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神奇水泥”是否能抵挡住美国的“巨型钻地弹”?

今天咱们来聊聊仅逊于核弹的“钻地弹”。从名字就能看出,钻地弹和普通的导弹不是一回事,普通的导弹一接触到地面就会爆炸,而钻地弹在接触到地面后,却不会立刻爆炸,而是会利用动力继续向下钻,在钻到一定深度之后才会“嘭”的一声爆炸,给攻击目标致命一击。


1999年5月8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刻进骨子里、永难忘记的悲痛日子,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涌B-2轰炸机携带着“杰达姆”炸弹,向外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发射了5枚,其中有2枚从大使馆办公楼的顶部进入,贯穿5层楼房后才爆炸,使得新华通讯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还有数十人伤亡,大使馆建筑也严重毁坏。时至今日,想起这惨烈的一天,我们依然会痛彻心扉。而这5枚射向我国大使馆的精确制导武器就是钻地弹的一种。


钻地弹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一战、二战的时候,很多国家为了避免重要的军事设施或工程等被敌方军机轰炸,修建了大量的防空洞、地下堡垒等,而这些地下的军事设施确实在很多战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发动攻击的国家来说,辛辛苦苦轰炸一回,结果只是浪费了点儿弹药,重要的目标一个都炸不了,就很头疼,所以就有人开始研究,怎样才能让炸弹钻透地表,钻到地里面去炸毁隐藏起来的防空洞、堡垒。


二战爆发后,当时的英国只有113千克和226千克两种规格的航空炸弹,虽然后来又研发出了1800千克的“饼干炸弹”和重3624千克的“超级饼干炸弹”,但是面对着以德军为首的轴心国的坚不可摧的高价值防御工事和地下建筑还是很头疼,这些炸弹根本就伤不了他们,或者即便有伤害,也伤不道根本。这一现象被科学界注意到了,1941年的时候,一名叫巴恩斯·沃利斯的工程师,在一本名为《对轴心国的攻击方法》书中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研发建造一种10吨级重的超级炸弹,这种炸弹投放之后一方面会带来强大的震荡波,足以摧毁建筑物的地级,另一方面还能利用炸弹带起来的空气冲击波给敌方带来二次伤害。

这一提议,被英国皇家空军接受,并邀请巴恩斯·沃利斯着手研发,最终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钻地弹“高脚杯炸弹”,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其流线型的身材非常像一只高脚杯,设计的非常精妙,长度和直径比达到了6.67,既能减小空气阻力,加大降落速度,还能增加对目标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高脚杯炸弹自重就有5443千克,内部可填充2359千克的铝末混合-D1炸药,因为掺入了铝末,炸弹会燃烧的更充分,爆炸也更剧烈,带来的冲击波时间也会更长。在时速270千米的条件下从5500米的高空投下,该型炸弹在到达地表的时速就能达到1210千米,足以穿透5米厚的混凝土层,爆炸后会形成一个直径30米、深24米的弹坑,同时还能引发一定程度的地震破坏,所以在当时有人给它起了个外号“地震炸弹”。到二战结束的时候,英国一共生产了854枚高脚杯炸弹。

美国人见识到钻地弹的威力后,对其很感兴趣,所以英国就把钻地弹的研发技术授权给了美国,美国在高脚杯炸弹的基础上,于1944年研发出了T-10炸弹。研发成功后,立刻列装。当时,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堡垒让美国大兵很是头疼,T-10炸弹的研发成功解决了燃煤之急,这款炸弹重5665千克,炸药重2495千克,为了增强其轰炸效果,弹头还设计一个穿甲弹芯,美军用它清除地面堡垒,为海军和陆军陆战队的两栖登陆扫清了障碍。后来,美国成功研发出原子弹,所以在轰炸日本的广岛和长崎的时候,没用上T-10,如果当时没有原子弹的存在,说不定就是T-10去轰炸了。


二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对T-10进行升级。在朝鲜战争的时候,为了让T-10更精准的轰炸目标,美国军方给该型炸弹安装了无线电制导系统,加装了制导系统的炸弹被重新起了个名字,叫“塔松”巨型制导炸弹,但这型炸弹却不太好用。1951年3月29日,3架B-29奉命挂载“塔松”巨型制导炸弹去轰炸鸭绿江大桥,但任务以失败告终,不但没炸了大桥,美军的一架B-29还因为他们扔的炸弹产生的冲击波而坠毁,最终美军认为这种巨型炸弹不能在飞行中安全投放,自此后取消了“塔松”炸弹的使用。


而英国这边,虽然已经有了“高脚杯”,但与巴恩斯·沃利斯期待的10吨级炸弹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他一直没有放弃研发。而作战人员在实战中发现,皇家空军的主战机兰开斯特轰炸机竟然有携带10吨级炸弹的潜力,一番研发后,“大满贯”炸弹问世,它还有个称呼叫“巨响”,重量高达10000千克,内部填充了4144千克的铝末混合-D1高爆炸药,头部还有加强弹锥保护,一枚炸弹可贯穿40米深的土壤,混凝土曾也能钻入6米后再爆炸。在核武器出现之前,他是人类历史上制造出来的最大的炸弹,也是到目前为止,在实战中投入的最大的炸弹,一个成年人站在它面前渺小的很。

英国人研究“大满贯”的时候,美国人也没闲着,在“大满贯”的基础上研发出了M110巨型炸弹,也被称为T-14炸弹,重量也是10000千克,炸弹的头部他们安装了一个穿甲弹芯,炸弹尾部的锥筒也是可以拆卸的,拆卸后能用B-29携带,但不知道为什么,T-14并没有投入实战。

钻地弹的战后发展

二战期间,英美共制造了1000枚左右的高脚杯、大满贯、T-10等钻地弹,除了战争中投放的之外,剩余的几枚要么被送进了博物馆,要么被销毁了。但是新研发的钻地弹却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拥有的钻地弹型号已经超过了数十种,比如美国2004年研制的GBU-28、GBU-37、GBU-57、Blu-113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钻地弹家族。其中的巨型钻地弹GBU-57是很多人眼中公认的世界最强精确制导钻地弹,有着“炸弹之祖”的称号。该型炸弹长6米,重13.6吨,内部炸药有2.3吨,爆炸后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和冲击波能造成大面积的杀伤,美军曾对外说,这型炸弹能穿透20层的大楼,钻入厚度高达60米深的土地,在GPS制导的加持下,攻击精度在1米2之内,能轻易击毁地方的大型地下目标。

如何应对钻地弹?

你有矛,我有盾,钻地弹的威力让很多国家把应对钻地弹提上了日程。


钻地弹能钻透几十层高的大楼,钻透几十米的泥土,凭借的是动能,但它咬穿透坚硬的混凝土防护层也不容易,所以弹头要用特种材料来制作。炸弹投放后,就算它没有有效击穿轰炸目标的防护层,但只要它的主体结构穿透防空设施顶部装甲后再爆炸,依然会给轰炸目标带来毁灭性的伤害,若是接下里再丢下一枚钻地弹,那整个防御工事基本就被摧毁了。伊拉克战争中,那么多的平民伤亡,和美国使用的钻地弹有很大关系。


既然钻地弹这么厉害,各国国家肯定都在想怎么防御?否则一旦战争爆发,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手段,那自己国家的军事设施和敞开大门等着人上门打没区别。我国应对钻地弹的方法是水泥,一种具有极高防护强度的特种水泥材料,研发的是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的研究员吴飚。

吴飚出生于1974年,祖籍贵州黄平。他从小成绩优异,还有个别人没有的特点:专研的专注和一定要弄懂不明白的事情的执拗。1966年7月从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军队驻洛阳的某研究所工作,负责武器效应与工程防护的研究。上班第一天,他就收到了所里给发的一堆厚厚的资料,打开资料后,他傻眼了,完全没学过也没了解过啊。


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是那股专研的精神冒了出来,他一头扎进了图书馆,学习、查资料,没日没夜地在自己陌生的领域里探索,汲取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跨过了专业的门槛,成了一名合格的军事科技研究员。


随着专业知识掌握得越来越多,在研究领域吴飚也越来越成熟,1999年开始,他就开始独立承担实验项目,研发一款新型的遮弹层。所谓的遮弹层就是给军事设施外面用水泥罩上一层防护罩,争取能挡住让人头疼的钻地弹。而在当时,世界上对能防御钻地弹的遮弹层的研发材料——特种水泥,还是一片空白。

在研发的过程中,吴飚了解到有一家公司生产的高强度水泥可用,就找上了卖家,卖家要求几十吨以上的量才卖,而吴飚只需要几百斤研发就够了,况且所里的经费也没那么多,根本不可能买几十吨的水泥放在那。


吴彪的专研劲又上来了,为了得到几百斤的水泥,干脆在水泥厂当起了搬运工,老板被磨得没有办法,只能卖了几百斤的水泥给他。拿到水泥的吴彪一头就钻进了研究室,研究配方、记录数据、试验分析等等忙得不可开交。而在这个过程中,吴彪的手被水泥中的钢筋扎了无数次,但他一直没放弃,谁知道哪次试验就能得到他想要的数据呢?


高强度的水泥凝固的时候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要想水泥凝固得好,温度越低越好。所以为了能得到更好的试验结果,吴彪经常在半夜温度最低的时候凝固水泥。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试验,试验失败再试验,遮弹层的技术难题终于被攻破了,吴彪不负所望地研制出了军事上所需的高强度混凝土。


实验室研发成功只能算是成功的第一步,要经受住实战的检验才行。验收的时候,大家发现以往的普通混凝土在钻地弹面前就像一块豆腐渣,轻轻一碰就碎了一地,而吴飚研制出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同样威力的钻地弹面前就厉害多了,不但把炸弹弹开了,混凝土上只留下了一个白点,一点都没损伤。 这一消息足以振奋人心,钻地弹再厉害,现在我们有了克制它的盾,维护国家安全又进步了一点点,吴飚研制的高强度混凝土也获得了一个霸气的称号“神奇水泥”。

神奇水泥最终被用在了某重点国防工程的建设上,为我国的国防安全提供了一项坚固防护盾牌的重要技术支撑,新型遮弹层项目也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而此时的吴飚才28岁。


到现在,神奇水泥已经研发出了二十多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中,我国的国防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守护中华大地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而这份强大,是无数个吴飚这样的科研人员在一次次的试验中累积起来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愿我华夏大地,永享盛世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美国   水泥   高脚杯   英国   威力   冲击波   大使馆   堡垒   混凝土   炸弹   美军   防护   神奇   设施   目标   我国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