马懿根本就不在长安,而是在宛城都督荆、豫州诸军事。

所以就没有了《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北伐前诸葛亮采取马谡的反间计,削掉司马懿兵权的事了。

说夏侯楙贪财,他在接任魏国的西北战区司令员的职务后,倒卖军粮,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时司马懿任中南军区司令,驻宛城,面对荆州一带的吴军,而东南战区司令是志大才疏的曹休,被东吴的周鲂使诈降计,中了埋伏,打了一个大败仗,不久就气死了。

所以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在对蜀汉有影响的魏国主要战区是西北战区,司令员夏侯楙无能,战力不行,间接影响的中南战区司令员能力很强,但离北伐的战场有些远,并且诸葛亮还给他找了一些事干。

诸葛亮给司马懿找的什么事干呢,司马懿就那么听话吗?

这个事情就是孟达的事。

当初封墙头草孟达挑动刘封拒绝营救关羽,等到刘备追究责任的时候干脆降了魏国,因为仪表出众,深受魏帝曹丕的喜爱,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日子过得很是如意。等到曹睿驾崩,桓阶、夏侯尚过世之后,孟达没了靠山,心里没底,有些五心不定。

诸葛亮知道了这些情况,就进行了诱降活动,蜀汉另一重臣李严也参与了此事,因为他们以前都是刘璋手下的东山派出身,关系密切。

但两面三刀的孟达并没有比较坚决的造反行动,诸葛亮一看,我逼你一下吧,让你下定造反的决定决心,就用你来牵制司马懿。

诸葛亮就暗中把孟达的反意透露给与孟达不和的孟达手下申仪,申仪又报告给了司马懿,司马懿一听这还了得,我得快速排除这个地雷吧,就在228年正月率军日夜兼程前去新城,让孟达以为司马懿要出兵,按一般走审批流程需要几个月时间的孟达疏于防范,被司马起家‘懿打了个措手不及,只用了不到二十天就攻克了孟达的城池,擒斩了孟达。之后司马懿回到了宛城。

回头来看,第一次北伐之前,魏延向诸葛亮建议由他率五千精兵,再带五千辅兵,从褒中道潜攻长安,但被诸葛亮否定了。

历史上很多人就论证魏延建议的可行性。

有人认为魏延的建议不可行,自然包括否认他的诸葛亮。

诸葛亮有他的道理,他是此次北伐的主帅,要对整个部队负责,他本是谨慎原则,认为这是冒险行为,一旦被阻,魏延所部就将全军覆灭。

此次北伐蜀汉军队不会超过十万人,有可能只有六七万人,魏延部一灭,损失太多,诸葛亮承担不起这个损失。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明末的农民军高迎祥部就是走的这条路,结果被阻,高部全军覆灭,本人也被擒杀。

所以,魏延的建议在他们看来是不可行的。

但又有类似的例子,比三十年后,邓艾走阴平小路,以疲惫之兵突然出现在蜀汉的后方江油,江油太守毫抵抗意志,马上投降,给了邓艾的粮草等装备,让他们恢复了战斗力,逼近成都,击败了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迫降了刘禅。

那魏延的建议也会有这样的结果吗?

前面分析了此次北伐的情况,面对的主要敌军战斗力不强,主帅夏侯楙也没有作战能力,同时,蜀汉从刘备亲征东呈失败后,蜀汉与曹魏之间再无点战争接触的情况,西北战区和魏国朝中对诸葛亮的进犯一点警觉都没有,从事后的结果来看,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如雷轰顶,受到震动,朝廷大臣不知有什么对策。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延的计划非常有可能像邓艾那样成功,也会让诸葛亮从大路攻过来在长安会师。

但后面的事情就存在变数了。

曹睿毕竟不是刘禅,不可能被迫降,绝不会像刘禅那样下投降书的。并且长安只是魏国的一部分,其他地方的军队一定会在曹睿的带领下围攻长安夺回失地。

就是诸葛亮取得了曹魏的西北地区,能不能在短时期内消化掉,形成很强的战斗力,面对曹睿从洛阳方向、司马懿从宛城方向,还有败退到凉州方向的郭淮等部的夹击了。

还有就是在魏国的内部作战,暂时的占领区内人心不稳等情况,都是蜀汉军队要面临的问题。以蜀军不到十万人的规模,要对阵远高于这个数字的魏国军队,诸葛亮可能不一定坚守得过去面,一旦在敌战区失败,很可能蜀汉出来的军队全军覆灭。

所以结论是:魏延的建议从战术层面上来说,很可能取得此次战斗胜利,但从战略上来看,却可能给蜀军带来灭顶之灾。

尤其是让魏国对以后可能被蜀国进犯的关键点作了准备,比如陈仓,就让诸葛亮在后面的北伐中吃了一个大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魏国   蜀汉   东吴   中正   汉中   士族   长安   战区   夏侯   军队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