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首部沉浸式戏剧《郑家夜宴》郑家大屋首演,南都记者探班

这个国庆假期,不论是到澳门旅游的旅客,还是澳门本地的小伙伴,都可以欣赏到澳门“首部世遗爱国主义教育”沉浸式戏剧《郑家夜宴》,该剧汇聚了粵港澳大湾区多位著名的戏剧演员,于10月3日-5日在澳门郑家大屋进行6场预演。

《郑家夜宴》故事以1888年为创作背景,救亡图存为主基调,讲述了郑观应在郑家大屋深居简出,潜心钻研并反省自己多年来对国家、民族及世界的看法,整理前作并开始《盛世危言》的写作。

重返历史现场——郑家大屋,自带剧本杀元素

作为澳门首部爱国主义世遗沉浸式戏剧,《郑家夜宴》自带剧本杀元素,因此,来宾和观众不仅是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他们不仅能够零距离地观演,而且在观演过程中重回19世纪,带着角色和任务穿梭在每一幕演出场景中。这种模式在突破观影规限之余,也大大增加了趣味性,有助于观众更设身处地式地体悟先辈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理解先辈们的所做出的选择。

据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会长李卉茵介绍,《郑家夜宴》剧情通过大屋入口前廊、通奉第、馀庆堂和大院大屋4个地点,构成4幕沉浸式戏剧场景串联。本剧最大的亮点是将传统戏剧、歌舞以及创新的沉浸式互动体验等元素熔为一炉,同时选取在澳门世界文化遗产——郑家大屋原址进行演出,力争还原100多年前郑观应及孙中山等人为中国社会变革寻求出路的真实场景,让观众切身感受在迷茫晚清末世里国人希望救亡图存的热切愿望。

该剧由澳门中联办宣文部指导,澳门特区政府旅游局为支持单位,澳门特区文化局提供场地支持,澳门科技大学郑观应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南光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澳门中华昆曲文化协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戏剧协会主办的。该剧9月底在广州天河区T.I.T智慧园进行联排时,南都记者进行了探班。

郑家大屋通奉第是《郑家夜宴》的演出场景之一。男主角郑观应由国家二级演员李跃辉饰演。

总导演王钰涵:挑战一直在,创新也不会停止

南都记者探班的当天排练的内容是《郑家夜宴》开场的迎宾场景,虽然场景中角色众多,但现场工作人员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演员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将旁观者瞬间拉入戏剧演绎的场景之中。趁着大家伙休息的时间,南都记者对总导演王钰涵、漫画作家黄天俊、演员李跃辉和演员孙聪等进行了采访。

《郑家夜宴》总导演王钰涵表示,沉浸式既是本剧最大的亮点,也同样是最大的难点。为了让观众能够有深度沉浸的体验,导演及创作团队需要花费很多的心思,从演员的表演、服装的搭配到化妆、音乐、道具,高度沉浸体验,要求团队与团队之间的高度配合和演员的高度集中。观众参与到戏剧中的零距离互动,意味着故事从开幕到结束必须是一气呵成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应对现场种种突发状况的准备,这对于演员的反应能力和幕后工作人员的注意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观众能够保持高度专注,从而深度参与到故事中,导演和创作团队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不同于常规舞台剧,《郑家夜宴》在体量上争取精简,尽量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王钰涵导演向南都记者“剧透”,由于场地的限制,演出的过程中会将观众分为两组,各自体验两条不同的线路,这样,观众不止可以体验这部戏剧一次,两条线路可以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整个戏剧表演过程中,不仅融合了戏剧表演的基础元素,同时又有当下受到年轻人欢迎的剧本杀元素,大大增强观众与戏剧的互动性。每个到场的观众都会获得一个锦囊,锦囊中为观众们各自设定了清晰的人物身份,这样,观众带着属于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能够完全参与到1888年的这场宴会当中。在戏剧推进过程中,导演也设计了一些互动元素,观众可以通过锦囊中的道具与演出发生即兴互动,甚至可以扮演刺杀孙中山的杀手。“我们勇敢地将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角色交给每一场不同的观众,这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我相信每一场表演中观众与演员都能够产生不同的火花,我们也正为此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准备工作。”王钰涵导演说。

不过,观众也不必担心戏剧过于“烧脑”,只需要带着赴宴的轻松心情前往体验即可。王钰涵导演告诉南都记者,虽然融入了剧本杀元素,但这部戏剧本质上还是一个文旅项目,主办方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因此,这部剧更多的是希望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及与孙中山之间的思想交流呈现给大众,“希望观众能够更多地接受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祖国的历史。认识到我们中国在那个年代有怎样的有识之士,他们的思想在当年进步到什么程度。”

《郑家夜宴》另一特点,是戏剧由来自澳门的演员和大湾区内地城市演员联袂演出。剧团有湾区表演团队和澳门表演团队,每个团队的演员大约20人,每个角色都设置有A角、B角甚至是C角,以确保50场演出顺利地进行。

《郑家夜宴》预演现场,观众是观看者,也是参与者。

王钰涵导演透露,《郑家夜宴》未来还会在中山上演。因此接下来,创作团队与中山政协、文化局、文旅局一起,携手在中山打造沉浸式戏剧。沉浸式戏剧不像常规舞台作品可以完全照搬,随着环境的变化,表演也会不同,许多项目需要调整和优化。“挑战一直在”,王钰涵导演说,“但是越刺激越有利于创新,我们作为职业戏剧人也好,我们的策划人也好,团队也好,都是要不断挑战的。”

《澳门郑观应》主编黄天俊:让更多人听到澳门的故事

戏剧《郑家夜宴》改编自黄天俊的漫画作品《郑家寿宴》。2022年是郑观应先生诞辰180周年,澳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郑观应先生,黄天俊作为澳门漫画从业员协会会长,也决定用漫画的形式来纪念伟人。

黄天俊不仅是漫画作品的作者,同时也在《郑家夜宴》中扮演郑观应的四弟郑观桂,这一角色是不同于漫画的新角色。黄天俊认为《郑家夜宴》在郑家大屋中上演是一件很特别的事,也能够给观众更强的代入感,回到1888年的历史、沉浸式体验澳门人的生活。

漫画《郑家寿宴》讲的是郑观应70岁大寿上发生的故事,此时的孙中山已经成为临时大总统了。通过漫画中不同人物的对话,读者能够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历史处境。而与漫画不同的是,戏剧《郑家寿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进行了改动,戏剧中的郑观应只有50岁,孙中山更只是一个20几岁朝气蓬勃的青年。戏剧中令黄天俊得意的改动是将漫画中的外国人改成了剧中的飞南弟。黄天骏认为,飞南弟的家族在当时的澳门很重要,他同孙中山的关系也很好,但是现在却鲜有人了解他,这样的改编,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澳门的历史。同时,剧中也加入了很多香山文化,更有真实性和历史感。

演员李跃辉&演员孙聪:我们不是“对付”观众

广州籍演员李跃辉、孙聪分别在《郑家夜宴》中饰演郑观应和年轻时期的孙中山。在剧中,两人重要的一场对手戏,交代了郑观应与青年孙中山是如何相识相知的——郑观应请来了年轻的孙中山为自己治疗风湿病,在治疗之余,二人产生了思想的交流。孙中山在郑观应思想的熏陶下,结合其他外来思想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对于当下时局的系统观点,这一思想的交锋与传承,对于孙中山未来的政治历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国家二级演员李跃辉已经不是首次参演沉浸式戏剧,但是他认为不同于以往参加过的戏剧,《郑家夜宴》的环境融合度更高,与观众互动程度更高。这次戏剧充分利用了整个郑家大院,同时融入了如南京越剧等岭南文化和一些外来文化。不仅如此,澳门本土演员的参演也使得剧中角色更加真实。

对于首次参演沉浸式戏剧的著名青年话剧演员孙聪来说,相比于过去演员之间在排练中产生的默契和固化模式,《郑家夜宴》打破了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第四堵墙”,观众也不再只是欣赏和观望,而是参与到整个戏剧的推进中来,观众的即时反应会更大地刺激演员,而演员也能够更大程度地带动观众的情感。沉浸式戏剧对演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要带着角色的感觉,“在表演的间隙,你要跟观众形成一种合理的交流。”孙聪告诉我们。

沉浸式戏剧意味着每一场的观众都可能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对于演员的即兴能力有很大的要求。“我们不是‘对付’观众。”然而李跃辉和孙聪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尽量让观众参与进来。”两位演员在排练时预设了多种方案,以期在现场能够与观众有效沟通,进而消除观众的表演障碍,让观众能够深度参与到戏剧中,与演员角色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当谈到对各自饰演的角色的理解,两位演员都若有所思。

郑观应是一个爱国商人,他热衷于做慈善、扶贫济困,当时社会上许多人都受过他的慷慨相助。郑观应更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通过接触外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早早地开眼看世界,写出了《盛世危言》这本书,表达自己对中国未来政治方向的预判。郑观应的思想影响了包括孙中山、康有为等一代有识之士。“郑观应的伟大在于他的思想,他是一个很伟大的思想家,他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历史人物。”演员李跃辉总结道。

孙中山先生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非常熟悉的人物,演员孙聪在接到角色后,了解了孙中山先生在清末的自省和思想的改观,以及在香港行医过程中受到的外来思想的影响。“他没有停止过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思考。这是一种对那个时期、对未来的思考。”在孙中山身上,演员孙聪学到了这种不断思考的精神。

对于两位优秀的演员来说,表演中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寻找相隔了100多年的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的内核,又如何在短短一部戏的时间内将伟人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为了做到这些,两位演员在背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伟人的画像、雕塑。演员李跃辉举例:“郑观应的雕像,不是像中国传统雕像比较谦恭内敛的姿态,他是双手叉腰的,这显示出一种放眼看世界的宏伟志向,以及一种精神领袖的气质。”

问及印象深刻的台词,演员李跃辉的眼神变得坚定深沉,一瞬间,他似乎化身为了郑观应,穿越百年的时光,铿锵有力地向我们表达自己的信念:“有识之士皆以爱国为崇高之志,报国为终身之责。我们团结一致,雪耻报国,为中华的复兴奋斗终身,鄙人深感欣慰。希望与道路就在诸位脚下,而道路的光明在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在于我们心中牢不可破的信念。我相信十年后、百年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再战乱频发,不再民不聊生,我们的国家一定会繁荣昌盛,民富国强!”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含章

视频:N视频记者 陈杰豪 实习生 林欣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澳门   夜宴   戏剧   首部   观众   导演   演员   角色   团队   记者   漫画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