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天真论》:经典名言10句,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主要记录了黄帝与岐伯的对话,以阐述上古时代的人是如何保养“天真”的。「天真」就是上天赋予人的真精真气。

岐伯认为,上古时代的人明白保养天真的道理,所以才能尽享百年寿命。而当时的人却常常违背养生之道,故难以享尽天寿。所以,岐伯提出时人应以道家自然无为的态度,保持精神与形体的协调统一。

本文选取《上古天真论》经典名言10句,附上译文和点评,以飨读者。

昔在黄帝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上古时的轩辕黄帝,

生下来就非常聪明,

小时候就善于言谈。

幼时就对事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长大之后敦厚朴实且又勤勉努力。

等到了成年后就登上了天子之位。

点评:「黄帝」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帝王,为人文始祖。「徇」是通假字,通“睿”,敏锐的意思。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们,

他们的年龄都超过百岁,

但行动却没有衰老迹象;

现在的人,年龄到了五十岁,

身体、动作衰老得就很明显。

点评:黄帝看到当时的人们到了五十岁,身体和动作就出现了明显地衰老。遂问岐伯:“这是因为时代不同造成的,还是因为不懂得养生之道造成的呢?”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那些上古时代的人,

他们大多都懂得养生之道,

取法阴阳,保养调和精气,

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

还从来不让自己过分劳作。

点评:岐伯认为,上古时代,很多人都懂得养生之道。他们效法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保养、调和精气。饮食懂得节制,起居遵循规律。所以,才能使形体、精神得以协调统一,尽享天赋之年。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不懂得保持精气充盈,

不明白节省精神之理,

一味地追求感官快乐,

违背生命的真正乐趣,

且起居还不遵循规律,

所以五十岁就衰老了。

点评:岐伯认为,当时的人们不懂得养生之道,所以才“半百而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对于虚邪之气,能够及时回避;

思想清静安闲,能够无欲无求;

真气深藏顺从,精神内守不散。

这样的话,怎么会发生疾病呢?

点评:古人将一切致病因素称为“邪”,而之所以能致病,是趁人体气虚之时侵入。所以,才称为“虚邪”。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无论吃什么都觉得非常甜美,

无论穿什么都觉得非常漂亮。

喜欢民间风俗且不相互攀比,

所以人们日益变得自然朴实。

点评:岐伯认为,上古时代的人们,没有过度的嗜好,心智澄明,真气和顺,所以才能保持自然朴实的天然本性。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

我听说上古时代存在这样的真人,

能掌握天地阴阳自然变化的规律。

点评:黄帝说上古时代的真人,能够掌握自然规律。呼吸天地间的精气,以保养精神。所以,才能“寿敝天地”,得道而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

中古时代有至人,

道德淳朴且完美,

能够符合天地阴阳变化。

又能适应四时气候变迁,

而且避开了世俗的喧闹。

点评:黄帝认为,中古时代的至人,能做到聚精会神,神游八荒之外,身体强健,福寿绵长。

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

圣人的行为不会脱离于世俗,

但其举动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点评:黄帝认为,那些所谓的圣人,能够平和地居于天地之间,顺应八风的变化规律,调整自己以适应世俗生活。所以,才能形体不老,精神不散,年寿可达百年。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

再其次就是贤人了,

能效法天地之变化,

取象于升降的日月,

能分辨星辰的运行,

顺从于阴阳的消长。

点评:贤人追随真人,以求能够合于养生之道,期望寿命能够接近自然天寿。

【2021精装全新全彩】黄帝内经正版原著 图解黄皇帝内经白话版 ¥39.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黄帝内经   上古   天真   半百   养生之道   精气   起居   黄帝   衰老   阴阳   名言   规律   点评   精神   天地   经典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