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将会得到什么职位?周总理回应轰动国际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

面对势如破竹的解放军,蒋介石在军事上是连连败退,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在1948年前后,一个新的“诡计”在蒋介石的心中迅速升腾。

蒋介石

一番的交头接耳之后,陈诚很快来到台湾,而至1949年的1月中旬,蒋介石更是直接将海空军的总部移到了台湾,以此盘旋,阻挠海峡两岸的统一大业。

在“暴力作祟”的蒋介石心中,武装割据台湾是他的目标,但是我党却始终以和平解放为共识。

本质的不同,加大了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美国的故意插手,更是让中国的家事曝光在了世界的台面之上。

万般艰难之下,更有记者趁机作祟,刻薄挑事一般的对周总理抛出一句“若是蒋介石带着台湾回归,中国共产党会予以蒋介石怎样的官职?

作为内战的挑唆和发动者,蒋介石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罪人,这样的他又是凭何为官?

蒋介石

这是普通人的内心所想,但是周总理随即的回答,却是引得掌声连连,若是蒋介石稍有良知,听后也会只觉内心羞愧。

那么,周总理到底说了什么?

一台手术救了周总理“两命”

对于国民党,我党的态度一直是尊重,但是对于我党,国民党的态度却一直是“赶尽杀绝”。

在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期间,周总理就曾遭遇过一次暗杀。

周总理

作为蒋介石的“鹰眼”,台湾情报部门获悉了周总理将会乘坐克什米尔公主号飞往雅加达开会。

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们自是不会放过。

筹谋一番之后,他们决定在香港下手,在飞机上安装炸弹,暗杀周总理。

主策划是戴笠的得意门生赵斌丞,他们自知行动太过显眼,于是用五十万买通机场的一名清洁工,将自己脱责的一干二净。

戴笠

事情进展得很是顺利,小郑按照嘱托,顺利将美国中情局提供给台湾情报网的高科技炸药,伪装成牙膏的样子通过安检。

因为工作人员是允许带洗护用品上飞机的,一套流程下来,小郑是得心应手。

但为了五十万,他却出卖了自己的良心,做出了不可饶恕的错事。

没有人知道小郑在飞机上做了什么手脚,而知晓一切的台湾情报局更是胜券在握,时刻等候“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周总理遇难”的消息传来。

可实际是,周总理自始至终都没有上过飞机。

周总理

刚做完阑尾炎手术的他在昆明临时改变了自己的行程,这才避免了一场意外,让台湾当局的阴谋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但飞机还是爆炸了。

4月11日下午六点三十分,飞机在空中传来一声巨响,瞬间解体,整座机身像一团火球坠入大海,3名中国代表团成员、8名记者全部遇难。

听到这则消息,周总理是劫后余生,但更多的却是怒不可遏。

“他蒋介石到底想要做什么?难道在他的眼中,只有他自己的命尊贵,其他人都是不值一提吗?”

周总理鲜少动怒,但是看着无辜殒命的人员,周总理却当真是气急了。

周总理

可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周总理也是坚决不提武力解放台湾,因为他心中的家国情怀。

11位人员的遇难是所有人的不愿接受,但是一旦开战,折损的力量都是中国同胞,殒命人员的数字也只会是更多。

为了避免更多的伤亡,为了两岸尽快统一,周总理选择了忍,并且加快了探索和平解放台湾的途径和步伐。

在周总理为和平奔走的时候,蒋介石的作态就是更显丑陋不堪。

周总理

1954年12月2日,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海峡分裂局面固定化的所图昭然若揭。

美国有意干涉中国内政家事,蒋介石不仅不予以阻止,甚至还助纣为虐,想要借美国之手,压制中国共产党一筹,继续自己“反攻复国”的美梦。

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不是吃素的,周总理更是没有闲着。

仔细研究之后,周总理决定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

国际上,利用国际舞台和友好国家传递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意愿,在国内,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吸纳更多的爱国民主人士加入自己的队伍,对台喊话,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诚意。

鱼饵已洒,有心的鱼儿自然就会上钩。

幸运的是,第一条“鱼”并没有让周总理等太久。

李宗仁的正义之声

他便是曾与蒋介石交换兰谱,结为异姓兄弟的李宗仁

李宗仁

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与蒋介石关系尴尬的李宗仁自知无法立足,于是他便在1949年的12月飞往美国定居。

岁月的绵延,让李宗仁回国的心思愈来愈重,但其中最大的功臣,还是咱们的周总理。

奔赴路上的有惊无险,让周总理顺利出席万隆会议,而在这个大会上,他更是直接将问题挑明,把一切放在了台面上说。

周总理

“台湾问题主要有两方面所在:一是美国侵占台湾,二便是中国大陆同蒋介石集团的关系”。

“要想顺利解决,就应该划清内政和国际争端的界限,将内政问题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中国政府始终愿意与蒋介石谈判”。

软话说完,周总理也决定说点“硬货”,让美国也尝一尝不舒服的滋味。

“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始终不愿与美国打仗”。

这句话听起来是平平无奇,但是细品却是深意十足。

中国人民对美国友好,但美国对中国人民友好吗?中国人民不愿与美国打仗,那美国在中国底线疯狂蹦跶又是所为何意?

没说出口的话最有意思,美国的嚣张气焰在周总理的“温柔一击”之下遭到重创,而李宗仁也深觉周总理所言在理,于是在美国发表了关于台湾问题的正确发言。

周总理

因着蒋介石的关系,李宗仁在台湾的处境着实尴尬,但是在国际社会上,他却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我党领导人捕捉到了李宗仁释放出的友好信号,于是在1956年的1月,周总理代表中央郑重宣布了“欢迎在海外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回国观光、旅游探亲”。

1956年的5月左右,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从香港秘赴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

程思远

三个小时的访谈很是融洽,而周总理也请程思远帮了自己一个忙。

“爱国一家,不分先后,还请您待我向海外的国民党人士传达”,程思远欣然应允,而周总理也肯定了李宗仁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并且邀请他“方便时回家看看”。

抵港之后的程思远写信将自己访陆的经历一五一十的写信告诉了李宗仁,李宗仁的回乡之念更深。

但是探亲是一回事,定居又是另一码。

主要就是李宗仁的复杂身份,但是中国是他的家,周总理定是要帮助他如愿,于是为李宗仁量身打造的“四可”横空出世。

李宗仁

“可以回来祖国定居,也可以回来之后再去美国,想要在欧洲暂住也是可以,回来之后再出去也不会有人阻挠”。

针对李宗仁,周总理予以了“来去自由,不加约束”的权利,而听到这些的李宗仁更是万般感慨,一句“只要一可,回到祖国安享晚年,便是莫大的恩惠”。

1965年7月18日,李宗仁乘坐的飞机抵达白云机场上空,7月20日落地北京的时候,周总理更是亲自在地面迎接,两人紧紧相拥。

周总理

因为他们知道李宗仁的顺利回国代表着什么,又将会影响什么。

果不其然,此事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增强了民众对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也让更多的国民党人士燃起了回陆的念头。

但这蒋介石实在是冥顽不灵,在昔日好友为回国躬身努力的时候,蒋介石依旧充耳不闻。

妙回记者提问

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

社会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因此中共中央便想要与蒋介石进行第三次合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蒋介石

而这一次,周总理也同样是两手抓。

在1956年1月30日举办的政协二届二次会议上,周总理强调“凡是愿意走和平道路的人,不管过去有着怎样的过错,中国人民都会宽大处理,既往不咎”。

为了争取国际支持,在对外交往的舞台上,周总理也是没有闲着。

而那颇有深意的提问,也便是发生在1956年12月9日,周总理访问东南亚七国在印度加尔各答参加的欢迎宴会上。

“周总理,若是蒋介石真的有感于心,与台湾一同回归大陆,中国政府会考虑给他一个怎样的职位?”

周总理

这个问题着实是不好答,但是周总理随即说出的一句话,却是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内心无一不在赞叹“这中国的领导就是聪明”。

“中国说了既往不咎,就一定会做到,蒋中正与台湾一同回归,就是我们如此努力的最终目标,给他的职位,自然是不会低于国务院总理”。

周总理

巧用这句话,周总理用自己甘愿让位表明了大陆对蒋介石的重视,但奈何,蒋介石对这份情谊是丝毫不领,第三次合作也只能是告吹。

可回顾国共的前两次合作,蒋介石每一次的做法都是让人诟病。

为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国共两党在1924年的1月正式合作,但是因为蒋介石的叛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蒋介石

日寇在神州大地无恶不作,但是蒋介石却无动于衷。

是爱国将士张学良和杨虎城在1936年12月12日的时候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最终在1937年促成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张学良和杨虎城

周总理一心和平,但是蒋介石却与美国沆瀣一切,直逼让台湾面临被分裂祖国的危险。

为了将中国的事情交给中国解决,金门出现了颇为神奇的一幕。

自10月31日开始,中共就开始向金门出炮,但却是“单日打,双日休”,而台湾方面也只是偶尔还击。

因为自始至终,金门战都不是一场武力战,而是政治战,大陆方看似在打蒋,实际上却是在轰美,粉碎美国的阴谋。

与此同时,周总理再次实行“软硬兼施的区别对待”。

周总理

对待美国,中方是金门炮轰,但是对于自己的同胞,自1959年起,大陆方便开始释放在押的战犯。

而释放的战犯不仅收到了周总理的亲自接见,在生活上更是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极度关怀。

对于蒋介石,周总理更是仁至义尽。

知晓蒋介石母亲和原配夫人的墓碑遭到破坏,周总理得到消息后就立即联系浙江省委。

蒋介石母亲

他知道自己收到消息,蒋介石也一定已然知晓。

于是在墓碑修缮完成之后,周总理还托人拍下照片,并且辗转送到了蒋介石的手中。

这一次,蒋介石的心中终是有了动容。

但却为时已晚。

1975年4月5日,疾病带走了蒋介石的性命,而台湾政局也是随即风云再起。

蒋介石

为此鞠躬尽瘁的周总理也在1976年的1月8日离开了人世,台湾未能回归始终是他心中的牵挂,于是他嘱托邓颖超在自己死后,将骨灰安置在中南海的台湾厅。

周总理和邓颖超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也是所有国人努力的方向。

所有人也都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图片源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台湾   蒋介石   金门   中国共产党   爱国   我党   美国   国民党   中国   和平   职位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