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名将许继慎

许继慎,又名谨生。安徽六安县土门店人,1901年出生于中农家庭。早年在安庆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参加了五四运动,并被选为安徽省学生总会常务委员,任联络部部长。1923年秋,因他领导学生痛打贿选的省议员,遭反动当局的通缉而逃亡上海,入上海大学旁听。1924年春,至广州,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黄埔军校党所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中的骨干,坚持与国民党右派分子作斗争。

许继慎

1924年11月,许继慎毕业于黄埔军校,被分配在军官教导团担任排长。1925年参加了两次东征。第一次东征以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连连长,第二次东征任营长。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迫使许多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许又被党派往叶挺独立团任第二营营长。同年7月举行北伐,参加了有名的汀泗桥、贺胜桥和攻克武昌等战斗,立下了战功,旋任叶挺独立团参谋长。不久,该团扩编为第二十四师,许继慎任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1927年5月,湖北军阀夏斗寅联合四川军阀杨森,企图乘虚夺取武汉,武汉革命政府处于危急关头,许继慎奉命率领七十二团和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生,奋勇抵抗,在武昌的纸坊车站将夏斗寅部击溃。许继慎在这次战斗中身负重伤,留在汉口治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许继慎到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1930年3月党派他到鄂豫皖根据地。为了统一指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党中央指示,鄂豫皖红军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许继慎任军长。他在部队编组的过程中,与曹大骏、徐向前等积极整顿部队,建立各种制度,使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地区的三支革命武装迅速组成为红一军,战斗力也有了很大提高。6月中旬他与曹大骏率领红一军的二师、三师在皖西地区,连克独山、麻埠、流波疃、霍山、英山等城镇,歼敌两千余人。以后进抵京汉线,与一师会合。

1930年12月,敌人对鄂豫皖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许继慎率领红一军东出皖西,先后在六安至金家寨、麻埠、独山等地歼敌三个营和大量地方反动武装,接着又在东、西香火岭歼敌两个团,在商城叶家墩子歼敌两个团,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巩固和扩大了皖西根据地。

1931年1月,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许继慎改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参加了攻打麻城磨角楼战斗。2月,参加了攻打光山新集战斗。3月,参加出击京汉线,在双桥镇全歼散三十四师的战斗。5月,许继慎又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皖西军委分会主席兼第十二师师长。

1931年4月,张国焘由中央派到鄂豫皖根据地,积极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他下车伊始,便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党和红军大加非难。在6月28日中共鄂豫皖分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张国焘公然完全否定了鄂豫皖苏区过去的工作成绩,提出要改造这个苏区的党,改造这个苏区的红军,特别是在红军问题上提出“首先改造红军成份,加紧红军中的肃反工作”。张国焘的错误言行,一开始就遭到党和红军的高级领导同志的不满和抵制。而张国焘却从宗派主义出发,自恃是中央派来的,以家长制的作风,无情地打击迫害这些持不同意见的领导同志。

1931年6、7月间,红军领导徐向前、曾中生等同志与张国焘在关于红军行动方针问题上展开了一场争论。许继慎的被害是和这场重大争论有着密切关系的。

1931年上半年正当蒋介石调兵遣将向江西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时,党中央指示:鄂豫皖苏区的红军要以自己的积极行动配合江西苏区的反“围剿”。为达此目的,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只有选择好适应的作战方向,才能大量消灭敌人,发展壮大苏区。

于是1931年6月28日的鄂豫皖分局扩大会议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会上红四军领导同志与张国焘在这个问题上发生分歧,展开了一场争论。张国焘主张把红军主力放在京汉线以东的光山、黄安、新集周围的狭长地带,对付夏斗寅的少数部队,并清剿根据地内的民团,他以为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周围的安全。

如果按照张国焘的错误主张办,则正好是蒋介石所希望的。而参加会议的四军领导人则主张只有抓住敌人对鄂豫皖苏区暂时采取守势的时机,留少数部队在根据地内剿匪,将主力东出皖西,南下英山,并向崭春、黄梅、广济地区发展,这样既能有力地配合江西中央红军的反“围剿”,又能发展鄂豫皖苏区,扩大红军,补充给养。

斗争的结果,张国焘表面上放弃了他的主张,同意了南下作战方针,但内心却更加怀恨反对他意见的同志。在斗争中许继慎就是尖锐地批评张国焘错误主张的一个。

实践证明,南下作战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7月下旬红军在军长徐向前、政委曾中生率领下开始南下,首先进攻英山,8月1日经过英勇顽强的战斗,攻占英山县城,全歼守敌,俘敌团长以下一千八百余人。

打下英山后,对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南下前张国焘坚持打太湖、安庆等大城市,他认为这样才能威胁南京,支援江西苏区。而徐向前、曾中生等研究认为打安庆是不可能的。因为安庆远离根据地,要翻过几座大山,通过近四百里的白区,沿途又有陈调元部队驻守,打安庆显然是错误的。四军领导认为应乘胜出击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向长江北岸推进,那里是大别山的南麓,曾是红十五军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好,物资比较丰富,进可攻,退可守。

根据这些有利条件,四军领导决心立即将主力向蕲、黄、广地区进军。于是一面行动,一面向分局报告,部队进展顺利,8月18日奔袭蕲春之北的漕河镇,全歼故第八旅,活捉旅长王光宗以下一千六百余人,缴枪一千二百多支,炮十四门。9月1日在洗马畈地区又歼灭前来堵击的敌三个团。南下一个月内连克英山、浠水、罗田、广济四城,共歼敌七个团,生俘五千余人,缴枪四千多支。这次南下作战的胜利,震动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江西苏区的反“围剿”斗争。

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既要“进剿”江西苏区,又怕长江北岸红军的继续进攻,顾此失彼,难以应付,迫使原拟去江西的胡宗南师也暂时停止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采取“反奸计”的手段,破坏红军。他指使其特务头子曾扩情制造一个离间红军干部的阴谋,曾扩情借与许继慎在黄埔军校同学的关系,给许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对许继慎投奔国民党一事表示欢迎(这是敌人捏造的),假意叫许于8月某日把部队带到武穴投蒋,在那里扯起青天白日旗为标志,还说蒋校长任命许为xx军的军长,赏洋十万元,等等。

许继慎接到这封信后,立即连信和送信人一起押送到军部。军长徐向前,政委曾中生分析了敌人的来信之后,即连人带信送分局处理,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根据许继慎同志的一贯表现,不会有什么问题,这完全是敌人用阴谋来破坏我们。

这时张国焘已经在新集留守的红军中开始了所谓的肃反运动,他见到这封信以后,以为有了根据,便进一步在红军中加紧肃反,逮捕了军委参谋主任李荣桂等多人,在严刑逼供下,制造出许继慎、熊受暄等人确要把部队拉到长江边投降蒋介石的所谓“全盘反革命计划”,并诬蔑四军南下行动是受了“反革命分子的怂恿和蒙蔽”。这时张国焘又接到了徐向前、曾中生从前方送来的改变行动计划的报告,立即回信批评四军改变东进计划是“违反分局命令”,是放弃了援助中央根据地的任务,等等。并严令四军立即回师北上。紧接着张国焘又特派陈昌浩于9月13日乘红军的唯一的一架飞机赶到麻埠,向部队宣布撤销曾中生红四军政委的职务,并由他接任政委的命令,同时就在麻埠的四军中开始了肃反。先抓了一批师以上的领导人,许继慎就是在这时被捕的。

9月底部队移驻白雀园地区,这时张国焘亲自坐镇,指挥四军的肃反。他把党内斗争、思想问题同肃反问题混淆在一起,对广大干部进行无情的打击,残酷的斗争。他荒谬地提出了“改造党、改造红军、改造苏维埃”的口号。“还说要在两条路线(反左与反右)的斗争中贯彻肃反”,“从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中发现反革命的线索”。因此,从机关到连队接二连三地一批又一批地抓人,使人们惶惶不安。许继慎就是在11月的一天被杀害的。

许继慎的死,是张国焘一手制造的冤案。是张国焘对党、对人民欠下的一笔血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英山   黄埔军校   红军   鄂豫皖   安庆   苏区   江西   根据地   名将   部队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