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苏州杀降多惨烈?投降淮军的太平军八王和两万将士全部被杀

安庆被湘军攻克后,清军的战略目标转移到江苏、浙江两省,首要进攻目标即苏南首善之地——苏州。

作为李秀成苦心经营的苏福省(江苏)省会,苏州城池高耸、坚固,防守设施完备,城中驻有4万守军,还有两万太平军精锐驻防无锡,一旦有事,可以随时驰援苏州。

同治二年(1863)年6月,清廷遣江苏巡抚李鸿章率淮军进攻苏州。淮军兵分三路:中路由太平军叛将、总兵程学启统领万余人马自昆山直扑苏州;北路主力由李鸿章亲率,辖总兵刘铭传部25000余人,由常熟向江阴、无锡方向进击,目的是切断苏州守军的后路;南路是水军,由湘军水师、 淮扬水师百余艘战船混编组成 ,由李朝斌、黄翼升统率,由长江直下,与中路程学启部会师夹浦后,水陆合击太平军设在太湖沿岸的军事堡垒,自太湖进攻平望、吴江,最终三路大军会师于苏州城下并对苏州形成合围之势。

是役,李鸿章重金雇佣了一大批外国职业军人(主要由英、法等国退役老兵、中外无业游民组成 )参加了这场战事。英军少校查理斯·乔治·戈登率3100多名外籍军人驻扎在江苏昆山,作为淮军的后援。戈登率领的这支军队,说白了就是外国雇佣军,当时号称“义勇军” ,被中国人称为“洋枪队” ,李鸿章却为其命名曰“常胜军”。

听说淮军进攻自己的根据地苏福省,忠王李秀成率20余万大军由天京迅速赶来,与淮军展开激战。这场战事持续了好几个月,最终变成了谁都无法彻底击败对手的拉锯战。

彼时的淮军早已鸟枪换炮,装备了大量的西洋先进武器,战斗力已经超过了湘军。鏖战到11月底,人数远少于太平军的淮军靠着精良的武器逐渐占了上风,太平军设在苏州外围的浒墅关、盘龙桥、虎丘等军事据点相继被淮军攻破;在淮军坚船利炮昼夜不停的猛攻下,太平军在苏州西郊、北郊精心构筑的军营、堡垒、防御设施被摧毁殆尽,拱卫苏州的一道道屏障已荡然无存,苏州与外界的交通也被截断,几乎成了内缺粮草、枪弹,外无救兵的孤城,形势岌岌可危。

苏州外围虽已被装备精良的淮军以及戈登洋枪队(常胜军)逐一肃清,但高耸的城池、坚固的城防仍然令李鸿章一筹莫展,防守严密堪称固若金汤的苏州城一时难以攻破。淮军扫清外围后开始围攻苏州城,却因城防坚固而久攻不克。

就在攻守双方僵持不下时,苏州城内却波谲云诡、暗流汹涌。防守苏州的太平军主将是慕王谭绍光。谭绍光是参与过金田首义的两广老弟兄 ,他不仅骁勇善战,而且对天国忠心耿耿。协助谭绍光守苏州的还有纳王郜永宽(亦称郜云官)、 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嘉、比王伍贵文、天将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等人。淮军围攻苏州期间,谭绍光曾率军出城作战,击败了戈尔的洋枪队,打死打伤数十名外籍雇佣兵。苏州虽被淮军包围, 被断绝外援,谭绍光却意志坚定,率部浴血坚守,死战不退,令淮军只能望城兴叹。

12月初,洋枪队首领、英国职业军人戈登派人潜入苏州城,用甘词厚币向主将、慕王谭绍光诱降,遭谭绍光断然拒绝。谭绍光虽意志坚定,然而城中的其他几位太平军守将却对苏州以及太平天国的前途丧失了信心。守将、纳王郜永宽(湖北籍)、康王汪安钧(湖北籍)、宁王周文嘉(广西籍)、比王伍贵文(湖南籍)等 8人在淮军的重重围困下意志崩溃,想以献苏州城为“投名状” 叛变投清。郜永宽等人不断易装出城,在太湖畔和程学启、戈登等人秘密商榷投降事宜。

程学启先让郜永宽等人刺杀忠王李秀成,再开城出降,郜永宽等却以不忍或不敢为由予以婉拒,一直拖延着。事实上,纳王郜云官等4王7天将在暗中秘密策划的投降活动,李秀成早有察觉,不知何故,他一直没有慎重对待,也未采取任何防范举措。当他最终确定此事后,因城中守军大都受郜永宽等节制,忠王已经无力制止他们的阴谋反叛了,因为女婿谭绍光虽为苏州城最高指挥官,但两万守军大都是4王7天将的部属。

李秀成率万余人马暂居城内,其麾下20多万将士却分散部署在苏福省内各地,对于纳王等暗中从事的叛降活动,他虽已心知肚明,但却已无力制止甚至不敢点破了。他知道苏州城迟早会被淮军攻破,便留谭绍光守城,自己率万余人马杀出重围,赶赴无锡搬救兵去了。忠王一走,郜永宽等人便紧锣密鼓地筹划献城投降的具体行动了。

1863年12月4日,麻痹大意的慕王谭绍光竟通知纳王、康王等人到王府开会商讨城防事宜。会上,郜永宽等人故意装作不服慕王的军事部署,与其展开激烈争辩,以激怒慕王,好趁机下手。谭绍光仍未警觉,还在苦口婆心地劝说诸王,突然,袖藏利刃的汪安钧霍然而起,挥刃猛刺谭绍光。谭绍光浑然不觉,未加防范,惨叫一声便倒在血泊中,抽搐几下便死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太平天国老弟兄,最终死在了叛变投敌的“自己人”手中。

12月5日,郜永宽命人将慕王谭绍光血淋淋的首级被装在一个匣子中, 送到城外淮军将领程学启的营中。淮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号称固若金汤的苏州城。

谭绍光被叛徒杀害了,但他的部属们却誓死不降,在淮军入城后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终在淮军、叛军的联合剿杀下全部战死。

李鸿章因何出尔反尔,将献城投降的太平天国八王以及两万降军悉数屠杀 ?李鸿章进城后特意摆酒设宴,款待献城投降的太平天国纳王郜永宽等4位王以及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等7位天将。酒酣耳热之际,正当郜永宽等人准备向李鸿章邀功请赏时,伏兵四起,一拥而上,将郜永宽等人捉住拖出砍头。李鸿章出尔反尔, 将8位位太平军降将全部砍了还不罢手, 竟又下令程学启将诸王、诸天将的部属统统斩尽杀绝,两万多太平军降兵被淮军诛戮一空,一个不留。淮军还将苏州城内的商民全部驱逐出城,将民居、店铺抢掠一空。

在镇压太平军的血腥战斗中,李鸿章最为人诟病的就是“苏州杀降”恶行。

自古曰“杀降不仁”。饱读诗书的李鸿章缘何会做出如此不仁不义之事呢?这事和太平军叛将程学启大有关系。

话说淮军大将程学启率大军兵临已是孤城的苏州城下时,太平军守将纳王郜永宽等11名将领将主帅谭绍光刺死,献城投降清军。郜永宽等献城投降后拒绝剃发,还拥兵居于半城,以此作为和李鸿章讨价还价的砝码。

淮军大将、安徽桐城人程学启早年曾参加太平军,后投降淮军,以嗜杀成性出名,以此来表示对清廷的忠诚,他麾下的兵勇也多半是桐城人。郜永宽投降后拒绝遣散部下,还占据了大半个苏州城,以此和李鸿章讨价还价,且要价很高, 此举激怒了脾气火爆的程学启,他想起自己当初投降清军后家属被太平军斩杀一空的不堪往事,新仇旧恨涌上心头,遂向李鸿章建议诱杀郜永宽等太平军降将。此计李鸿章欣然采纳,将纳王、康王等人全部擒杀。

大难临头、群龙无首的两万多太平军变节者不甘心束手就擒,试图组织抵抗,却为时已晚,被程学启的兵勇团团包围,除极少数漏网之鱼侥幸逃脱外,几乎被全部杀光。

洋枪队首领戈登对此大为不满,到处上告淮军虐杀战俘,却投告无门,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由于清军联手外国雇佣军武装干涉和太平军内部的叛变,苏州保卫战彻底失败了。

【插图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太平军   苏州   太平天国   洋枪队   人马   城防   湘军   守军   部属   江苏   将士   惨烈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