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一古墓,考古学家进墓一抬头,看到一“盗墓贼”坐眼前

武则天孙女永泰公主墓出土文物精美绝伦,然而除了名贵文物外,还有具盗墓贼的尸骸也在墓中静卧百年。

墓里躺个盗墓贼

1958年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六千米之外的梁山上,几位农民放炮炸石,炸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的合葬墓——乾陵。

1960年2月,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开始对墓葬进行发掘工作。

经考察,乾陵占地辽阔,除了主墓外,还有17个小型陪葬墓,永泰公主墓便是乾陵17座陪葬墓之一。

1960年至1962年,国家对永泰公主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这是自成立新中国以来考古界发掘唐墓中最大的一座。

经过几天的发掘,专家们得出初步考察结果:永泰公主墓前排列有石狮1对,石人2对,华表1对,整体为覆斗形,墓道全长87.5米,宽3.9米,墓室深16.7米。

全墓由墓道、5个过洞、6个天井、甬道、8个便房、前后墓室组成,象征着永泰公主生前居住的多宅院落:过洞相当于皇宫宫城的城门、殿门;前室和后室,相当于前后朝,整个地下建筑,完全仿照宫城的模式布局。

墓道两侧画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和由身穿战袍、腰佩贴金宝剑的武士组成的仪仗队。

天井两侧的8个便房内放着各种三彩通群和陶瓷器血等随葬品。

墓室中摆有棺椁,石檀内凌乱地混杂着腐朽的棺板、灰、淤泥以及骨架,但仍然可以清晰看见人头骨及1个下颗骨在檀内东北角,说明这是一座二人合葬墓,并且与墓志文记载相符。

发掘进行到第六天时,工作人员还在天井附近发现了一个盗洞,与以往所见盗洞不同,这个洞口竟然有一副骨架,骨架旁边有一把铁锹,四周还散落有金、玉饰品,据推断应该是宋代人。

结合情景来看,这个骨架显而易见就是盗墓贼了。

经观察,盗洞洞口没有遭到破坏,依旧能够容人自由出入,这就说明墓中的盗墓贼是失去了自主行动的能力,从而没有能够爬出洞口。

盗墓贼不可能单独行动,一般都是一伙人一起下墓,在墓里各有分工,大家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照应,但是人一多往往就意味着事后分到每个人头上的赃物就少。

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盗墓贼本就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事成后见利忘义过河拆迁的行动也就屡见不鲜了。

永泰公主墓中这个盗墓贼估计就是遭遇到了同伙的毒手,其他人为了能够多分得赃物从而狠心地将留在最后的人砍死后扬长而去。

这个人估计到死都不会想到,自己没有死在错综复杂危险重重的墓中,反而死在信任的同伴手里,可见人心叵测。

永泰公主墓虽然被盗,但仍出土了包括壁画、各种材质的俑、金、玉、铜器等在内的珍贵文物,数量加起来足足有1000多件。

墓内的壁画也丰富多彩,墓道、过洞、甬道和墓室顶部都有壁画,前墓的壁画上主要都是些身穿华美衣服的侍女。

这些手中侍女体态丰盈,神态各异,手中都拿着各种生活用品,有的则在环顾四周,有的似乎在悄声细语,仿佛正行进在路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后墓室墓顶画有天象图:东边是象征太阳的三足金鸟;西边是象征月亮的玉兔;中间是银河,漫天星斗,颗颗在天体中都有固定的位置。

这充分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天文学。

死因成谜的永泰公主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中宗李显的七女儿。

公元701年,年仅17岁的永泰公主在洛阳去世。

根据墓志铭记载,李仙蕙因难产而死。

而据史书记载,她确实因为非议自己祖母武则天和其男宠的丑死,被赐死的。

中宗登基后,也许是思女心切,没过多久就追封他惨死的女儿为“永泰公主”,并在公元705年将永泰公主与其丈夫在乾陵东南合葬。

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文学资料上记载的女皇武则天在古稀之年,仍宠幸张易之和张昌中,二张俨若王侯,有资格每天跟随武则天一起参加早朝,听政完毕,他们会继续到后宫陪侍。

武则天又在宫中设置了控鹤府,公开招募了大批的文人学士,以张氏兄弟为核心,形成了一股新的亲信政治集团,从此后,二张仗着武则天的袒护恃宠而骄,并且开始插手干预朝政。

而武则天也有意把政务委托他们处理,连复立庐陵王为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是由二张及吉顼策划办成的。

文武大臣深为张氏兄弟干政所惶恐,大足元年(701年),当时的皇太孙李重润与妹妹李仙蕙及妹夫武延基一起私下议论了武则天的这番行事,对张氏兄弟的所作所为深感不满。

不幸的是,张易之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一怒之下让太子(即唐中宗李显)处置他们。

李显一向无能,这时又慑于母亲的压力,最终只能下令让自己的儿女和女婿三个人同时自杀身亡。

但是,很多人对这样的说法并不同意,有人认为永泰公主是由于怀孕患病而死。

西安医学院的人体解剖学家们,对永泰公主墓中出土的遗骸进行了精密的研究,发现她的骨盆形状窄小而畸形。

若是放在现代,这种情况下母亲通常会选择用剖腹产来安全产下孩子,母子平安,但是古代医学条件落后,这种不利的条件有很大可能会使得母亲在生娩时与婴儿一起死亡。

至此,永泰公主的死亡原因已经揭晓,她显然是死于难产。

尽管永泰公主是死于难产而非自杀,但从种种记载来看,她的死与武则天之间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时,懿德太子李重润、魏王武延基是死于九月初三日,而永泰公主在此日就接踵而亡,极可能是因为丈夫、胞兄被杀,在担忧害怕自己命运的同时又为家人惨死而伤心,多种负面情绪夹杂引起早产而死。

有人认为即使永泰公主没有先天生理缺陷而能顺利地生下孩子,或许依旧不能逃脱死亡或被流放迁徙的命运,这一点,从章怀太子李贤等许多宗室近亲的悲惨遭遇就可以很好地得到验证。

总的来讲,关于永泰公主的种种死因,目前还尚难判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但是,至今人们大多还是认为,武则天的冷酷无情与永泰公主早亡脱不了干系。

乾陵文化

营建乾陵是武则天的功绩。

武则天之所以能成为女皇,得力于唐高宗的赏识和支持,因此,唐高宗死后,武则天决心为唐高宗修建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进一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

既然唐太宗的昭陵在九峻山,创建了“因山为陵”的模式,并且与高祖的献陵同在渭北,因此武则天便派人去渭北山系“看风水”占卜吉区,于是选中了梁山。

梁山位于长安西北的“乾”位,主峰海拔1047.9米,南二峰东西对诗,九处其东,武水环其西,北连丘陵,南望太白,挺拔俊秀,确实是形胜之地。

因此,武则天立即批准,并任史部尚书摄司空韦为山陵使,经过规划后,乾陵陪葬墓在梁山山麓东南一带。

乾陵整个建筑布局,充分展现了“因山为陵”的模式。

它利用梁山主峰和南面的两个东西对時的小峰,作为布局的骨架,宛似一个巨人仰面躺在那里。

乾陵之所以是我国历史上一座不可多得的宝库,能够形成独特乾陵文化的原因有五个:

第一便是乾陵中独特的17座陪葬墓。

据《唐会要》卷二一《陪陵名位》载,陪葬的主人分别是章怀太子贤、懿德太子重润、泽王上金、许王素节、郑王守礼、义阳公主、新都公主、永泰公主、安兴公主、特进王及善、中书令薛元超、特进刘审礼、礼部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右仆射刘仁轨、左卫将军李谨行、左武卫将军高倪,计16座,另一座则是尚书右仆射杨再思墓。

这17座陪葬墓,是乾陵文化的17个闪光点,特别是已发掘的永泰、章怀、懿德三墓,文物十分丰富,是乾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是乾陵中瑰丽的壁画。

乾陵唐墓壁画在乾陵文化中,讫今最辉煌灿烂的部分,当属已发掘的五墓中的壁画。

其中是永泰公主李仙惠、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三墓中出土的100多幅壁画,题材广泛,制作精美,绚丽多姿,人物逼真,形态各异,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幅幅堪称无价之宝。

文明海外的有永泰公主墓中的《侍女图》、石柠线画《戏鸟图》,章怀太子墓中的《打马球图》《狗猎出行图》《观鸟捕蝉图》《礼宾图》,懿德太子墓中的《建筑图》《车马图》《驱猎狗图》等等。

这些壁画内容极其丰富,是研究唐代前期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工艺水平、各民族关系、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第三是乾陵的唐三彩文化。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质生活用品和捏塑艺术作品的总称。

“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非实指三种色彩,釉的颜色有黄、绿、白或黄、绿、蓝、猪等,交错使用。

唐三彩是我国彩陶艺术史上的奇迹,色泽绚丽夺目,造型逼真生动,因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而翡声海内外。

迄今为止,以西安、洛阳附近发现的唐三彩质量最优,而西安附近又以乾陵、昭陵陪葬墓出土的最驰名,如永泰公主墓出土的三彩剪景马,章怀太子墓出土的大型三彩马、镇墓兽、武士桶、文臣桶等,懿德太子墓出土的彩绘骑马桶群等。

唐代艺术家和工匠们这些杰作,又为乾陵文化苑地增添了绚烂的一枝。

第四是乾陵宏伟的地形特征与地理位置。

从实地勘探证明,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帝王陵,是唐十八陵的典型,是唐陵之冠。

乾陵布局最好地体现了因山为陵、气势雄伟的模式。

梁山北峰最高为陵之主体,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是陵之天然门户。这一点当然与选择山势好有关。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不仅“地宫”未被盗,地面石刻群风貌犹在,尚能体现当初的气势:陪葬墓壁画也保存完好,题材广泛,色泽艳丽,令举世瞩目。

所以有的学者说:“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座陵墓,迄今保存最完好,它作为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

乾陵石刻群的杰出及影响深远,乾陵的主体气势雄伟,宏大壮观,因而石刻群也很集中。

有些学者认为,乾陵石刻群不仅在数量上是以前帝王陵墓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创作题材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是前代陵墓所少见的。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唐十八陵的调查表明,从乾陵开始,以后诸帝王陵的石刻群的组合均沿袭乾陵而来,并形成一固定的制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乾陵文化独特的第五个原因是乾陵生动地反映了各民族友好关系。

唐太宗的祖母、母亲都是鲜卑族人,同时他具有远大的政治眼光,能够顺应各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实行较为平等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因而被各少数民族共誉为“天可汗”,成为中华各民族公认的皇帝。

唐高宗、武则天也继承了太宗的民族政策,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盛唐文化反映了各民族融合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

乾陵唐墓壁画中的许多人物身穿胡服、头戴毡帽、脚踏皮靴,这些或是胡人形象,或是表现内地人们。

石刻艺术“六十一蕃臣像”,身着中国各民族服饰,他们原为各民族君长,现任唐朝各类官职,生动地反映了唐朝多民族大融合的景象。

《历代陵墓》;西安出版社;2018.01

《中国历史之谜》;南海出版公司;2015.02

《中国建筑图解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永泰   梁山   懿德   墓道   墓室   考古学家   西安   壁画   古墓   太子   各民族   抬头   眼前   公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