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刘少奇夫人重返韶山毛主席故居,怔愣良久提笔留下一句话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83年11月,一行人正缓缓地向湖南韶山村上屋场的东边方向走去,队伍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为首的一个老太太目光坚定。

越靠近那栋建筑,老太太的步伐越发的缓慢。终于走走停停,一行人站定在了“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牌匾前。

跟着老太太的几个人,只默默地看着这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不发一言,没人知道此时满眼沉思的老人在想什么。

良久,一行人跟着老人的步伐走进屋子里,老太太走得很慢,她像是第一次来这里一样,一步一步,边走边看着这与从前无二的陈设。

时间仿佛就这么随着老太太的视线被拉回来二十多年前,那还是她第一次来这里。不同的是,那时候这位伟大的领袖还在。

回忆着那段一起经历过的峥嵘岁月,老人不由得感慨万千,离开前,她郑重地在纪念馆留下了一句自己的题词:

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

王光美为什么会写下这句话?在那段革命岁月里,她与毛主席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学霸千金

1921年,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同样特殊的是,王光美也在这一年来到了这个世界。

时任农商部工商司司长的王治昌,正在美国出席华盛顿九国会议,讨论裁减海军和太平洋问题。

但就在王治昌迎来自己的事业顶峰的时候,他收到了家里发来的电报——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出生了!

当时已经有6个儿子的王治昌,在接到了女儿出生的电报后,顿时喜不自胜,恨不得立刻飞回家抱一抱女儿。

很快他就给家里回信,因为女儿是降生在自己出席美国会议期间,因此他给女儿取名为“光美”。

和当时普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不同,王光美的母亲董洁如,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实业家,她自己也是毕业于北洋女子师范学校,有文化又知书达理,因此也拥有极高的远见。

她极力赞同自己的孩子们学好知识,小光美从小就和哥哥们一样,精通英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除此之外,似乎是生来就拥有极高的学习天赋,小光美自进入学校起,成绩就没让父母操心过。

进入中学后,她在数理方面的天赋就更为明显了,次次优异的成绩单,让她几乎成为了每个数理老师的掌上宝。

也是因为她出色的成绩,王光美还被同学们称作“数学女王”,学校里悬挂了好长时间她的照片,后来荷兰图书馆里都能看到这个“学霸”的成绩单。

如果不出意外,接下来的故事也是顺理成章,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物理系,毕业后顺利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然后继续深造或是任教,过一段她梦想的生活。

事实上,王光美也确实是这样打算的,可能是因为家庭的缘故,她从小的志向也非常远大,一直以来,居里夫人都是她的偶像。

同样的,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拿到居里夫人那样的成就,为国家的物理事业尽一份力。

毕业后的王光美,曾经想过要去美国继续深造,这几乎是物理界人的共识,她会去美国继续攻读博士,然后成为物理界中流砥柱式的人物。

但谁都没有想到,拥有如此天赋的王光美,却放弃了物理,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两难抉择

很多人直到现在,都为王光美最终放弃了物理这条路感到可惜,但其实王光美最终走进革命队伍,早有迹可循。

王光美的几个哥哥,其实都和共产党有亲密的联系,三哥作为医生经常顶着风险,为八路军采购药品。

四哥更是直接成为了中共地下党员,负责传送中共北方局和延安之间的情报。

她的五哥还成为了一名空军飞行员,直接参与作战,击落过不少日军战机。

哥哥们常常在自己耳边念叨共产党的事迹,这让王光美对共产党也产生了兴趣。

尽管一直都在读书,但实际上王光美也没忘记关注国家局势。早在读书期间,她就和北平的中共地下党员有了联系。

她了解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也明白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怎样的危难之中,因此她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像哥哥一样,为国家、为党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1946年春节期间,日本已经宣布投降,国共两党正处在激烈的斗争中,当时王光美已经决定了去美国深造,这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正当美国密歇根大学发来了录取通知时,王光美的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当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正处在僵持阶段,野心勃勃的美国,又对中国虎视眈眈,通过其他途径帮助蒋介石来插手中国内政。

那时我国刚刚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正是需要发展的时候,于是三方提出了停战协定,并约定好开会商讨协定内容。

就在一切东风具备的时候,共产党内部遇到了一个难题——谁来担任这次会议的翻译呢?

这个时候,和王光美熟识的学校工委会领导人崔月犁,就将和地下党建立深切联系的王光美,给推荐了上去。

王光美一家都为共产党做过不少贡献,她自己本身也确实精通英文,翻译对她来说不成问题。

综合考虑后,我党领导人果断选择了向王光美发出了邀请,希望她能作为翻译参与此次的北平调停工作。

看着手里的邀请条,再看着坐在一边满眼期待地看着自己的中共地下党人,王光美犹豫了。

她是高兴的,这次邀请代表着她被组织的认可,面对国民党和共产党,她当然毫不犹豫地站在共产党这里。

但她刚刚才接到了密歇根的大学的入学通知,对方通知她尽快办理入学,如果她答应了共产党的邀请,就意味着她将会错过这次实现梦想的机会。

该怎么选呢?她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共产党需要我,我怎么能推辞呢?”

很多年后,当有人问起王光美,当时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她的回答显得很坦然。

是的,面对梦想和信仰,她选择了后者。

对她来说,相比起一个物理学家,国家此刻更加需要一个翻译员,于是她毅然收拾起了行囊,准备前往北平军调部。

也是从此,这个女孩在走向着科研的道路上,拐了个弯。

峥嵘革命岁月

带着中共地下党递来的纸条,时任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秘书长李克农,热情地接待了王光美,并例行正常流程对她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基本审查。

此后,王光美正式成为了军调部中共方面的一名译员。

来之前王光美其实是忐忑的,她此前从未接触过这样大的翻译会议,但事实证明,党的认可是对的。

第二天在陪同叶剑英一行的调停工作中,王光美完美地完成了这次翻译工作,促成了这次《国共停战协定》的签订。

不过可惜的是,蒋介石的野心显然并不是这么容易满足的,会议之后没多久,蒋介石方面就翻脸不认人,单方面撕毁了这次协定。

国共内战就此爆发,军调部也成为了一个空壳,在组织的安排下,王光美很快就跟随队伍撤出了北平,踏上了去延安的革命道路。

事实证明“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和父母匆匆告别后,王光美开启了延安之行,在这里,她同样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的。

刚到延安的时候,很多人都担心王光美对这里的生活不习惯,毕竟前二十多年,王光美一直都生活在北平。家庭条件优渥,过的是真正的“富家小姐”的生活。

相比之下,我党当时的生活状况并不算好,住窑洞、吃野菜是常有的事情,如此大的落差,组织上生怕王光美不能适应。

然而王光美虽然家境优渥,家中却从来不娇惯孩子,相反,王光美从小就从哥哥那里,听说了延安的各种风土人情,并一直希望自己能亲眼看看这个“革命的发源地”。

虽然一开始有些不适应,但她也从来不是矫情的人,很快就和这里的同志打成了一片。

这里的一切,对于王光美来说都是新奇的。

刚来这里的时候,她的工作不算忙碌,为了多了解了解前辈的革命岁月,她和同行一起的译员们,经常四处串门。

延安的领导人们,也十分欢迎这些愿意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年轻人,大家聚在一起常聊到战场上的故事,王光美一听就是大半天,有时候听不够还要缠着这些领导继续讲。

刘少奇

其中待人最热情,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朱德,常常被这群充满求知欲的学生缠得无奈,只能一个接一个地讲自己在战场上的故事。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德将军带着这些年轻人,认识了另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刘少奇。

王光美对刘少奇早有耳闻,早在北平的时候,她就读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的作者正是刘少奇。

不过这个时候谁都没有想到,以后两人的生活,会产生紧密的交集。

王光美在延安的生活,很快也忙碌了起来,她继续做着翻译工作。不需要翻译的时候,她就去土改学习班,学习土改工作。

也正是因为参加了土改工作,和刘少奇当时的工作性质相同,两人经常会见面聊一聊工作进程。一来二去,两人之间居然擦出了不一样的爱情火花。

夫妻相知相伴

刘少奇是个严肃的人,常年从事政治工作,也造就了他不怎么喜形于色的性格。

所以,他虽然对这个年轻有活力的女孩子有了好感,却从来不知道怎么表达。

而刚进入工作状态的王光美,也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对这个时常在工作上给自己帮助,关心自己生活的人虽有好感,但根本没想到这个似师似友的男人,会对自己也产生好感。

后来,刘少奇被调任到其他地方搞土改,临行前他还向王光美发出了邀请。

可惜,当时并不知道刘少奇心意的她,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毕竟她在延安土改工作尚未完成,哪有工作做到一半换地方的道理。

后来两个人确定关系之后,王光美每每想到刘少奇的这次邀请,都还会打趣丈夫。

不过幸好因为两个人的工作性质相似,平常私下的交流也不会少。因为要讨论工作相关的事宜,两人经常通信,关系不但没有因为分隔两地而疏远,反而更加亲密了。

只不过两个人都向着先以工作为主,谁都没有主动戳破这个窗户纸。

虽然当时刘少奇已经有过一段婚姻,还带着前妻留下的孩子,但这些孩子们却意外的喜欢,王光美这个“漂亮姐姐”。

每次见到她来家里,就跟在她身后,缠着她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乖巧的好像他们才是一家人。

大概被这样温馨氛围所打动,刘少奇一向严肃的面容,也渐渐在面对王光美的时候有了松动。

很快时间就来到了1948年,眼见国民党落败在即,两人还没有动静,身边的人都开始着急,时不时找各种舞会、聚餐撮合两个人。

不久,王光美就收到了刘少奇的求婚。

后来警卫员回忆,那天一向严肃的刘少奇,难得的去哪里脸上都带着笑容,还特意向身边人宣告自己即将结婚的消息。

不过秉承着共产党一直以来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两个人的婚礼并没有大办,只是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见证下,邀请了一些亲近的朋友,简单的吃了一顿饭。

1948年8月21日,在所有人的祝福下,两人就这样成为了夫妻,更成为了一辈子的革命伴侣。

婚后的王光美,不但没有选择就此相夫教子,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反而选择了坚定的站在丈夫的身旁,成为丈夫的“战斗伙伴”。

二人结合时已经接近解放战争尾声,一同携手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毛主席左膀右臂的刘少奇,不可避免的需要接待外宾,出席各种外交活动,王光美也成功的回归了自己的“老本行”。

对外,她经常以翻译的身份跟随毛主席、刘少奇等重要领导人,出席各种重要外交活动。

他们夫妻二人,对于中国和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建交,有着重要贡献。

王光美每次出席外交活动,那一身端庄的旗袍,落落大方的形象,也常常获得国外领导人的赞叹,当时不少国外媒体称她是“中国最美的女人”。

此后多年,两个人既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共同在国际上为了新中国的外交做着努力。

对内,她将家庭照顾的很好,刘少奇因为常年忙碌落下的胃病,在她的细心调理下有了好转。

几个孩子也在她的教育下,成长的非常出色,无论是亲生的还是非亲生的,都对她十分敬重。

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她亲力亲为,一手操办,因为刘少奇过于严肃而常常拘谨的家庭氛围,也在她的活跃下异常温馨。

直到1969年,刘少奇病逝。遵循丈夫的遗愿,王光美带着儿子乘船,来到一处海面,小船行到中央的时候,她含泪将丈夫的骨灰撒向了海面。

看着随风飘远的骨灰,她在心底和相伴了半生的丈夫,默默的做了最后的告别。

因为二人结合时,王光美年纪还小,此时也不过四十几岁,不少人劝她再婚,但她坚定的拒绝了想要说媒的人。

对她来说,刘少奇就是她此生唯一的爱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为国为家奉献一生

时间到1980年,当初身边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也许是年纪大了,更加渴望陪伴了,王光美非常关心小辈们的生活。

尤其是当时跟在刘少奇身边,和毛主席接触很多,她十分敬佩毛主席,因此对毛主席的后辈也十分关照。

作为两家剩下的唯一长辈,她常常让自家后辈多和毛主席家的后辈多多交流,对毛主席的子女的生活,她也是尽量照拂。

毛主席与刘少奇一家人

2004年,已经83岁高龄的王光美,还在北京举行了一次聚餐,两家的后人也难得从繁忙之中,抽出空来聚在了一起。

席间她一直交待着,孩子们不能因为一时的疏远就断了联系,对毛主席的孩子们的生活也一一仔细问询。

后来即便她去世,两家人也一直保持着联系,这对她来说,应该也是莫大的宽慰了。

大概是怀念起从前的时光,1983年在参加完丈夫诞辰85周年纪念活动后,她并没有立刻返程,反而带着孩子们去了一趟毛主席故居。

这里的陈设和她当年第一次她见这里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她仿佛还能看到,毛主席站在一屋子人中间谈笑风生的音容样貌。

只不过终究是物是人非,当年在这间屋子里畅聊的人们却都不在了,怔愣良久后,她还是提笔留下了那句:

“深切缅怀毛主席。 ——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

后来,已经上了年纪的王光美,在晚年并没有就此沉寂,反而是一直致力于社会事业,用她自己的方式为了中国的发展而努力。

1995年,她还组织发起了助贫困母亲的“幸福工程”,将自己家多年的藏品都拿了出来,用来做公益。

经过她的多方奔走,无数人为这个工程除了自己的一份力,救助了无数贫困母亲及家庭,惠及人口达69.5万,她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消除贫困奖“成就奖

但这些虚名从来都不是她在乎的,这个一心只装着国家大义的人,即使在临终前,想到的仍然是国家。她反复交代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将这个工程做下去。

也正如她所愿,这项“幸福工程”一直到今天,依旧为无数贫困家庭带去希望。

回顾王光美的一生,前半生的风光顺利也好,后半生的坎坷多难也罢,都可谓是跌宕起伏。

然而无论在哪个阶段,是何种身份,从始至终,她都是保持着自己一贯的淡然、平和,一心爱着自己的国家,坚定的站在自己的信仰这一边。

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学习、传颂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北平   韶山   延安   美国   故居   良久   老太太   中国   共产党   夫人   中共   丈夫   国家   工作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