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评级,湖北一老人没有职务,毛主席却特批:享受副总理待遇

1949年建国后,对于个人的待遇,我国延续了战争年代的“供给制”,到了1952年,随着全国形势基本稳定,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因而新中国政务院决定对“供给制”进行改革。

这便是我们熟知的“工资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1955年,党中央为了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便决定再次地进行“改革”,即废除“工资分”,改为发放现金。

与此同时,国家机关人员重要的一项工作开始了,即为个人评级。

每个级别不同的人,获得的工资也是不同数目的,因而评级这项工作,在当时显得尤其重要。

根据每个人的职务以及国家的规定,工作人员在对一些干部评级时,按照既定的方针做就行,可是当他们评到一位湖北老人时,众人犯了难。

原因是这位老人虽然这时没有职务,但是他对革命的贡献很大。

到底该如何评级呢?工作人员捉摸不定,只能上报。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毛主席,周恩来总理的耳朵里。

毛主席与周恩来商议后,当场批示:定为行政三级工资,享受政府副总理待遇。

要知道,行政三级工资,如果按照军队的军衔排的话,是元帅。

湖北的这位老人是谁?他为革命做出了什么贡献?为什么建国后他没有职务,毛主席还特批他享受副总理待遇呢?

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要说到此人,就不得不提起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影响较大的一次起义,即“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是我党领导的,在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起义后,在我党的领导下,起义军建立了“鄂豫皖苏区”,从苏区,走出了红四方面军。

而鄂豫皖苏区,也是当时在我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中,影响仅次于中央苏区。

这个让毛主席,周恩来都给予特殊照顾的人,叫郑位三

他正是黄麻起义,鄂豫皖苏区的领导人之一。

郑位三是湖北黄安人,1902年出生在黄安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虽然家里尚有祖上的余荫,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是所剩无几。

郑位三出生时,正是清政府摇摇欲坠,革命力量迅速发展时期。

长大后,郑位三积极投身在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在此期间,他参加了恽代英等人创办的“先进团体”,并于1922年,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可以说,郑位三,完全是我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

入党以后,郑位三便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回到了家乡黄安。

在黄安期间,郑位三为革命做了三大贡献。

第一,创办农民夜校,发动群众,为当地老百姓“扫盲”

郑位三做的这件事,百里而无一害,而他的这一做法,也为之后群众支持部队,支持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郑位三做的第二件事,是组织农民协会,惩办土豪恶霸。

封建时期的中国老百姓,一直深受大地主豪绅的压迫,共产党的成立,就是为了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过上真正的好日子。

郑位三很注重与敌人的军事斗争,他组建农协后,积极展开正确的领导,为当地的老百姓都分了土地,由此,他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拥护。

第三大贡献,组建农民自卫军,积蓄革命力量。

正如毛主席在“八七”会议上谈的那样,“枪杆子里出政权”,郑位三甚至武装力量对革命的重要性,当然,也为了国民党的“别有用心”

因而郑位三在组建农民自卫军时,都是秘密进行的,也只有县委的少数人心里有数。

事实证明,郑位三做出的这个决定,是很英明的,后来在“黄麻起义”时,这些农民自卫军,成为了起义的“骨干力量”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郑位三似乎早就料到了敌人的“野心”,他处变不惊,挑起了县委的重任,担任了县委书记一职。

上任以后,郑位三兢兢业业,在他的正确领导下,黄麻当地的老百姓依然对革命充满了支持,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再次在黄麻燃烧开来。

不久,“黄麻起义”爆发,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起义军领导决定先行撤离,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进行长期斗争。

当地在鄂豫皖苏区地方很大,那么,哪里才是最适合建立根据地呢?

关键时刻,郑位三再次做出了巨大贡献。

根据调查,郑位三认为,柴山保地区最适合建立根据地,一来这里位于大别山中段腹地,二来群众工作做得很好,有利于革命。

最终,经过商议,大家一致同意了郑位三的建议。

不过,柴山保地区,也有不好的地方。

因为这里红枪会、黄枪会等组织学堂林立,他们的实际掌控人大多数都是豪绅老财,而这些地主老财们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可谓是势同水火。

郑位三来到柴山保地区后,认为既然将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建在这里,那么就一定要肃清一些不利于革命的因素。

为此,郑位三决定,对地主进行分化瓦解,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绝对禁止烧杀抢掠做法,争取改造敌人,不要轻易杀反动首领,杀之前要将其罪行公布,使得群众觉悟。

郑位三,不愧是一位有着大能力,大担当的人,在他的这些政策及做法下,没多久,柴山保地区的面貌就大大改善。

起义军与县委在柴山保地区,逐渐站稳了脚跟。

随后,郑位三又开始规划部队向外发展,到了1929年,以柴山保地区为中心的鄂豫皖苏区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一年后,鄂豫皖苏区正式形成。

鄂豫皖苏区的创建,虽然不是郑位三一人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他在其中贡献,很是不小。

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对于郑位三来说,他尤其感触颇深,因为他的几位亲人,都为革命贡献了生命。

1932年,由于红四方面军负责人的错误,鄂豫皖苏区丢失,部队不得不转战川陕边区,郑位三留了下来,坚持在根据地与敌人打游击战。

大别山地区,深山老林很多,对游击战而言,是一个绝佳的场所,不过,多年的深山老林里,自然也是有许多人力不可抵抗的危险。

尽管前途渺茫,但是信仰坚定

郑位三的父亲郑维翰曾担任过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他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后来,他跟随儿子来到了深山老林继续与敌人斗争。

遗憾的是,由于长期在深山老林中活动,他的身上长了一身毒疮,最终病逝山中。

郑位三的母亲,则是由于饥饿难当,误食野菜中毒而死。

郑位三的前妻,为了躲避敌人,在山洞里被活活冻死.........

翻开郑位三的家庭革命历史,每一口呼吸,都让人觉得压抑和难受,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革命的胜利,当真是来之不易。

长期在山林中的活动,尽管郑位三年轻,但是他的身上也是染了一身疥疮,这也成为了他之后身体素质很差重要病因。

尽管命运波折,前途渺茫,但是郑位三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信仰,他与游击队员们坚持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让人很难想到的是,郑位三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更是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成绩。

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郑位三不仅抓紧时间建立地方武装,支援主力红军,而且还在当地领导了扩红运动。

在他的领导下,各县,各地都建立了游击队和游击小组。

经过努力,郑位三一手拉起了一支5000余人的独立红军队伍,这些人,后来大多数都被编入了主力红军。

这个主力红军,指的是红二十五军。

除此之外,郑位三还积极领导了鄂东北特务大队,其主要工作是搜集情报、侦察敌人动向、筹备经费物资。

从这个特务大队里,后来走出了两位开国上将,分别是刘震,以及韩先楚。

正是由于郑位三对部队,对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因而尽管这个时候,郑位三不过是30多岁的年龄,但是大家都尊敬的称呼他为“位老”

1934年,中央委派程子华来到了鄂豫皖苏区,随即,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郑位三由于对军事指挥并不是很熟悉,因而他担任了红二十五军的政治部主任。

几个月,尽管长途跋涉,红二十五军来到陕南,当时得知了中央红军困境后,部队的主要领导人商议后决定西征甘肃,陕北,配合中央红军北上,

郑位三,被留下了陕南。

在陕南,郑位三组建了红七十四师,他担任特委书记,由陈先瑞(开国中将)当师长。

红二十五军主力北上后,敌人仍然集中了二十几个团的兵力,对郑位三领导的红军进行“围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郑位三竭尽全力,冷静地分析形势,准确地判断敌情,使得部队不仅没有什么伤员,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大。

到了1936年,郑位三领导七十四师,在陕南坚持了两年的革命斗争,在他的正确领导下,部队战士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从最初的600余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

对于在郑位三率部在陕南坚持的游击战,贺龙元帅曾动情地说:红七十四师能在陕南坚持近两年的游击战争,位三同志的正确领导起了重要作用。”

被毛主席特批享受副总理待遇

抗战全面爆发后,郑位三在新四军工作,1943年,他来到新四军,担任了第五师的政委。

时任第五师师长的,是李先念。

李先念也是红四方面军走出来的高级将领,对于郑位三,他非常尊敬,而郑位三,也是一名有着大能力的人,他在第五师期间,为第五师的发展出谋划策,做了不少的贡献。

也是由此,李先念与郑位三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建国后,李先念在湖北当一把手,当时郑位三在湖北休养,李先念常常亲自前往探望,慰问,这也是他对老战友的“惦念和关心”

1945年,由于郑位三贡献大,劳苦功高,他当选为了44名中央委员中的一位。

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担任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他与李先念一同领导了“中原突围”

之后,由于身体疾病原因,郑位三离开了领导岗位,长期休养。

建国后,郑位三由于体弱多病,因而党组织并没有让他负责具体的工作,担任具体的职务,而是要安心休养,尽快养好身体。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对郑位三的身体,尤其关注。

1951年,毛主席的夫人在湖北参加土改蹲点时,毛主席特地委托他前往武汉探望郑位三,慰问他好好养病,尽快痊愈,继续出来工作,

毛主席的夫人还关照说,如果在国内治疗不行,可以去苏联。

郑位三婉拒了。

后来刘少奇带着妻子来到武汉时,也特地前来探望,刘少奇说,希望位老能够尽早康复,尽快出来为党和人民工作。

面对中央领导人对自己的关怀,郑位三很是感动,1955年,他离开武汉,来到了北京。

同年8月,在国家实行评级工资制度时,工作人员对郑位三的评级犯了难。

消息传到毛主席,周恩来耳朵后,两人商议,当初拍板说要将郑位三定为行政三级工资,享受副总理待遇。

因为毛主席,周恩来都知道,郑位三为革命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

而事实上,尽管郑位三后来拿了高工资,但是他也没有自己花,而是除去了生活琐事后,他将钱都补贴给了家乡的烈士后代。

1975年,德高望重的郑位三因病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李先念   陕南   湖北   黄麻起义   鄂豫皖   苏区   副总理   红军   职务   待遇   敌人   贡献   老人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